首頁>文化>

陽明心學像是一座燈塔,能給迷途中的人們指引前行的方向。酈波老師在百家講壇“五百年來王陽明”系列中說“二十一世紀是陽明心學的世紀”,讓我們一同感受心學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一起明明德、致良知!

徐愛何方人也?

徐愛是王陽明的妹夫,也是王陽明的得意弟子,他畢生對王陽明以師禮相稱,不敢以妹夫的平輩身份來交往。徐愛是一個典型的內聖型人才,可以說是王陽明的顏回,也是陽明先生心學最忠實的支持者。曾與陽明先生說起他的夢境:在山間遇一和尚,和尚預言他“與顏回同德,亦與顏回同壽。”後果三十而亡。陽明聞其死訊,大呼:“天喪我!天喪我!”,徐愛死後陽明先生一再嘆曰:“曰仁(徐愛字曰仁)歿,吾道益孤”。陽明先生曾評價:“徐生之溫恭,蔡生之沉潛,朱生之明敏,皆我所不逮。”先生提出“良知”之說,當時世人“多未信”,徐愛經過苦心研讀後深信不疑,“疏通辨析,暢其指要”,將先生的學說整理記錄下來。

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心學殿堂《傳習錄》中《徐愛錄》部分的引言,看下徐愛眼中的王陽明是怎樣的一個人?陽明心學又是怎樣的學說?

朱熹等先儒們認為《大學》中“親民”應該為“新民”(這裡我們下節會重點講),陽明先生認為《大學》舊本“親民”才是正本,我開始聽聞先生這麼說是很驚駭的,然後也開始疑惑究竟誰是對的,再之後殫精竭慮,錯綜對比的相互參讀研究,質疑先生之說是否對。慢慢的我發現先生的學說像水之寒,像火之熱一樣的真實純粹,即使是百代以後再出現新的聖人也會認同先生的學說。

先生的明智睿達就好像是上天授予的一樣,不過先生為人卻平和樂觀並且容易親近,不注重穿衣打扮的修飾。然而人們見先生年少時豪邁不羈,又曾經熱衷於詞章詩文的寫作,後來又研究道家和佛家的學說。所以突然聽先生提出這樣有別於朱熹的學說,都以為先生是標新立異以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罷了,沒有人對先生的學說進行深入的省察研究。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先生因為彈劾劉瑾被貶去當時兇險蠻夷之地的龍場,幾乎死在那裡。先生處在這樣困苦的環境中,磨練心智,養身處靜,最終龍場頓悟,惟精惟一的功夫,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境界。先生的學說純粹,已經大本達道,至中至正了。

我朝夕在先生的門下薰陶,發現先生的心學,看似很容易,學習後就越發仰望而不可得。乍一看覺得很粗糙,然而越深入的探究越覺得精微。學起來好像很接近了,然而越學越覺得高深莫測。我已經跟著先生學了十多年,到現在都還沒摸到先生學說外圍的藩籬。可是呢,當今世上有些做學問的人,有的是和先生僅僅一面之交,有些都沒有聽過先生親自的言教,有的一聽到先生的學說和朱熹的不同(那個時代朱熹理學是正統官學)就輕視並且激憤,沒有耐心仔細研究下先生的學說,卻著急想要簡單的站立談論之間、或者以聽聞的一些先生之學說,就主觀臆斷揣測先生的學說,怎麼可能得到先生心學的真諦呢?即便那些跟隨先生學習計程車子們,聽聞先生的教誨,往往也是得其一而遺漏其二,只知道關注馬是雌是雄、是黃是黑等浮於表面的東西,卻不去關注馬是否有行千里之能力。基於這些原因,我把平日裡我從先生這裡聽聞學到的都記錄了下來,私下裡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研讀以正先生之學,這樣也算沒有辜負先生對我的諄諄教誨吧。

【原文】

徐愛引言

先生於《大學》①“格物”諸說,悉以舊本②為正,蓋先儒③所謂誤本者也。愛④始聞而駭,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參互錯綜,以質於先生。然後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之熱,斷斷乎⑤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羈,又嘗氾濫於詞章,出入二氏之學。驟聞是說,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載⑥,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愛朝夕炙門下,但見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見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無窮。十餘年來,竟未能窺其藩籬。世之君子,或與先生僅交一面,或猶未聞其謦欬⑦,或先懷忽易憤激之心,而遽欲於立談之間,傳聞之說,臆斷懸度,如之何其可得也?從遊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⑧驪黃,而棄其所謂千里者⑨。故愛備錄平日之所聞,私以示夫同志,相與考而正之,庶無負先生之教雲。

門人徐愛書

【注】

①《大學》,原為《禮記》的一篇,宋時從《禮記》中抽出,以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後來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四書”之一。

②舊本,指《禮記》中《大學》篇,程朱認為《禮記.大學》有訛誤,就改了抽出後的《大學》的章句。稱舊本是為了和程朱改後的版本相區別。

④愛,即徐愛。

⑤斷斷乎:決然,絕對。

⑥居夷三載,王陽明因為得罪宦官劉瑾,於正德二年(1507年)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正德五年(1510年)升任江西廬陵縣知府,在貴州龍場前後三年,因當時龍場的地理位置偏遠,民尚未開化,所以稱之為“居夷”。

⑦謦欬(qǐng kài),原意是咳嗽,比喻人的談笑。

⑨驪黃,千里,驪,黑色。出自《淮南子.道應訓》,秦穆王使伯樂求馬,使者報以牝而黃。使人取之,則牡而驪(深黑色),穆公不悅。伯樂嘆謂人只見其外而不見其內,見其粗而不見其精。及馬至,果千里之馬。這句意思是:只知關注其雌、雄,黑、黃,卻不關注其千里之能。

7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漢字的前世今生系列講解03筆畫的傳承與規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