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這四句詩詞出自《詩經·秦風·蒹葭》,我們的祖先一張口,一起筆就留下了幾千年來難以超越的四言詩。這幾句朗朗上口的詩句,就是孩童也能銘記於心。

可是,絕大多數人和我一樣,自從記住了這幾句詩的那一刻,就認為這是寫關於秋天的詩,似乎所有的考試裡也都是這麼寫著正確答案,直到偶然一次聽到一位臺灣交通大學教授劉龍勳才發現,古代文學不僅僅是文學,還是歷史地理學、考古學、氣象學等綜合的一門學術。我以前對這首詩的理解是如此的偏頗,以至於用一種“概括”的思維,丟失了閱讀最重要的一部分,探索未知的樂趣。

一、這首詩是發生在秋天嗎?

讀這首詩的人,當讀到第二句“白露為霜”就在心中打上了秋天的標記。課堂上老師們也是如此教給大家的。當然很多權威的著作比如《左傳註疏》中,也是如此解釋的。但是,古代文學的趣味在於探索和推論。

劉龍勳先生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探索的路徑。

他認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四句詩發生在暮春時節。

為什麼說前四句寫的是暮春而不是秋季呢?我們繼續看。

劉教授先從文學角度入手,《蒹葭》是出自“秦風”。

在《詩經》中,有十五國風,主要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民謠,共160篇。這些“風”其實就是每個地方的民歌。秦風,顧名思義就是從秦地選來的民歌了,這些民歌體現了秦人的風俗,也書寫著當時秦地的氣候特徵。

解讀前半句“蒹葭蒼蒼”:

首先,我們要清楚“蒹葭”這種植物是什麼。

名詞解釋中解釋,蒹葭是特定生長週期的荻與蘆。蒹,是沒長穗的荻。葭,初生的蘆葦。

也就是說,蒹葭是蘆葦或者狄還是幼年的時期。蘆葦的生長期就是4月發芽,5月展葉子。那麼第一句寫道蒹葭可見是幼年的蘆葦了。

再看“蒼蒼”二字的意思。

《說文解字》中,解釋“蒼”字:艸色也。段玉裁註解,引申為凡青黑色之稱。

結合半句,我們其實可以知道了它的意思,幼年時期的蘆葦也就是蒹葭呈現青黑色。也就可以判定,是四月份時期的蒹葭了。

當然,有一些人會追問,後面幾句也提到了“蒹葭”,那其實是詩歌中“反覆”的寫作手法。還有人問,後面寫的“白露為霜”怎麼解釋,白露是節氣,所以不是暮春。

那麼我們繼續追問,“白露為霜”這句話。

白露這個詞,不僅是節氣,還是一種氣候現象。白露形成的條件是溫度持續下降到冰點,可以凍結,這就是凍露,俗稱白露。

如果按照白露這個節氣來看,那是在8、9月份時期,顯然那個時候蘆葦不是蒹葭,也不是青黑色。那麼這裡的白露不能理解為節氣了。只能理解為一種自然現象。

那麼暮春時節,就沒有白露形成了嗎?

剛才我們提到《蒹葭》出自秦風,既然是秦地的氣候,也就是陝西、甘肅一帶的氣候。我們尋找秦人生活的具體地帶,要看考古。

在甘肅禮縣考古發現了大堡子山秦公墓。這裡是秦族的發源地,秦文化的發源地。在禮縣附近還有一條河那是西漢水。我們知道蘆葦喜歡生長在河邊,結合歷史地理,所寫的內容也就在這一地帶了。

甘肅禮縣四月份歷史最低氣溫在零下6度,一般情況下白天氣溫高,夜間氣溫低。也就是說這裡四月份是可以出現零下的氣溫的,那麼具備白露的形成條件。

以上推論可以得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寫的是暮春時節了。

二、這首詩“伊人”是誰

這首詩歌中前人對“伊人”的理解五花八門。在當下最盛行的解讀便是愛情說了。這個解讀是從哪裡來的呢?

劉教授告訴我們,曾經在《郭沫若詩集》中,有這樣一首詩歌《秦風蒹葭》:

我昨晚一夜沒有睡覺,

清早往河邊上去散步。

水邊的蘆草依然青青地,

已經凝成霜了,草上的白露。

我的愛人呀,啊!

你明明是住在河那邊!

……

郭沫若在用現代詩歌重寫《蒹葭》時,將“伊人”寫成了愛人。後來很多人便陸續認可這樣的說法。在民國之前,文人對“伊人”是另外的認識。

比如杜甫曾經在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寫了一首詩《蒹葭》。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他在這裡抒發的是一種賢人失志的情懷,希望得到明君的垂青。那麼“伊人”也有求賢說和明智說的說法。

劉教授對“伊人”是如何理解的呢?他認為“伊人”是鹽神。

先從幾句表述來說: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樣飄忽不定的位置,朦朧而含糊,這個人一會兒在水裡,一會兒在水岸。

為什麼是鹽神呢,因為鹽在古代十分的重要。有鹽就有財富,就能夠養馬鍊鐵。古代有一本書叫做《鹽鐵論》,鹽和鐵是當時國家經濟的命脈。而西漢水那裡,其實出產鹽。史料記載,生活在西 漢水一帶的先民,很早就發現這裡的水含鹽,並且開始用井鹽生產鹽。正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秦人從這裡發家。蘆葦生長在西漢水旁,那麼伊人很有可能便是鹽神了。

筆者從讀小學開始背誦《詩經·秦風·蒹葭》如今都二十多年了,如果不是因為工作原因要重新去閱讀《詩經》,恐怕在我一生中,都認為《蒹葭》是發生在秋天的故事,伊人寫的是愛人。畢竟我並不是從事古代文學研究的,從來也沒有質疑過。可是當聽到不一樣的觀點又能自圓其說的時候,才發現古典文學博大精深,不是一個簡單的概括就能得起奧義的。

2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故事很短,過程曲折,這首詩成全了一段美好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