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對於魯迅先生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他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我們小時候幾乎都是學他的文章長大的,魯迅先生是清朝末期的公費留學生,他在日本仙台學習的是醫學,但是課間的時候觀看了“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隨後將學籍列入“東京獨立語協會”所設的德語學校。夏秋間,被從日本騙回國與朱安結婚。婚後隨即復赴日本,他從仙台回到東京之後再沒入學讀書,專門從事文藝譯著工作,此後幾年透過不同方式學習了德語,俄語。

民國七年(1918年)5月,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民國九年在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小說史,民國十二年發表了《吶喊》,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在他的個人生活中,曾經有兩件事情對他打擊非常大,其一是他和弟弟周作人的失和,其二是他的婚姻生活。

魯迅和弟弟周作人的關係不和,因為兩人都不願意向外人提起此事,所以這件事顯得撲朔迷離,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大的謎題。而文學界也流傳很多說法,比如 “經濟說”、“失敬說”、“家庭糾紛說”。第一種說法說的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錢太過,造成了家裡入不敷出,這讓兄弟間產生嫌隙。第二種說魯迅和信子有私情,導致周氏兄弟不和。第三種則認為是周家眾人對信子不滿,導致兄弟關係的緊張。不管哪種說法都和周作人的妻子有關,但是這三種觀點的持有者誰也說不服誰,所以至今沒有定論。

魯迅先生先後有過兩段婚姻,亦或是愛情,26歲的他被騙回紹興老家,在母親魯瑞的主持下與山陰朱安女士結婚,雖說魯迅非自願,但是一直到先生病逝也沒有和朱安解觸婚約,因為魯迅知道,一旦休妻朱安就會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但是朱安作為妻子,魯迅在外的時間都是她在照顧魯迅母親,從來沒有過怨言。魯迅47歲時從廣州抵達上海,即與長期追隨自己的番禺許廣平同志同居。這是魯迅的第二段愛情,魯迅病逝後,朱安和許廣平同志一樣都作為魯迅的遺囑代理人一直保持和外界的聯絡。

魯迅先生一生都在為民主奮鬥,他不畏強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先生向封建思想毅然宣戰。這種可貴的精神值得世人敬佩稱讚。

魯迅先生去世後給家人的遺囑說:葬禮花老朋友的錢,其他人的一律不能收錢,儘快將我埋葬,不用紀念,儘快忘了我。魯迅去世後,其朋友們成立了治喪委員會,成員有宋慶齡,蔡元培,內山完造,胡風,茅盾等共13人。但魯迅先生去世的第一天就來了5000多人弔唁,出殯的時候十里空巷,大家一路抬著棺材前往國家公墓,抬棺人分別有巴金,胡風,蕭軍,張天翼等人,可以說來頭一個比一個大。

魯迅先生的葬禮值得這樣的待遇,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和靈魂永遠和人們同在,他是最偉大的戰士,一生都在用手中的筆為民族在戰鬥,向我們最偉大的民族戰士致敬!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一本心生喜歡的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