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不爭與無尤

以無身求無患,這種方法只有老子才想得出來,與之類似的方法還有不少,如他說:“夫惟不爭,故無尤。”無尤,就是無過失無災禍。老子為侯王考慮,讓他們無患無尤是最根本的一條。

爭與禍,總是聯絡在一起,這是社會現實一再告訴人們的。老子當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透過不爭來達到無尤的效果。不與人爭,別人就不會加害於己,所以無爭能無尤。但是,不爭不是不想有所得,在想有所得的前提下,也能不爭嗎?老子認為可以。他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這段話清楚地表明瞭,老子的不爭,不是單純的不爭,而是伴隨著善勝、善應、自來、善謀的不爭,總之一句話,就是伴隨著“為”的不爭。若是沒有了這個“為”,不爭也就沒有意義了。

既要為,又要不爭,在老子看來,兩者是可以兼顧的,他的理由即在於天之道的自然。天可以不與任何東西相爭,不用任何的言語與召使,但它仍然可以善勝善應善謀,使萬物自動前來服從天的指揮。而這就如同莫大的天網將萬物完全籠括住一樣,任何一物都不能逃出這一規則的制約。天對萬物的這一功能,都是自然執行的結果。天無意志,在它之下所形成的這一切,都是出於自然,不是出於人為(或曰天為)。

這樣的天道,對聖人即侯王來說,是有利而無害的,所以侯王一定要遵循這個天之道,來治理他的國家,即在治國時學習天道自然的精神,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即透過侯王的無為,而使臣民自動地主動地去做各自的工作,從而達到無不為的效果。侯王的這種無為,就是他的為。而臣民的各做己事,就是社會的自然狀態。

所以侯王的不爭,是在這樣一種意義上的不爭。普通人無法象侯王一樣,以不爭不言求得同樣的效果。這就是人的社會地位的不同所造成的結果,所以讀老子的書,一定要弄清楚這部書是為什麼人所寫的,如果沒有弄明白這個根本的前提,就對號入座,那就從根本上誤解老子了。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句話是理解老子無為思想的重要註腳。無為的重點是不爭,而不是不為。一定要注意“無為”絕不是“不為”,即是說,這二者是絕然不同的兩個概念。老子的無為,既然不是不為,就是要有一定的為,只是在為的時候,要遵守不爭的原則。不爭,是自然性的體現,如天地間的萬物之執行,就是自然有序的不斷進行。

在這個過程中,有著順從自然規律的為,沒有相互爭奪砍殺,大家都遵守自然的安排,各有其生存方式,互不干擾,總合為一個大自然。這就是自然界的為而不爭,老子的侯王,就是要用這種精神實行其為而不爭的無為之治。

唐代老子碑文

12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心素如簡——讀《慢煮生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