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不相信研究不出來“道”是什麼。
按順序,正面剛。
開頭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其中,筆者打了黃色的“道”,是表述的意思;
這《道德經》第一句話的意思就是:“道”可以向你表達,但是表達的不是完整的“道”。
按李耳分過類的“道、德、仁、義、禮”來講講。
“德”也可以當面說給他聽,但是表達的不是完整的“德”;
“仁”也可以寫在紙上讓他看,但是寫在紙上的也不是完整的“仁”。
我可以說他的行為很“健康”,但他這被評為“健康”的行為,不是完整的“健康”。
我可以說他的行為很“齷齪”,但他這被評為“齷齪”的行為,不是完整的“齷齪”。
然後回到《道德經》,這就是李耳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什麼呢?肯定離不開李耳寫書的目的,離不開尹喜問的問題。
這個目的,這個問題;肯定是關於怎麼讓天下太平、讓百姓安居、讓人民幸福的問題。
這樣,“道可道,非常道”就有兩種說法,因為李耳已經不在了,以下僅供參考。
①、這第一種解法,是圍繞“目的”。
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人民幸福的措施可以說,但是《道德經》裡說得不完整。
②、第二種解法,首先,要預設百姓明白了“道”;然後百姓行道,被評為“有道”;再然後,就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在這樣的藍圖之下,翻譯就是:“道”可以說,但是說得不完整。
這兩種說法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後者“道”的概念更大,“道”是①裡面所有措施的源頭。
☆ 總結以上,“道”可能有的意思。
其一,表述。
其二,未知的概念。明白“道”、“有道”之後;可以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包括,但不限於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其三、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人民幸福的措施。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經》第25章·節選
這個“道”的概念是“天下母”、“生養萬物者”。
身份定位:天下母。
出生年月:先天地生,混然而成。
人際關係: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德經》第51章
再次確定了,李耳把“天下母、生養萬物者”的概念,名為了“道”。
人身經歷:生產、養育萬物。
品德行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就是從他生養萬物的事蹟中得出,他生產萬物而不佔有萬物,在萬物成長的過程中對萬物有所養護,卻不仗著自己對萬物的養護脅迫萬物報恩;主管萬物卻不主宰萬物;這就是“道”玄妙的品德。這就是最早的“道德”。
“道德”可道,非常“道德”。
常,恆:恆常,混成,經久不變。
☆總結以上,這個“道”是生養萬物者、天下母、萬物之父。
李耳已經確定了模板,道德仁義禮。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德經》第38章·節選
可惜,這本書叫《道德經》。
沒有《德仁經》、或者是《道仁經》供筆者參考。
因為,這裡可能藏了一本《道道經》。
《道德經》的第一個道,是生養萬物者的意思;書名就是生養萬物者的玄德、品德。
《道道經》的第一個道,也是生養萬物者的意思,書名就是生養萬物者的“道”。
因為道法自然。
這裡的“道”,也是生養萬物者的意思,這個“道”是名字。
生養萬物者“法自然”,“自然”就是生養萬物者的道,就是道。
但是,道法自然,就應該是道道。
怎麼就省略成了一個“道”字。
☆下面,正式開始“道可道,非常道”的話題。
☆道道;生養萬物者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只屬於道的一部分。
道道、道德。
道:生養萬物者。
道:???
“道”是什麼?與德、仁、義、禮;甚至智、信。是什麼關係?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道德經》第16章·節選
道是什麼?李耳早就在這不起眼的地方明明白白的說了。常道可知,只是所道之言語,非常道。
道包括,但不限於容,公,王,天,久;以上古文的翻譯包括但不限於包容、寬容,公正,周全,長久。
道德、道道。
黑字道:生養萬物者;紅字道:生養萬物者的包容、公正、周全、長久....若是包括,但不限於以上,就是紅字道。
如果只是生養萬物者的包容、公正、周全、長久,這四點;那就只是生養萬物者的玄德範圍 。
有道。
水善利萬物,為而不爭,故幾於道。
水道,幾於道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是唯生養萬物者是從?還是唯生養萬物者的道是從?
道可道,非常道。是生養萬物者可以表述,只是表述的不完整;
還是“道道可道,非常道”。
生養萬物者的道可以表述,只是表述的不完整。
物或惡之,有道者不處。
是有“天下母”,而不處;還是有天下母的道,而不處。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果然有無相生,與天下母的長久之道相反的,就是不道。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一”是什麼?
“一”是“道”,明顯是“生養萬物者的道”,是“道的道”。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生養萬物者生道,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道。
還是沒說清楚“道”是什麼。
直接總結,不論證了。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因為李耳說了“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道”包括圍繞包容、寬容,公正,周全,長久;這些品德而做的一切事情。但不限於圍繞這些品德做的一切事情。
再做一個小整理,《道德經》的“道”:
①、表述。——道可道,非常道。
②、措施。——道可道,非常道。
下面,“道”字不同的顏色開始表示特殊含義;
④、道,黑色。——生養萬物者。
⑤、道,紅色。——生養萬物者的道;道法自然;道的道;生養萬物者的道。
⑥、無限是道,有限是有道。——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無限的道,是道;有限的道,是有道;有限的有道,又被評為“有德”。
用別人的體系就是麻煩,這個“德”到底包括了多少內容,評價了多少行為。
整本書都被評為“道德——生養萬物者的德”了嗎?
“道道——生養萬物者的道”。
“道道”看下面連結分析。
本篇文章和連結裡的文章看懂的能不能吱個聲。
沒看懂也不能吱個聲嗎。
一個《道德經》都盤了這麼久。
仔細一想,《道德經》確實分析完了,現在是筆者跟《道道》槓上了。
沒整理出李耳的標準答案,依舊啥也不是。
草稿草稿,發兩天看看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