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是清雅溫潤的代名詞,它至堅至潔,
代表這世上最美好、最誠摯的心意及願景。
當精工的銅香爐安置柔潤的玉爐頂,剛柔並濟,一段金玉良緣就此開始。
雅室也多了幾縷出塵的幽香,多了精緻清雅的氣韻,多了耐人尋味的歷史底蘊。
玉爐頂的由來
香爐上的玉爐頂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
元朝官民皆戴帽,帽頂之裝飾視為帽子主人等級差別之物。
明人沈德符所著之《萬曆野獲編》記載:“元時除朝會後,王公貴人俱戴大帽,視其頂之花樣為等威”。
可見,在當時的人們眼中,人頭頂所佩之物,便是最珍貴的。
好景不長,元朝只存在九十八年便滅亡,曾經象徵身份權力的帽頂,因為材質的珍貴、造型優美、工藝高超受到了後人的喜愛,並被用作他用。
其中一種用法,便是將元人的帽頂綴在銅爐、玉爐等香爐爐蓋上,用作裝飾。
這樣的風尚,於明清時期出現尤多。玉料產地大多來自我國新疆和田地區,玉質好,潤如羊脂。
蓮鷺紋
玉爐頂、帽頂最常見的風格為蓮鷺紋。
整體採用浮雕、透雕、圓雕、鏤空相結合的技法雕刻鷺鷥、蓮葉、蓮花、葦葉、水草圖案。頂部為捲曲的蓮葉,中部有繁縟的蓮葉,蓮葉下葦葉及水草與神態各異的鷺鷥交織,水草之中的鷺鷥神態各異,或昂首正視,或回首顧望,或作俯首覓食狀。
這樣的一幅畫面不僅清麗幽靜,而且還象徵著美好的寓意——一路連科,官運亨通。
龍穿牡丹
龍是九五之尊,四靈之首,也是歷代皇室的象徵,更是天子的代表,所以象徵著權勢、尊貴,祥瑞。
牡丹;國色天香也。玉爐頂常見的題材還有龍穿牡丹紋。立體多層次鏤雕,一條蒼龍從花叢中盤旋升騰,仰首張口,利齒相抵,高鼻上翹,雙睛飽滿凸出,兩角粗壯後掠,鬃毛細如遊絲,氣宇軒昂,身軀強健有力,體態靈活矯捷,充滿動感和力量,不怒自威。
耳後鬚髮如在風中飄拂,龍身藏於花叢之中,被多重層迭交錯的纏枝裹住,花蕾隱於其間。龍身輾轉騰挪,穿行於雲氣之中,若隱若現,身軀渾圓矯健,足部為五爪,回勾似鷹,張弩呈火焰形,鱗片細密,充滿動感。
秋山紋
“秋山”玉飾題材發端於遼,興起於金,昌盛於元,明清仍存。遼金皇帝不忘祖先遊牧的習俗,故而有『四時捺缽』的制度。
所謂『四時』即指春夏秋冬四季,而『捺缽』即契丹語中行營的意思。根據四季交替變換『行在』之所。『春捺缽』放鷹、狩獵、鑿冰鉤魚捕天鵝,『秋捺缽』則狩鹿、捕熊,看似輕鬆愉快,其實並非純粹的遊樂。遼代的『四時捺缽』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其中秋山玉,採用鏤雕的工藝,以鹿、虎為主要表現內容,附著以山石和柞樹,風格寫實,象徵山林間的捕獵活動。這類題材刻畫生活中美的動態,為中國古代玉文化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表現出中國北方漁獵遊牧民族矯健而悍勇的獨特審美情懷。
鴛鴦紋
鴛鴦紋,圓雕鏤雕而成,以翻卷的荷葉為座底,鴛鴦臥於蓮水花草之間,銜一蓮枝,或隱或現,呈覓食之姿態,尖嘴,圓眼,腦後有卷羽,姿態優雅自然,神色泰然自若,也是“滿池嬌”的主題。
雕刻工藝層次分明,蓮花以陰紋勾線飾蕾紋與葉脈,紋飾繁複有序,富立體感。寓意吉祥如意,百年和美。
鴛鴦,總是成雙成對地在水中自在嬉遊,也代表著美滿幸福的愛情與姻緣。
其他題材
除了上述題材,玉爐頂還有其他豐富多彩的多種多樣的主題,如佛像,玉球等,莫不寄予著吉祥如意的祈願。
中國,自古地大物博,乃禮儀之邦,但是要挑選一件物品來象徵我們厚重又細膩的文化,無疑則是玉。一切與玉相關的詞語詩句,幾乎皆為美好。形容佳人,則是“亭亭玉立”;形容少俊,則是“皎如玉樹立風前”;形容情誼,則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從元代的帽頂演變為香爐的玉爐頂,既體現了文人雅士,收藏家的聰慧,生活意趣,小小的物件在銅香爐上大放異彩,同時也保留了那個時代我國巧奪天工的玉器工藝,既有高古玉的寫意神韻,又兼具明清的寫實之風,可謂形神兼備,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