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行走在北京中軸線”系列

天上紫微宮,地上紫禁城

故宮原名為紫禁城。古代在設計建造皇城時,講究“天人合一”,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無上。《後漢書》中說:“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天帝的居所叫“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是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也要與之相對應。因此,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皇宮屬於禁地,平民百姓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

明朝初期,宮殿同外禁城垣一起統稱“皇城”,至明朝中晚期,與外禁城垣分開來,即宮城叫“紫禁城”,外禁城垣為“皇城”。

明朝中晚期北京市地圖

紫禁城在北京城中心,城市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遵照《周禮》“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皇城規制而建。紫禁城的左前方為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右前方為社稷壇(今“中山公園”),前方為政府辦公部門(今天安門廣場),後方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今鐘鼓樓一帶)。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宮殿

中國的宮殿向來規模宏大,蔚為壯觀,曾經的咸陽宮、阿房宮、長樂宮、未央宮、大明宮等等,都比故宮規模更大,但木結構的建築都難逃“後人一炬,可憐焦土”的命運。

紫禁城非常幸運,它經歷了明清兩代24位皇帝,600年風雨後依然屹立,成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群。

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造,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999間半。1925年改為“故宮博物院”。故宮是我國傳統建築的集大成者,技術與藝術完美融合的巔峰,巧奪天工的建築傑作,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

故宮端門

故宮四大門,應該怎麼出入?

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樓。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

進出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現在遊客要遊覽故宮,午門是唯一入口(不能出),神武門為出口(不能入),東華門為出口(不能入),西華門為工作人員通道(不能出入)。

故宮四門進出路線圖

午門和神武門,南朱雀,北玄武

我國古代傳統有“南朱雀,北玄武”一說,所以,宮城正南門一般為“朱雀門”,北門為“玄武門”。紫禁城也是依此規制而建。

午門全景形似朱雀展翅

午門為紫禁城正門,是四座城門中最大的一座。其平面為凹形,好像朱雀展翅,又被稱作“五鳳樓”。午門是皇帝經常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如軍隊凱旋、獻俘禮等,處罰“廷杖”大臣也一般在午門外進行,但“推出午門斬首”就是訛傳了。

午門主樓可以上去參觀

從午門城樓看天安門

北門原本叫“玄武門”,清代時,因避諱康熙皇帝玄燁的“玄”字,而改為“神武門”。此門是宮中日常出入的重要門禁,選秀女、嬪妃入宮、太監、宮女、侍衛等都走神武門。崇禎皇帝出逃也是這個門,出了神武門就是景山。

神武門

神武門開鎖密碼符

瞭解故宮分割槽,方便選擇路線

紫禁城是一座城,要想一次走全是不太可能的。這層層疊疊的宮殿就好像“宮殿之海”,該怎麼走、怎麼看呢?

下面我們來快速瞭解一下它的佈局和功能分割槽。我自制了一份故宮分割槽地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哦!

故宮分割槽平面圖

故宮大體上分前朝(外朝)與後寢(內廷)兩大區域。

(1)前朝(外朝)在紫禁城南部,以大朝典禮區為主,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群臣朝見天子的場合。這裡的宮殿高大宏偉,莊嚴穩重,廣場壯闊坦蕩,氣場強大。中軸線上分佈著三大殿,另有文華殿、武英殿,一文一武,左右護翼,體現著國家威嚴,皇權至上。

(2)後寢(內廷)在紫禁城北部,為皇室生活區域。主要包括以下區域。

●宮寢生活區:皇帝及后妃的住所。皇帝、皇后住在中軸線上的乾清宮和坤寧宮,東、西分佈皇帝的便殿(養心齋),和后妃們居住的東六宮、西六宮。

●太上皇宮殿區:在東北部,為乾隆皇帝興建起的寧壽宮院落、乾隆花園等。

●太后太妃養老區:在西北部,有供太后太妃們養老的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等區域。

●太子、皇子生活區:太子及皇子們生活、學習之處。

後寢區域主要用於居住生活,所以宮殿設計較為精巧雅緻,院落重重,房間緊湊,除了臥室,還有書房、佛堂等場所,並有花園點綴其間,整體風格與前朝大不相同。

除了以上介紹的區域,紫禁城中還有庫府、署衙、侍衛等區域,不一一介紹了。

說了這麼多,也只是一個大致的瞭解。下篇我們來詳細講講中軸線串起的那些主要宮殿。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洛克菲勒:人到中年,艱難入不敷出時,對3個認知覺醒,便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