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農村,大部分地區都有這樣一種習俗:一個人死了之後,在他生前所穿過的衣服都要燒掉。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認為人去世後,會到另一個世界,而生活上也是需要各種生活物資的,這也是古代皇帝帶很多殉葬品的原因。有的不僅在裡面放金銀財寶,還有其它的陪葬物品,他們希望來生或者在另一個世界也能過上跟原來一樣的生活,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二、我們知道人去世有很多種原因,有的人是壽終正寢,就是我們常說的“老死的”,這樣的人生前沒有疾病,尤其是沒有傳染病。但是有些人並不是這樣,他們可能是患病死掉的,尤其是一些具有傳染性的疾病,他生前使用過的物品都要進行無害化的處理。
古人對於非正常死亡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他們認為用火燒掉就可以避免疾病的傳播,其實在對無害化處理方面還是非常專業的。當然,對於某些傳染病,簡單的燒掉也是有風險的,傳統觀念認為,火化已經可以徹底解決了,這是傳統風俗中,死人的衣物燒掉的主要原因。
三、防止親人睹物思人:我們知道人都有一死,正常死亡親人是能夠接受的,甚至有一種叫做“喜喪”的說法,這個可以從後代所戴“孝”布的顏色看出來,一旦出現全紅色的“孝布”,說明死者是高壽,大家已經不再感覺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了。
其實在農村,人死後,也並不是把所有的衣服都燒掉,尤其是上了年紀而又壽終正寢的老人,他的生前衣物大部分會燒掉,少部分會有人留存,有的還會給家裡的小孩子做衣服時帶上,意思就是希望孩子多福多壽,沾點老人的福氣。
那些患病死掉的老人,或者年齡比較小的人,去世後,他們的生前用具能燒掉的大多燒掉,這其中有傳統習俗的原因,也有安全的考慮,當然還有避免親人睹物思人,引起傷悲的原因。
但是,如果是青壯年人去世,就非常地難過,有一首詩“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就能夠很好地詮釋這種感覺。
古人總結出來的人生悲慘事:幼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對於孩子、夫妻、父母來說,跟死人相關的東西,都會引起他們的悲傷,所謂的睹物思人就是這個意思。
只有最親的人才能感覺到,為了避免這些人過度悲哀,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最好把跟死人有關的東西都處理掉,不止是衣服,這樣讓至親的人少一些引起悲傷的原因。
中國的古人是非常智慧的,對生活有著很深的觀察力和總結能力,有些結論雖然沒有講“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背後都是有原因的,並不是簡單地要求。
對於處理死者遺物這件事情上,其實已經非常講科學了,只是單純地燒掉,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還是有些問題,應該進行無公害處理才對。對於可回收利用的,也應該消毒後繼續使用,不要造成資源的浪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