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以“君子”作為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然而這樣一種近乎完美的人格概念,在現實環境之中卻常常發生異化。

於是就產生了貌似忠厚卻笑裡藏刀的偽君子,一事無成卻故作清高的迂夫子,空談誤國卻自命不凡的書呆子……

歸根結底,還是我們中國人對於君子的期待太強烈,甚至於要求別人都是“君子”,面對老實巴交的人物,自然願意去給予更高的評價。

然而人性真正的深不可測之處就在這裡,那些工於心計的人物抓住這一人性的弱點,常常帶著“老實人”的面具混跡江湖,越是這樣的人越危險。

01

論語有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應當是自我修養,而並非人人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

一個真正的君子應當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因為他從不將君子作為自己的標籤來標榜自己,也就是所謂的“君子和而不同”

當我們在身邊發現有這麼一種人,所有人都說他是一個老實人,雖然從來不爭不搶,但是每次有好事總也少不了他,那麼我們就應該引起警惕,這樣的人物可能極度危險。

因為,有一些看起來非常老實的人,很有可能才能平庸,與之為友無妨,與之共事則是萬萬不可,因為他們不僅不能權衡利害得輕重,更可能是那種不講原則的老好人。

明朝嘉靖年間的,有一個叫王本固的官員,史書記載“老成持重,不輕言笑”。

可以說是正史認可的地道老實人,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老成持重的老實人,卻因為為人過於老實,而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嘉靖年間,倭寇為禍,生靈塗炭,其中最著名的海盜頭目名叫汪直,堅船利炮,富可敵國,是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

為了剿除汪直為首的倭寇集團,東南總督胡宗憲苦心經營多年,目的不是為了殺掉汪直,而是綏靖招安,因為如果貿然殺掉汪直,那麼東南倭寇群龍無首,必然會將形勢攪得更加混亂,到時候不僅嚴重損害了經濟,而且還要面臨戰爭。

為了勸降汪直,胡宗憲左右逢源上下打點,不僅派使者暗中與汪直交涉,並且也進諫皇帝陳表計策,終於朝廷許諾給汪直加官進爵,汪直也才答應了接受招安。

為了掩人耳目,汪直偷偷從杭州進京談判,就在剛剛登陸杭州之後,時任杭州巡按使得王本固一聽到這件事,當即下令逮捕汪直,並且認定他是亂臣賊子,斬立決。

這件事情一出,氣得胡宗憲直接用家鄉話罵街,可惜迴天乏力,倭寇大舉進犯,東南民不聊生,胡宗憲也因此被投入大獄含恨而死。

這樣的事情,如果用常理來看,王本固確實是忠心耿耿見義勇為,可以算是標準的老實人,但是壞就壞在他是一個愚昧無能的老實人。

02‍

魯迅曾說:“忠厚是無用的別名”。

這話放在王本固身上一點不假,我們日常所見的老實人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也不少,但是像王本固這樣造成禍國殃民的老實人就完全不是一個性質了,這樣的老實人實在是極度危險。

其次,還有一些老實人,心直口快,坦蕩無私,遇到這樣的老實人,朋友也不必深交,更不可以委以重任。

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危險程度毫不自知,甚至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眼中,還以為他們非常真誠。

鴻門宴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場飯局。

其中有一個人物名叫曹無傷,在劉邦陣營之中官至左司馬,可以說是位高權重深受寵信。然而就是他暗中將軍事機密告訴項羽,才有了鴻門宴這一出好戲。

在筵席之上,劉邦對彼此之間的恩怨再三辯解,項羽談笑著說“這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告訴我的。”劉邦中場離席,回到軍中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曹無傷。

曹無傷的所作所為,無論如何看待,那都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不僅背叛了上級,辜負了忠義,而且依靠的是一位比他還要耿直的項羽。

儘管曹無傷在劉邦面前欺上瞞下裝作老實人,然而卻被真正的老實人項羽所出賣,可以說這樣的老實人,簡直是害人害己,一旦露出真面目,那就是最危險的。

03

最可怕的老實人,是那種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的人物,甘願為了一個目的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卑微到了塵埃裡。

這樣的人物本身無可厚非,畢竟人各有志。

但是如果這樣的人物出現在我們身邊,那麼就是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因為他真正的獵物很有可能就是你。

西漢末年,宮廷政治已經錯綜複雜,各種利益集團彼此頡頏,局面混亂不堪。

王莽是權傾朝野的重臣,也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在文武百官裡始終保持平衡,溫良恭儉,忠心耿耿,是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老實人,後來心狠手辣剷除政敵,連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放過,甚至於謀朝篡位,迫害了曾經最信任他的漢家王朝。

白居易的詩句流傳千古:“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王莽這樣的二臣賊子歷史上比比皆是,在剛登場時往往都是以老實人的面目出現,可是這樣的老實人極度危險,他們一生活在面具的陰影裡,沒有野心也罷,可如果一旦慾望膨脹,那麼終將露出最兇狠的獠牙。

最可怕的就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從古至今這樣的老實人到底有多少,其中大部分都已經銷聲匿跡,如果讓他們獲得成功,那麼就是人性最大的悲劇。

人生在世,所作所為無非兩個目的,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做事。

所謂的老實人,更多的還是做人層面的,更重要的是發自真心地提高自身的修養,一旦為了某種目的為了某種野心而被迫成為老實人,那麼必然是人性的扭曲。

這樣的老實人,說到底只不過是小人。

04

如果說起做事,那麼老實人並不是事情成功的必要條件,相比較於老實人而言,我們更需要的是聰明人以及實幹人.

如果一個人僅僅是個老實人,那麼事情往往就壞在他們手裡。

就好像錢鍾書對《圍城》主人公方鴻漸的終極定義一樣:“你是個好人,但是全無用處。”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我們應該要求自己成為老實人,更應該要求自己成為聰明人。

在真心實意地待人接物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照顧他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因為自己是個老實人而害人害己。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做事,這才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道,在這個基礎上盡力去成為一個不給自己找罪受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這樣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2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都叫《少年行》,李白的詩,王維的詩,哪一個讀起來更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