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作者

邯鄲夏

欲辨黛玉之死,須先理清八十回後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

按原著108回分六大段之說,第五大段即第73-90回這18回書寫的是大觀園的毀滅。而黛玉之死,無疑是其標誌性事件。這就是說,黛玉之死必須在第90回之前完成。

書至第八十回末,已進入紅樓十六年臘月。可以想見,第八十一回將是書中所寫的第三個元宵節。節後,香菱“便是煙消火滅時”,至此,第五段上半段完成。又副冊之首的晴雯,副冊之首的香菱都在上半段夭逝,下半段必將圍繞著正冊之首的黛玉之死展開。第七十九回黛玉在現存原著中最後一次出場已有先兆。

第八十二回,元宵節一過,王夫人就會讓寶玉搬出大觀園,黛玉之死的帷幕就此拉開。當然,王夫人此舉並不是想拆散寶黛,也與襲人進言無關,這在第七十七回逐晴雯後已經交代得很清楚,即寶玉招了旁人口舌,“說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裡丫鬟們不長進教習壞了”,不適合再與姐妹們在園裡同住。此時已進入紅樓十七年,寶玉十八歲了。從二十三回十四歲進園,至此整整四年。

搬出大觀園,也就意味著寶玉成年,他的婚事很快要被提上日程。事情的發展一如薛姨媽意料的,“若要外頭說去,斷不中意”,“我一出這主意,老太太必喜歡的”。二玉心事,闔府皆已看破。“閒了時,和我們老太太商議商議,姨太太竟做媒保成這門親事,是千妥萬妥的”。最終,還是薛姨媽捅破這層窗戶紙,出面為寶黛保媒,定下這門親事。這也就是《葬花詞》所說的“三月香巢已壘成”。

我想寶黛的婚期應該都是議定了的。定親之後,黛玉又正式認了薛姨媽為娘。她將是以薛家養女而非賈府外甥女的名義嫁進賈府。至此,寶黛似乎終於修成正果。然天意難違,造化弄人,“梁間燕子太無情”,賈府突遭變故,寶玉被迫離家。至於寶玉離家的原因,可能是因犬戎叛亂,也有可能是為避禍,但後回黛玉死時寶玉不在府裡是肯定的。二十八回黛玉“趕你回來,我死了也罷了”,一語成讖,此一分離,便成永訣。所以脂批才在這裡感嘆:何苦來,餘不忍聽。

按書中多次暗示,寶玉離家當是在秋天。《枉凝眉》“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說的正是寶黛別後形景,只不過前句說的是離家後的寶玉,後句說的是牽掛他的黛玉。寶玉離家之後音訊全無,生死難卜,黛玉日夜啼哭。這也就是三十七回探春說的,“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再加上府內趙姨娘誣陷寶黛不才,也有可能是賈菖、賈菱等人在黛玉藥中做了手腳,黛玉病情加重,次年春末夏初,終至淚盡。“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這句不是泛寫黛玉好哭,長年四季流淚,而是實寫寶玉秋天離家之後黛玉開始日夜啼泣,直至次年初夏淚盡證前緣。這一年,黛玉十八歲。

寶玉回來,是離家一年後即紅樓十八年的秋天,“落葉蕭蕭,寒煙漠漠”,此時黛玉已死去數月,靈柩都已經回南了。“三春去後諸芳盡”的大觀園亦徹底荒廢,絳芸軒、瀟湘館都已是“蛛絲兒結滿雕樑”,所以才有寶玉園中“對景悼顰兒”,嘆“冷月葬花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黛玉死後寶玉並沒有尋死覓活或者出家當和尚,對景悼念和撫屍痛哭肯定是一個層級的。離家的一年裡寶玉也經歷了太多變故,心灰意懶,他可能早料到自己滯留不歸黛玉承受不住已經離世了。

金玉姻緣是在木石姻緣徹底破滅之後才被提上日程的。二寶成婚當是在紅樓十九年端午節前,此時黛玉已逝去一年了。如果說二十七回“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是在為黛玉之死伏線,那二十八回“薛寶釵羞攏紅麝串”實在就是金玉成婚的預演。從端午節賜禮看,應該是元春一手促成了這段婚姻。此時賈母尚健在,“自有梯己錢拿出來”,賈府也並未徹底敗落,這場婚禮應該還是很奢華隆重的,這才不負“金玉”二字。所謂“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寶玉惟一的遺憾就是新娘子不是他的林妹妹了。這也是敦敏詩“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痾續紅絲”的本意。如果真如續書所寫,是賈府家長調包計棄黛玉而取寶釵,黛玉即便起死回生,這紅絲又如何再續呢?

黛玉之死,實與賈府擇媳無關,“釵黛爭婚”更是子虛烏有。賈府外有朝廷權鬥,內有繼承權之爭,寶黛愛情悲劇是跟這些矛盾交織在一起的,絕不是“挺釵派”害死林黛玉這麼簡單,這實在是太拉低了紅樓的檔次,生生把這部血淚哭成的奇書降格成了一個“愛情小悲劇”。

如果沒有“挺釵派”從中撥亂,寶黛就能成就一段好姻緣嗎?當然不是。開篇作者已經為寶黛之情定下基調,就是還淚。套用階段鬥爭的說法,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害死了林黛玉,但作者不能直言,這才杜撰出還淚之說,把這一切歸為天意,非人力所能改變者。換言之,這就是黛玉的命,所謂“莫怨東風當自嗟”。甚至可以說,黛玉之死是自找的,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想神瑛下凡造歷幻緣之前,金玉姻緣就已定下,而木石之盟報恩還淚,僅僅是一段插曲而已。

從這一角度來看,恰恰絳珠才是插足者,是木石前盟造成了金玉良姻的悲劇,而不是相反。這一說法可能很難為讀者尤其是喜歡黛玉的讀者所接受,但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大概也是《終身誤》提到了黛玉,而《枉凝眉》未提及寶釵的原因。

從感情上來講,作者也斷然不會把王夫人和元春寫成拆散寶黛的元兇。看前八十回,作者的傾向性是很明顯的。對榮府二房嫡派,基本是完全肯定的態度,而對寧府、榮府大房及二房庶派,則多有微詞。榮府內部來說,首要矛盾是寶玉和賈環的爵位之爭,也就是二房嫡派和大房及二房庶派的矛盾,而不是釵黛爭婚或者王夫人向老太太奪權。按脂批提示,黛玉之死是與賈府之敗,元妃之死,甄寶玉送玉相提並論的紅樓的四大過節、大關鍵之一,肯定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現存原著後幾回賈府已是內憂外患,矛盾重重,八十回後定將全面爆發。

我們知道,大旨談情的紅樓是以榮府為中心展開的,府外的政治鬥爭只是暗筆,雖有涉及,但作者肯定會寫的很隱晦。真正濃墨重彩的,還是府內的一家子親骨肉的明爭暗鬥,“一個個不像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黛玉之死並不是各方勢力鬥爭的最終結果,而是矛盾激化的開端。也可以說是黛玉之死拉開了賈府敗亡的序幕,絕不能將其從中剝離出來,成為毫不相干的兩張皮。

讀紅樓,還是要跳出寶黛愛情悲劇的窠臼,把眼光放開闊一些。我一直認為,釵黛其實皆非寶玉婚姻的首選,畢竟血緣關係太近。事實上,至少在紫鵑試玉之前,賈母沒有流露出一點要把黛玉配寶玉的意思,也更談不上王夫人選兒媳厭黛喜釵。寶玉婚配物件選擇的餘地很大,並非只有釵黛兩個。讀者認定二選一,還是把紅樓當成一本小說看了,放到現實生活中絕不會這麼想。

寶黛之事之所以被提出來,是因為眾人都看到了二人已棒打不散。紫鵑一句“林姑娘要回蘇州”的玩話都讓寶玉死了一大半,而家長們棄黛取釵又意欲何為呢?這分明是要取寶玉顰兒兩個的小命兒,再蠢的家長也不可能這麼做。寶玉的婚姻,最大的決定權還是在他自己手裡,那就是除黛玉無他。自由戀愛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非一定是衝突的。封建禮教也並非不允許自由戀愛,私定終身才是大逆不道。寶黛之情,在賈府可以說一直都被默許,但正當程式一定要走。薛阿呆夏金桂的婚配,恰可作寶黛的參照。兩個孩子先看準了,只是家長出面成全一下,媒人當然是要有的。以賈府家長的開明,也斷不會把寶黛逼到私定終身的境地。就算王夫人真不喜歡黛玉,在這個問題上她也得讓步。因晴雯之事過於苛責了寶玉,讓他大病一場,王夫人還後悔不已,更何況是黛玉!

在寶玉的婚姻問題上,老太太、賈政夫婦、元春甚至薛家母女,立場都是一致的,就是一切都要為寶玉好。查遍前八十回,也找不出寶黛二人擔心婚姻受到家長阻力的蛛絲馬跡,反倒是再過幾年,只等老太太一開口再沒有不成的。黛玉的擔心,也只是父母雙亡無人替自己做主。如果一定要找出破壞寶黛婚姻的人,我想只能是趙姨娘一夥人,他們最看不得寶玉好。所以八十回後,寶黛訂婚幾乎沒有懸念。然書中人、批書人、看書人皆信定的千妥萬當的一段好姻緣,最終還是成為泡影,心事終虛化,這才是最徹底最深刻的悲劇。

直至七十八回,寶玉還認定只有黛玉、襲人這兩三個人是要與自己同死同歸的,可終久黛玉襲人一死一嫁,都與寶玉無緣。我也一直堅持寶黛襲才是真正的鐵三角,同死同歸,也是三人之間的默契。黛玉死時襲人在哪裡?我想襲人應該早在寶黛訂婚之前就出去了。如果襲人不去,寶玉離家的日子裡,這個沾染著寶玉氣息、寶玉身邊最親密的人,便成了黛玉最大的安慰,或許黛玉也不至於死。

曾經跟紅友討論過寶玉離家之後紅樓的敘事問題,都認為視角還是應該停留在賈府,而不是隨寶玉寫到府外。石頭才是紅樓故事的講述者,如果石頭隨寶玉去了,那府裡的故事如何講述?所以只能是讓寶玉消失一段時間。那會不會是寶玉離家時把玉留給了黛玉?見玉如見人,我看極有可能。紅樓有五玉,鳳姐曾說,“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脂批提示後回有甄寶玉送玉的情節。那妙玉和紅玉會不會後回也跟通靈玉發生某種關聯呢?原稿已失,只有靠我們去想象了……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二月初二看龍抬頭,還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真正來歷,請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