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引路菩薩,即引導亡者往生淨土的菩薩。

《引路菩薩圖》在敦煌藏經洞第17窟發現。本幅描繪菩薩為亡靈引路昇天國的場面。上有[引路菩(薩)]的題記。前面領路的大菩薩右手執柄香爐,左手持蓮花,蓮花旁垂下白幡。

菩薩(觀世音菩薩或觀世音菩薩)的懸掛卷軸,將一位優雅的女士託在雲朵上,帶到淨土上,左上角的中國建築表明了這一點。他右手拿著金香爐,左手拿著白色的橫幅。漩渦狀的題字。絲綢上的墨水和顏色。

幡分四欄,各欄分繪圖案。畫左上角菩薩所乘的黃雲中隱出一些建築物,那是亡靈要去的淨土世界。菩薩後面跟隨的女子為死者生前的形象,梳著典型的唐代婦女的髮式。畫面中的很多部分如香爐、菩薩之髮飾等都描金敷色,全畫彩繪豔麗,完好的儲存了唐代繪畫的面貌。

圖中菩薩在前引路,腳下祥雲委蛇綿長,一女子袖手微低頭跟隨在後,此女子的衣著、髮型乃至臉部刻畫均與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如出一轍,正可互證。

另流失海外的法藏敦煌絹畫MG.17657題記:“女弟子康氏奉為亡夫薛詮畫引路菩薩壹尊一心供養”;MG.17697題記:“造觀音引路菩薩壹軀”;MG.17762地藏十王圖中下部引路菩薩像題記:“南無引路菩薩”。

該窟建於唐大中五年至鹹通三年(851-862)間,是晚唐河西釋門都僧統洪的影堂。此窟位於第16窟甬道北壁,坐北朝南,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王圓籙)所發現,內藏有從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絹畫、刺繡、法器等文物5萬餘件,故此又被稱為“藏經洞”。洞窟平面近於方形,覆鬥形頂,窟頂及四披無壁畫內容。北壁前設一長方形禪床式低壇,禪床上端坐一身高僧像,即洪像。西壁嵌有大中五年(公元851)洪告身碑。北壁晚唐畫雙樹。西側樹下畫近侍女一身(執丈、持巾),樹間掛布囊;東側樹下畫比丘尼一身(持紈扇),樹間掛一水壺。東壁、南壁均無壁畫內容。無甬道,無前室。

洞窟號:莫高窟 017窟

時代:晚唐

洞窟形制:覆鬥頂型

遺址名稱:莫高窟

所在地:敦煌

文化/時期:唐代 (中國)

生產日期:851-900 (大約)

生產地:中國

考古發現/發現地點:中國甘肅(省)敦煌莫高窟第17窟

材料:絹畫

尺寸:

高度:180釐米(帶懸掛附件的高度)

高度:174釐米(壁畫)

高度:80.50釐米

寬度:73.20釐米(壁畫;帶滾筒)

寬度:68釐米(壁畫)

寬度:53.80釐米

深度:3.20釐米(壁畫;帶滾筒)

銘文:

題詞型別:題詞

銘文位置:漩渦狀

銘文語言:中文

銘文音譯:引路菩

銘文翻譯:描繪菩薩為亡靈引路昇天國的場面。

題詞說明:還有其他五幅相似的畫作,但只有這張有明確的標題。

此為大英博物館藏本

3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胡言胡語話西遊11-二郎神,唯一擁有私人武裝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