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
宋應星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但他沒有苦讀,他熱衷於農活,有“禾下乘涼夢”。年紀很小,就和哥哥一起中了舉人,哥哥宋應昇是第六名,他是第三名。
哥哥經常讀書、背書,弟弟讀得少,聽得多,哥哥讀的書,弟弟透過聽,也會了。這提示我們:每個孩子天資不同,作為老師和父母要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法,不要一刀切。
你想要這樣的本事嗎?過目不忘,太省時間了。
2
後來宋應星、宋應昇和他們的一位好朋友徐紹煃一起參加了科舉考試,徐紹煃第二次科舉考試考中了,宋氏兄弟6次科考不第。宋應星覺得父母年邁,母親身體不好,決定回家盡孝,哥哥宋應昇和徐紹煃做官去了。
你有沒有羨慕這樣的手足情,為了家人,一方願意放棄前程,成全另一方。
您有沒有想要成為他們的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而當下我們的父母,我們無暇照顧,一個人的工資養不了全家,欲哭無淚。父母把襁褓中的嬰孩養大成人,成人的你我卻很難陪在父母身邊。有這個心,也無力辦到。這是一個難題。無解。
痛還是不痛呢?
3
宋應星雖然沒有做官,但他決定寫書,寫農業、手工業的技藝,他6次科考不第,但他熟悉了沿途的農業、手工業現狀和關鍵技術,也算充實。
後來,在哥哥和好友的催促和幫助下,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刊印成功,流傳開來。《天工開物》能刊印出來,用著最好的墨和上好的紙,離不開徐紹煃的資助。
你羨慕嗎?嚮往宋應星的生活嗎?
擁有重情重義的手足,擁有有能力的朋友、知己,他們還願意督促、幫助、資助自己完成夢想,宋應星簡直太幸福了。
我覺得《天工開物》能流傳開,不應該忘記徐紹煃這樣的人。
當你生活或者工作失意時,是否還堅持最初的夢想呢?繼續追夢呢?
羨慕宋應星嗎?
有時候人生失意時,換個角度,能活出另一種精彩。宋應星6次科考不第,不也青史留名嗎?
4
老人老有所依,夢想能夠完成,也能教育子孫,這是年輕人的心願。
而宋應星放棄做官的機會,讓哥哥安心在外謀事,造福人民,自己回家贍養父母,教育宋氏子孫,也教育鄉鄰的孩童,還寫了書。
他在官場上沒有功名,卻透過《天工開物》這樣的書籍和自己辦的私塾,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方面的人才。如:釀蜜、釀酒、種糧食、 做衣服、造兵器等等。
你羨慕嗎?這樣的生活。
現在多少父母想要好好培養和陪伴自己的孩子,還想要自己的工作,不能兩全,左右為難。而宋應昇能安心工作,是因為弟弟照顧好了父母,也能教育好孩子。
這樣其樂融融的生活,我淚目了。
媽媽是留在家裡陪伴和教育小孩,還是出去工作,也是個難題。
5
《天工開物》第一篇《乃粒》,最後一篇《珠玉》,這是取“貴五穀而賤金玉”的思想。這樣的思想在那個年代很難得,我們華夏民族的體質更適合食用“五穀”,很養生。
作者在《乃粒》中寫道:“生人不能久生而五穀生之,五穀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這寫出了人和五穀誰也離不開誰,互相成就。
《天工開物》介紹了一百三十種生產技術和工具,取“物自天性,工開於人”之意,強調大自然的能量,也突出人的意願,表達了人與自然相協調,人力與自然力相配合,這表達了中國傳統的、樸素的技術觀和哲學思想。
這一切對於李光潔扮演的宋應星來講,並不容易,他沒有做官,沒有收入,卻不貴金玉,很難得。他科考不第,卻寫出了“實用”“利民”與“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的書籍,這是因為他有“純真”的心,心懷“天下乘涼夢”“天下富足夢”啊!
而當撒貝南帶他目睹了300年後的中國科技,他感慨、激動,見到了和他有一樣夢想的“袁隆平”院士,看到了高產的水稻,兩人的“握手”,是互相的欽佩,是追夢人精神的傳遞,令人動容。
這樣的宋應星,你羨慕嗎?
我是羨慕的。幼有所教,老有所養,還能追逐自己的夢想,兄弟和睦,有一兩個知己,能教育鄉鄰的小朋友,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
多麼幸福啊!
人生三大樂事,他都有啊!
朋友,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沒準哪天你的夢想就實現了。
6
追夢人宋應星,不是隻有夢想,而是有血有肉,重情重義,形象飽滿,主持人王嘉寧也幾度落淚。
可以說李光潔飾演的不錯。
相信透過這個節目,很多追夢人會喜歡上科學技術,很多年輕人會開始閱讀《天工開物》。
我還記得《穆斯林的葬禮》裡梁亦清告誡自己的徒兒韓子奇,說:“一個藝人,要把活兒當作自個兒的命,自個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兒上,這活兒做出來才是活的。”
《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能造福當時的百姓,又影響了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說明他傾注心力寫了這本書,它也有生命力。
願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也能踏踏實實做事,用心生活,追逐你的夢想,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