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是啥?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4],源自黃帝制冕服[5]。定型於周朝,並透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6]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7],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8],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9][10]。漢服還透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韓服是啥?
韓服(朝鮮語/ 韓國語:한복)一.是從朝鮮半島古代的新羅王國與高麗國到朝鮮王朝時期的朝鮮民族(又稱韓民族[2]二.本土服裝,在受到中國漢服給予的很大影響後,經過不斷“民族本土化”發展而成的服飾。王氏高麗王朝時期初見雛形,之後不斷吸納中國各個時期的服飾特色、最終成型於朝鮮王朝時代(公元1392年-1910年)初期。
在韓國通常自認為韓服擁有三大美,即袖的曲線、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狀。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外加輕薄透氣的白色絲制長筒襪,端莊閒雅。擁有古老哲學理念的韓服,不僅美麗還擁有實用性。
韓服承載了13項製衣技藝的朝鮮族重要非物質文化財產,包括韓山苧麻編織、織綢、羅州粗布編織、染色匠、金箔匠、針線匠、刺繡匠、鏤緋匠、結釦匠、宕巾匠、制冠術、網巾匠、靴鞋匠。
韓服與漢服有什麼差別?
漢服和韓服還是有一定的區別,中國的漢服在裙子方面比較垂直自然,而韓服的裙子一般都比較蓬鬆並且要大一些,漢服衣服上沒有帶子,韓服的帶子一般用蝴蝶結。
一、中華文明有5000年,從秦朝時期開始中國就對周邊的國家有著強大的影響力,直到如今中國文化還改變了周圍一些國家的生活習慣,同樣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服裝的漢服從古代時期就影響著周邊國家,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裝,當漢服被帶到朝鮮半島以後,當地居民開始仿造漢服,所以現在的漢服和韓服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二、一般來說韓服都有著蓬鬆的大裙子,上半身以短上衣為主,呈弧形擺在衣服下面,並且在交匯處會有一個大大的蝴蝶結,而中國的漢服在裙子方面一般講究自然垂直,僅有一點蓬鬆感,而且上衣交領右衽,從遠處觀看就像是一條直線,韓服在上半身一般都以v字領為主要造型,而且在韓服上經常有一個蝴蝶結,用來當帶子使用非常寬,而漢服就沒有蝴蝶結,韓服上襦的位置一般都露在外面,蓋住底下的裙子頭,而齊胸襦都在內部,裙子一般都系在上襦上面。
三、總體來說漢服的線條講究曲線,雖然有一些衣服展開了呈方形,但穿在身上能夠展示女士完美的曲線,顯得婀娜多姿,因為現在漢服的系列太多了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要想區別漢服和韓服,一定要明白漢服講究的就是簡單而且自然,沒有一些花裡胡哨的裝飾,要想區分這兩件衣服從外觀就可以做一個大概的瞭解,這些比較方法只適用於常見的款式進行區分,如果想仔細區分那麼就要近距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