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金庸先生的誕辰。
1924年3月10日,金庸先生出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我是一個狂熱的武俠小說迷。
年輕的時候,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我都讀過大半。
回想起來,那時也心潮澎湃,俠肝義膽,夢想仗劍走天涯,獨自去這茫茫江湖走上一遭。
但隨著年齡漸長,在真實世界遊歷幾番過後,竟也發現武俠小說中的一些“害人之處”。
武俠小說,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
藉著今天這個日子,終於可以聊聊武俠這件事。
我對武俠,又愛又恨。
— 1 —
我看武俠小說很早,特別早。
哦?有多早?
當年金庸有一本武俠小說,叫《俠客行》,裡面有一段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電視劇《俠客行》中的賞善罰惡二使)
收到這些令牌的人,神奇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然後,再也沒有回來。
接著,又18年到了,賞善罰惡令重出江湖,又是一片腥風血雨。
後來石破天到了俠客島,才發現大家不是死在了那裡,而是都被山洞壁畫上記載的神功吸引,大家紛紛辯論研習,不願離去。
當時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就馬上想到一件事,這不對啊,不對。
賞善罰惡令每18年重現一次江湖,幾次之後,三五十年都過去了,當時第一批找的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們,應該早都沒了吧。
我甚至在想,是不是金庸先生的數學不太好……不然怎麼會算不過來……
後來,金庸再版這本小說時,才把賞善罰惡令改為10年重現一次江湖。估計是老爺子自己也發現了這個小小的bug。
所以,我看武俠小說真的還算挺早。
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是學生時代就對武俠小說無比痴迷,和現在的小朋友愛看玄幻小說和愛打電子遊戲一樣狂熱。
上課的時候,偷偷把包書皮擋在外面,或者把書悄悄藏在書桌抽屜底下。老師在上面講課激情澎湃,我在下面讀武俠熱血沸騰。
回到家也是,日日讀,夜夜讀,廢寢忘食地讀。
我就這樣一直讀,一直讀,讀到了高考。
當時高考之前,學校會給學生放兩週假,讓學生自己在家調整狀態,平復心情,做最後的準備和衝刺。
我在家待著無聊,反正會的題也都會,不會的題這兩個星期也學不會,也就不學習了。
沒事幹,不知道做什麼,就看武俠小說吧。所以那兩個星期,武俠小說陪伴了我高考前最後的時光。
兩個星期之後,我在熱血澎湃中帶著幾絲昏天黑地走進了考場。
果然。考得一般。
最後沒有考上清華北大,而是留在了南京,去了南京大學,唸了數學系。
武俠小說,給我這代人,甚至幾代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家國情懷,俠肝義膽。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我也自嘲,一個商業顧問的浪漫氣質,可能多多少少和武俠有點關係。
這是我對武俠小說的愛。
— 2 —
那恨呢,又從何而來?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在真實世界裡待得越久,越發現武俠小說的不真實。
武俠小說竟也有不少害人之處,同樣影響了幾代人。
武俠,怎麼害人?
比如,違反時間律。
武俠小說裡,有一些經典的橋段和場景深入人心。
例如一個人面臨絕境掉落山谷,竟意外撿到一本武功秘籍。山谷裡面,竟然還有吃有喝。
於是主角潛心修煉,一年半載之後成為絕世高手,重返江湖。
又或者,一個人絕望之時想要跳崖自盡,偶然間竟遇到一隻神鵰,翅膀上也許還會寫著字,“我在谷底”。
神鵰後來變成了戰鬥力極強的坐騎,主角也與那個在谷底的人有了一段姻緣。
武俠小說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大難總不死, 絕處必逢生。
原本需要付出時間才能練就的功力,治癒的傷痛,美好的姻緣,都可以瞬間得到。
這難道不是武俠小說的害人之處?
如果說武俠小說裡評選一個最違反時間律的超自然神功,我會投票給“吸星大法”。
雙掌一拍,60年的功力,就像Word檔案一樣能傳來傳去,從他的身上轉移到你的身上。
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偷不來、搶不來、要不來、用錢買不來的。獲得它們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時間換。
但是武俠卻說,可以。
---
再比如,違反物理規律。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中外的英雄們都是怎麼“飛”的?
拍電影同樣是吊威亞,但是外國的超人們不管再怎麼厲害,也都是躺著飛。中國的武俠和神仙們卻都是站著飛。
有人會說,躺著飛?也太不好看了吧!
也許是不太好看,但這符合空氣動力學。
飛機要流線型設計,火箭上天也是尖尖的頭,都是為了空氣阻力摩擦最小。英雄,自然也要躺著飛。
但是中國的武俠和神仙們,卻可以腳踏祥雲,站著一路平推而來……
外國的科幻小說和電影,總是要遵循一些基本的物理規律,比如剛剛提到的空氣動力學,比如運動速度不能超過光速……然後在此基礎上合理的想象。
超人想要上天,要先蹲下來,蓄力,用力一跳。這至少可以解釋為用了某種超強的肌肉注射劑,讓腿部力量變得極大。
一個人想飛來飛去,也是藉助了科技,發明了“可穿戴飛行器”。
在外太空穿越“蟲洞”,造成時空扭曲,也是基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作出來的推斷和延伸。
但武俠小說的輕功卻不是這樣的,起心動念,輕輕一躍,一瞬間能從上海浦東飛到浦西。
遵循物理規律,和突破物理規律,可能是外國科幻小說與中國武俠小說的區別。
這也許是為什麼,外國科幻小說的情節許多慢慢變成了現實,中國武俠小說的情節卻一直停留在我們的腦海。
---
再比如,違反醫學規律。
在外國科幻小說和電影裡,一個人生了病,會被推進ICU,戴上呼吸機,安排大手術……
會有血管、骨骼、肌肉、含氧量、含糖量、白細胞……
人是這樣被治好的。
哪怕想要長生不老,穿越時間,也會有個未來機器,用冷凍技術讓人活到下一個時代。
但武俠小說不是這樣的。
“東邪”黃藥師有獨門的“九花玉露丸”。這粒藥丸,是用珍稀藥材,以清晨九種花瓣上的露水調製而成。
吃下去後,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再比如少林寺的獨家藥丸“大還丹”。不管中了什麼拳,捱了什麼掌,吃下去都好了。
不僅能起死回生,而且還能增加內外功力。
所以現在人們生病了,都喜歡找靈丹妙藥,企業生病了,也喜歡找錦囊妙計。
最後的話
所以,我對武俠又愛又恨。
愛武俠的年少陪伴,愛武俠的俠肝義膽,愛武俠的家國情懷。
恨武俠的一蹴而就,恨武俠的無所不能,恨武俠的靈丹妙藥。
在遊戲中,總有一類人可以輕易突破規律,他們被叫做“人民幣玩家”。刀槍不入的軟蝟甲,砍瓜切菜的屠龍刀,只要充值,馬上就有。
但是,現實不是遊戲,沒有捷徑。
總有人問我,你不是商業顧問嗎?快,告訴我,告訴我怎樣才能起死回生,怎樣才能做大做強,怎樣才能基業長青?
我說這樣吧,他說我不會。我說那樣吧,他說我不行。我說不然這麼辦好不好,他說你怎麼不直接幫我找個人做,或者幫我做呢。
我說戰略只能解決路徑問題,不能解決能力問題。諮詢顧問的手只能指方向,卻不能點石成金。
他說我不信,一定是有一味藥我沒找到,都是你藏著不告訴我。
於是他們開始翻,翻出其他公司的家底,原來是OKR,原來是中臺,原來是阿米巴……
吃下去後,大多數都被折騰得死去活來。有的上吐下瀉,有的暴斃而亡。
也許還是有很多人,不想慢慢變強,只想以弱勝強。
但是,世界上沒有靈丹妙藥,也只有日復一日的健身和鍛鍊。也沒有吸星大法,只有紮紮實實的銅人陣和梅花樁。
巨人再強大,曾經也只是個孩子。
所以,藉著今天這日子,武俠這件事情,終於可以聊聊了。
感謝金庸先生和其他先生筆下的武俠世界。它深深影響了幾代人,對我影響很深,卻也讓我又愛又恨。
也許懷念更好的方式,是在適時的時候把武俠小說合上,看一眼真實的世界。然後帶著那顆武俠的心,在真實世界裡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