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妖貓傳》

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算起,詩歌也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無論王朝如何變遷,皇位怎樣更迭,它的魅力從未消沉。

尤其是在唐代,幾乎達到了詩歌的巔峰,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詩人,他們詠景、詠志、詠情,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後世看來,唐詩也成了詩歌的代名詞。

要說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詩仙”李白,讓楊貴妃磨墨,讓高力士脫靴,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事。

可是李白就這麼做了,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絲毫不顧及天子愛妃和權閹的面子,一介草民卻讓對方無話可講。

無他,就是詩歌寫得太好,名氣太大!

翻遍史書典籍,能被歷史記錄下來的,必然不是籍籍無名之人,可就有這麼一個人例外,他並非高官顯貴,也沒有傳世的作品,就因為碰了李白的瓷,偏偏就被後世口誦相傳。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沒錯,這位“碰瓷大師”就是詩歌中的主人公-汪倫,

來自臺灣的詩人余光中曾評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有這樣的名人背書,汪倫不火都不行,能讓孤傲的李白給他寫詩,這個人定然是有非同常人之處。

奇怪的是,汪倫在史書中卻是名聲不顯,筆者查詢了多處資料,總算大致瞭解了此人的根底。

那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關於《贈汪倫》這首詩的出處,歷史學界也存在一定的爭議,可是由於李白此人雖是名聲大噪的詩文大家,在仕途之上卻鮮有建樹。

清代著名的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曾有過這樣的記載:

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旅居在宣城一帶的大詩人李白被汪倫“忽悠”到桃花潭,雖無十里桃花可觀,也無萬家酒店可飲,可是朋友的深情厚誼卻讓李白甘之若飴。

適逢春風拂面、桃李花開,望著群山滿眼飛紅,在清澈碧綠的桃花潭邊,每日裡美酒相待、美人相陪,李白與汪倫的感情那是一日千里,很快就稱兄道弟起來。

美景再好、美酒再香也終要離別,李白在逗留了幾日後向汪倫辭行,儘管心有不捨,汪倫也知道小小的桃花潭留不住李白浪子的腳步,便率領著一眾家人和慕名而來的村民為李白送行。

臨行時,主人家為李白送上了名馬八匹,官錦十緞。船家搖櫨正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了動聽的歌聲,李白站在船上回頭望去,原來是汪倫領著村民在為他踏歌送行。

李白為好友的盛情款待而感動,一時詩興大發,遂作《贈汪倫》一詩,以慰友人之情。

當然,這樣的傳說可信度並不高,李白沒有那麼好忽悠。

雖仕途坎坷,可作為唐朝的名人,李白有三大愛好可謂是人盡皆知:寫詩、喝酒、旅遊。

假若真有汪倫口中如此的美景,以李白資深驢友的身份,應該很難瞞得住他,況且就在離桃花潭不遠的漆林渡,就有他的知交萬巨在此隱居,李白能上當才怪。

不管真相如何,一首詩捧紅了一個“素人”,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汪倫憑什麼能得到李白如此的“厚愛”,難道僅僅是因為幾日裡的盛情款待,臨別時獲贈的名馬錦緞?

可是李白並非是那種看中錢財俗物之人,這就不得不讓我們對汪倫的身份產生疑問。

由於沒有更多的文獻資料可查,後人多從詩文中推斷汪倫是居住在桃花潭附近的村人,也有人持隱士一說。

郭沫若在他的作品《李白與杜甫》中說,汪倫是一個農民,是李白的粉絲。

“有一天夜晚,我讀這首詩,突然感覺特別好,特別羨慕汪倫。我們奮鬥一輩子,也不能永垂不朽,那個汪倫——一個普通人,因為一首詩居然就永垂不朽了。”

可若是普通的農家漢子,有什麼閒情逸致去吟詩寫文,更別提與李白這樣的名士相交。

白居易在《觀刈麥 》中寫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李紳也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即便是在萬國來朝的大唐王朝,也並非是四海昇平、百姓歡歌的盛景。

君不見:“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才是底層勞動者生存的現狀,從這點來看,郭沫若的“農民論”實在是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其實汪倫既非農民、釀酒師,也不是藏於鄉間的隱士,他的身世可不簡單,可謂是大有來頭。

據《汪氏族譜》記載:

“汪倫,又名鳳林,仁素公次子也。為唐時名士,與李青蓮、王輞川諸公相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青蓮居士尤為莫逆交。開元天寶間,公為涇縣令,青蓮往,候之,款洽不忍別。公解組後,居涇邑之桃花潭。”

眾所周知,李白號青蓮居士,詩人王維,晚年曾居住在藍田輞川別業,所以後人又稱之為王輞川,能與李白、王維等當世的詩詞大家交情莫逆,汪倫絕不可能是個普通人。

1996年出版的安徽省《涇縣誌》中說:“汪倫,又名鳳林,本縣人,父名仁素,兄鳳思,曾為歙縣令 。”

詩中的桃花潭如今位於安徽省涇縣的桃花潭鎮,開元天寶年間,汪倫曾在此任涇縣縣令,以一縣之長的身份來接待李白,也不虧了詩仙的面子。

也許有人會說,一個小小的縣令,芝麻綠豆大的官,李白連楊貴妃、高力士都不放在眼裡,能看得上汪倫這個涇縣的地方官。

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定然是影視劇看多了,就施施然的不把縣令當幹部。

在唐朝,縣令雖是基層官員,可在九品三十級的官員體系中,它可是位居七品之列,況且自隋唐建立科舉取士的官員錄用體制以來,高中進士後被外放任地方官也是常例。

唐開元三年,時任左拾遺的張九齡就向唐玄宗上書,提出“凡官,不歷州縣不擬臺省。”

想要進入高層,必須有基層州縣任職的經歷,這也說明了唐朝對於地方官員的重視。

能擔任涇縣縣令,說明汪倫自身就很優秀,他與李白同屬於士大夫階層,有交集才是合情合理的。

此外尤其需要注意的一點,據《三安汪氏宗譜》中記載,汪倫乃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五世孫,是正經八百的名門望族。

汪華隋末起兵,擁兵10萬稱吳王,後歸附唐朝,被封為上柱國、越國公,去世後不但被歷代帝王作為忠君愛國的典範表彰,還逐漸被民間神化,在江南被百姓拜為“汪公大帝”、“太陽菩薩”、“太平之主”,建祠立廟,四時祭祀,千年不輟。

在徽州有“四門三面水,十姓九家汪”之說,越國公汪華是徽州人公認的汪氏先祖,可謂是潁川世胄、吳越世家。

汪倫雖沒有做過大唐的高官,但是頂著越國公汪華這個金字招牌,在封建王朝素來重視宗族傳承的情形下,自然不缺少話題度,與李白相識相交,也就有了更高的可信度。

說起來,李白與汪倫的交集並不是僅此一次,據考證,李白在桃花潭附近出現的蹤跡就有十多次,他曾寫有《早過漆林渡贈萬巨》一詩,而漆林渡距離桃花潭也不過二十多里。

而在這之後,李白又重回汪倫家做客,寫下了《過汪氏別業二首》

《寧國府志》載北宋著名學者胡安定先生《石壁詩》一首,其序曰:餘覽李翰林題涇川汪倫別業二章,其詞俊逸,欲屬和之……’。

原詩為“汪氏別業”,而胡安定先生謂之“涇川汪倫別業”,可見此題中的汪氏即為汪倫。

第二次回到桃花潭,汪倫已經卸任涇縣縣令一職,在桃花潭岸邊建起了豪華別墅,沒有了官職在身,招待起李白更是無所顧忌,好酒好菜儘管上,山潭美景隨意逛,眾人玩的是不變樂乎。

從詩中描述“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池館清且幽、捶炰列珍饈、吳歈送瓊杯”等場景來看,汪倫家中也是頗為富有的,稱得上 一方豪紳。

有宗族名人的加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身處於王朝深厚的詩文氛圍中,汪倫成為李白的粉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一篇詩文傳世,卻因為李白的一首詩而婦孺皆知,汪倫也算是“碰瓷”界的祖師爺了。

#歷史冷知識#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晚清大家龔自珍有多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