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不僅僅是宋代茶器的代表,更是宋代美學的典型。
宋代美學受理學影響,人的心境和意緒成為藝術和美學的主題,這種對韻味與超脫境界的追求,反映在茶具上便是力求質地之美。那時的茶具以單色釉及窯變效果為基本特點,形成凝重深沉的質感。
宋代審美的體現可以概括為大道極簡,宋人偏愛幽遠簡樸、淡泊風雅、自然天成的侘寂之美,將自然之中的萬物透過形上的融合、融入到一器一物之中的體現。
1、釉色之美宋瓷被稱作是中國陶瓷藝術的豐碑,不同於盛唐的大紅大紫,宋人對美的追求更趨於簡單化一的古樸純粹,其中尤以單色釉瓷器為美。
其中宋代建窯黑釉盞,以“紺黑”一詞出現在蔡襄的《茶錄》中:“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強調建盞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亦或是呈黑褐色或醬黑色。
“色黑而滋潤”,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現出莊重素雅之美,引領了宋代舉國上下的黑釉茶盞潮流,也成為黑釉瓷的代表。建盞不施濃墨重彩,卻得以窯變自然形成多彩絢爛的釉色斑紋。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建盞的釉色之美是天工之作。
建盞釉色上最為出眾的是自然形成的鐵繫結晶斑,每隻建盞的結晶都是自然形成,斑紋的變化繁複多樣各有風采。
一樣的胎土,一樣的釉料,在窯爐裡的還原燒製氣氛下,產生了不一樣的變化:或是挺拔流暢的兔毫、或是羽化亮麗的鷓鴣斑、或是燦若星空的曜變、或是晶瑩飽滿的油滴;一切的未可知盡數隱藏在表象的黝黑之中。
可以說建盞的黑,是最具包容萬事萬物的神秘色彩,乍看平淡無味,卻又暗藏各種美麗的釉色。蘇軾有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建盞的釉色之美用它來描述再妙不過。
2、器型之美宋代茶碗多稱為盞,“盞”也作“琖“,小杯的意思。
在宋代制瓷,就已經很注重造型美與實用性。建盞的器物之美,不止在色,也在於形。建盞器型從尺寸、比例、韻律等諸多方面進行設計,線條求正不求奇、造型簡潔,其恰到好處的尺度把握,成就了建盞獨特的美。建盞器型的線條如倒三角,給人以穩重的感覺,不張不馳和諧統一的在一件器物之中,呈現了沉靜素雅的美學風格。
宋代建盞的器型,沖淡含蓄、洗練悠遠,具有鮮明的宋代氣質。
其器型主要分為四種:穩重典雅的束口、舒展勻停的撇口、渾圓小巧的,斂口及直率闊朗的敞口。
整體看來,建盞的器型大都還是闊口窄足、底深而微寬,這樣設計重心穩定極適合鬥茶,也令建窯束口盞在觀賞性與實用性之間,做到良好的平衡。
作為宋徽宗時期的御用茶具,建盞有“松風鳴雪兔毫霜”的樸淡雅宜之美,又兼顧了“熁之久熱難冷”的實用之能,宋代匠人們用巧奪天工的手藝,向世人展示那個時代的美學與潮流,也讓我們更加懂得建盞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