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前言

都說:二月二,龍抬頭。那二月初一有哪些傳統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天的傳統習俗。

一、中和節的由來

據《唐書》記載:唐時,李泌上書請立二月初一日為中和節。這是君臣百姓的共同理想,期望中正平和、和諧相處,建立盛世王朝。

農諺:“春風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在上古時期,春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春分的時候,太陽到達黃經零度,太陽在赤道附近徘徊,晝夜相同,陽光直射。這正是耕種好時光,人們都要祭祀太陽。

古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在唐德宗時期,採納大臣李泌建議,確定二月初一為中和節。這一天,祭祀太陽,鼓勵農桑,祈禱豐收。尤其到了明清時期,這天皇帝都要"御耕",扶犁耕種,展現重農業,賜百穀。

而在民間,人們祭日神,暢飲中和酒,並互贈刀尺,勉勵耕作,祈求人壽年豐,國泰民安。

中和節有什麼傳統美食

大家都知道,逢年過節,少不了傳統美食。像過年的的餃子、元宵節的湯圓、中秋的月餅,還有端午的粽子等等。

那中和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在過去又有什麼傳統美食呢?

答案:太陽誕辰,自然離不開太陽糕。

有關記載:“京師於是日以江米為糕,上印金烏圓光,用以祀日,繞街偏巷,叫而賣之,曰太陽雞糕”。

還有的記載:“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麵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餘小雞,謂之太陽糕”。

大家看到了吧!太陽糕基本上是個圓圓的餅子,上面劃有太陽,也有的上面有一隻公雞,寓意太陽昇起,金雞報曉,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三、怎樣過中和節

過去,在二月初一,人們準備太陽糕,面向對方,焚香叩拜,祭拜太陽星君。

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日”的講究,這一天,通常由男性進行祭祀拜日。同時,燃燒紙錢、紙元寶等等,並將春節期間,貼在門上的五色錢掛,也摘下來燒了,叫太陽錢糧。希望保佑人們五穀豐登,錢財廣進。

這一天,人們三五成群,到太陽宮旅遊,既是祭拜太陽神,也是踏春賞景,迎接春天的美好時光。

現在,這一習俗慢慢淡化,賣太陽糕者已不多見。但在過去農耕時代,這一天,非常流行吃太陽糕,同時,用於祭祀太陽星君,祈求五穀豐登。

四、這天還有其他哪些傳統習俗

剛才,我們看到了,過去這一天,人們祭拜太陽神,吃太陽糕,也有的遊太陽宮祈福等等。但是,還有一些其他傳統習俗。

1、贈尺

二月初一,在民間,還有人們互相贈送五穀瓜果之種子,稱為“獻生子”。在官場或者民間,人們還相互贈送刀尺等。其中唐德宗在當日還賜大臣、外戚尺子,稱之為裁度。

2、挖渠

這一天,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正是耕種好時間。古代地方官員要視察農田溝渠,田間水道。並廣闊溝渠,灌溉農田,確保糧食豐收,人民富裕。

3、護生

過去在民間,二月初一祭祀時,不能使用雌性牲畜禽獸祭品。而且不伐木,不覆巢,不捉幼獸。

還禁止破壞鳥兒巢穴,防止孵卵。也不傷害益蟲,像蜜蜂、家蠶、蜻蜓、蝗螂、青蛙等,這些有益於人們的昆蟲。

小結

詩云:“節應中和天地晴,繁弦疊鼓動高城”。可見,過去中和節的盛況。現在,中和節這一節日,逐漸消逝,慢慢已經成為過去的傳統習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和交流傳統習俗,貴在學習,瞭解過去人們的生活風俗。

5
最新評論
  • 1 #
    二月初一,中和節。是太陽誕辰,也就是太陽生日,看看有哪些習俗
  • 2 #
    我們家鄉是供五穀和水一個大餅
  • 3 #
    頂禮膜拜 感恩讚歎 皈命福生無量天尊 皈命天地君親師 皈命太陽星君
  • 4 #
    萬物生長靠太陽☀️!感恩陽光,生命中的保降。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細讀《金瓶梅》037:西門慶雙喜臨門,潘金蓮寵辱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