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佛經、丹經、內經、拳經等經典是達到一定的境界修成了寫出來的實修著作,沒到那層是看不懂的,霧裡看花花非花,霧非霧,原理一概不知,但是學者會說的頭頭是道,搖頭晃腦,似乎身臨其境,實際跟學者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因為那是別人的法,別人的道,讀過幾本經典都可以搖頭晃腦的說的義正言辭,而自身卻“一竅不通”,因為缺少了實修實證這一環節,只得到了知識,而沒有智慧,亦沒有能量。

如若自身所得皆來自於身體告知的答案,那叫智慧與真相,那才是你“所得”,自身很清楚就是這樣的,方向才會明晰。外界給予自身的只是自身缺乏需要完善的。外界只能給予知識,給你不同的路不同的選擇,而智慧只有自身實修能得。只要身體沒有告訴你答案,都叫知識。

如若還在咬文嚼字,還沉浸在聽來的,看來的文字當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東西,說明離自身的小圓滿都還未達成,也就是還未達到“自己”。

雖說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但若沒有師父領,性門與命門可能都摸不到。沒有一個身體承載著某一個點的能量作為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連線,幾乎很難。很多人不停的尋找,是因為攜帶著制高點的能量沒有出現,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又不知道如何提升,如何脫離困境,然後不停的找不停的學不停的看。

人的潛意識,下意識的言行舉止往往藏著靈光一閃,抓不住就一閃而過,所以要明察秋毫才能輔助身體提升,身體呈現的一切皆為反饋自身的不足,思、聲、氣、行皆如此,瞭解自己的身體,懂得身體表達的每一個反應,才能知曉如何去做。

找到自己,以自己為師,以自身為師,才能回到自己,達到自然直至自由。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陳昌文讀書會》陳昌文內部公開課直播課程金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