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烏臺詩案”以後,蘇軾被流放到了黃州,生活十分清貧。他既要躬耕養家,思想言行又受到監視。儘管在人前,他總是裝作雲淡風輕,可是人後仍然不免時常慨嘆。

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蘇軾月下獨酌,想起自己半生沉浮,一事無成。且放逐本屬無期徒刑,唯恐終身不復起用,於是寫下了人生中最為悲涼的一首詞。

全詞借景抒情,將自己才高招妒,忠而見謗的委屈之情,以及對前途的惶惑含蓄地表達了出來。詞淺意深,富含哲理。情感充盈,感染力不輸李後主。

一、《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賞析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北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詞作大意:

世間事不過是大夢一場,一個人一生又能度過幾個清秋呢?夜晚,一陣風吹起了落葉,在迴廊上發出嗡嗡鳴響。對著鏡子看自己,眉尖與鬢髮,都沾染了秋霜。

大概是因為我的酒不好喝,所以客人都不來了。天上的明月,也時常被烏雲遮蔽。這個中秋佳節,月色孤清,有誰能與我共度過呢?握著酒盞,滿懷淒涼地望向北方。

詞的第一句蘊含了莊周夢蝶的思想,說明了中年蘇軾對人生現實的態度。與此同時,也是他對自己前半生歲月蹉跎的感慨。

他青年時代那些“道理貫心肝,忠義顛骨髓”的志氣,都在那四十多年中浪費掉了。他有心放開那些不切實際的思想,再將視線轉移到自己的身上來。

四十五歲的人,在如今看來還是很年輕,但是在古代,已經算是半個老人了。在這裡,蘇軾並沒有直接描寫自己的衰老的相貌,而是先用“夜來風葉已鳴廊”起興。

秋風橫掃落葉,就像是那一場冤獄給他帶來的打擊。秋葉象徵著人生暮年的開始,它在人群中發出了悲鳴之聲。百日囚徒之後,再看看自己,面容已經蒼老了,那眉尖、那鬢上都添了白色。

此時此地,只想好好地享受生活,在中秋節這個團圓的日子裡和親友聊天話家常。但是他是貶謫戴罪之身,他為數不多的朋友,也都避開了他

“明月多被雲妨”是指因為小人的讒言與誹謗,讓他的理想無法實現,在人生的前路上倍感孤獨。即使他再堅強,內心仍然渴望能有一個朋友與他結伴同行。

最後一句“把盞悽然北望”,望的是誰呢?有人說他望的是他的弟弟蘇轍。因為他總是在中秋佳節寫詩表達對蘇轍的思念。但是此時,蘇轍人在江西。

這裡的“北望”,望的是“中原”。那是他親戚朋友聚集的地方,也是他實現理想的方向。

蘇軾雖然說世事如夢,可作為紅塵中人,他仍然免不了七情六慾。免不了為自己的衰老,為親朋好友的遠離,為理想的破碎而哀傷。

這首詞無一句不是在寫人生的“落”點,並且有落無起,字字都在訴說不開心。唯有第三句“夜來風葉鳴迴廊”與第六句“月明多被雲妨”,是在借景抒情。

不過,詞作貴在真實自然,尤其是其中涉及衰老的自然規律,以及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變化,所以以情取勝,讀來感染力極強。

二、蘇軾在黃州的生活

蘇軾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這個官並沒有實差,只是空掛了個名兒將他管制起來。每天早請示晚彙報,防止逃走。

所以到達黃州的第一天,蘇軾就開始觀察四周的環境。發現城外群山上長滿了方竹樹,城郭外面又有長江。因此這裡有美味的方竹筍、活蹦亂跳的江魚,可以吃個夠。

又因他一個人先行到達黃州,在家人趕來之前,他就寄居在一間叫定惠院的和尚廟裡。白天關門睡大覺,晚上偷偷摸摸出去玩兒。

他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睡覺、蹭飯都在定惠院,洗澡就到南安國寺。等把這些都做完了,他有空就去溪邊釣魚、採藥。

後來,他發現當地沒有人認識他,他就大白天上街去找人講“鬼故事”了。他在大路上扯著別人讓講“鬼故事”,人家要說沒有,他就說你胡亂編一個給我聽,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在別人的眼裡,蘇軾簡直就是一個可愛的“老頑童”。但是家人搬來之後,他就開始為如何養家而發愁了。削了官,祿米就養不活家人了,他就得自己種田。原來在四川鄉下他也種過田,這個問題也不大。

本來蘇軾文章寫得好,還可以給人寫點東西賺“潤筆費”補貼家用。可是詩案之後,弟弟蘇轍再三警告他不要胡說八道,於是他就不敢寫了。怕給人家拿去胡亂作注,又來誣陷他。

這下就等於是把一個愛講話的大嘴巴給縫住了,別提有多痛苦了,更讓他苦惱的是沒有“文友”。要是有“文友”,不能寫,聊一下詩詞也是可以的。

可他在黃州交了三個朋友,基本都是粗人。和他們談談吃喝還行,談寫詩填詞就不行了。為了過把詩癮,他把在定惠寺外見到“西蜀海棠花”,當成自己,反覆地寫詩描摹幾十遍。

然後又把寫花的詩印了幾十本,到處去發。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蘇軾在中秋節又想起了往日在中原的生活,以及過去一年多的遭遇,才寫下了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結語

人生如夢,對於個人的榮辱得失、離合悲歡,自然不必太上心。貶謫之後的蘇軾,在外部行動上,依舊呈現出一派樂天知命,淡泊曠達的樣子。

在蘇軾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典型的四川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幽默隨和的個性。像《西江月·世事大夢一場》這樣的作品,在他一生的作品中是相對少見的,不過也不是絕無僅有。

比如他在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寒食雨》二首當中,就有“何殊病少年,病起已白頭”、“也擬哭窮途,死灰吹不起”的句子。

同前述《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一樣,讓人覺得悲涼蕭索,甚至令人產生絕望的感覺,那就是掩藏在蘇軾活潑性格之下的另一面了。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和藹可親的冰心奶奶,曾寫下這篇毒舌文章,林徽因讀後送她一罈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