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藝界,寫字的人很多,比如唐國強、趙本山、張鐵林及女演員徐靜蕾等人,可以這樣說,凡是喜歡寫字的人,只要能拿得起毛筆,他們都會去寫字,一方面的確是自己喜歡,另一方面,是要簽名、簽字的人太多,為了裝飾一下門面,所以他們也就要去寫字了。
但對於書法來說,演員當中,除了徐靜蕾自幼學習過書法以外,其它大多數人都是後來的“自由體”、“我字型”。唐國強在觀眾心中所塑造的形象是非常受歡迎的,他曾經塑造過帝王、領袖等人物形象,擁有眾多粉絲。例如在電影中他要塑造偉人形象,時不時地拿起毛筆來寫字,為此,他有時間的話也經常去練習書法。為此,有的人以為唐國強的書法一定是很高的,那麼,唐國強的書法水平真的很高嗎?
先看看書法的幾個要素:
繼承性:學習書法的人都是要對前人的作品進行臨摹,從中獲得筆法、字形等書寫所需要的基本要求,只有懂得了這些要求以後,所寫的字才會被認定為具有繼承性的。例如徐靜蕾自幼在父親的教導下,上過書法培訓班,臨摹過很多古人的書法字帖,所寫的作品還是很傳統的,更是有繼承性的。
筆法性:筆法是書法中的核心,一切寫字也好,書法也好,都要遵循筆法的要求。儘管各種書體有各自不同的筆法,但核心要義都是要從古人那裡獲得。如果不去臨摹,憑著自己的性情寫出來的字,畢竟是沒有規範的筆法可言的。唐國強用筆很自由,任由自己的性子來。這也許是他在演電影中得到了某種氣勢,因此,他在寫字時,總是要拿出這些氣度,好在他寫的是行書,如果是正書的話,他的氣度與寫字是不搭調的,何況筆法呢?
形式感:從唐國強的書法作品可以看出,它在製造形式(章法)時,水平還是不錯的,這是他的情商所在。形式感反映了整體感,書法作品最講究整體感,尤其是北宋時期的書法家們很注意這個方面,形式感可以讓人感受到書寫者的氣度和修養,而唐國強在這方面是上乘的。但是,從形式感上只能給人留下一眼的感受,也就是說它是留不住人的眼睛的,而能留下眼的還是筆法等傳承,唐國強的書法正好缺少了這個環節,說明他很少臨帖,沒有這個根基。
筆墨性:書法中的筆墨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參與要素,例如筆墨中的輕重、乾枯等,這些都是反映筆勢、呼應關係的。在唐國強的書法作品中,對筆墨的把握也是很有講究的,有輕有重,線條點畫有粗有細,有幹有枯,這些都說明他善於營造書法中的各種矛盾關係。正如人們認為,書法是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的一門藝術,只有把這些矛盾關係處理好了,作品才會引人入勝。
唐國強早年就加入到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其含金量可想而知。當然,現在衡量一個人的書法水平高低時,今天還仍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是中書協會員,水平一定是很高的,這個說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懂得書法的人所否定。唐國強的主業是影視演員,作為寫字來說,也許只是他的一個業餘愛好,我們不能像他演電影那樣,去要求他的書法水平,但如果有機會、確實喜歡他本人,收藏一些他的作品還是可以的,畢竟他不像有些人那樣,動不動拍賣作品到了幾百萬,或是把主業當業餘,把業餘當成主業了,那樣的話,他也就不是唐國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