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但並非所有的節日都能被人們熟知,很多在古代十分重要的節日,在傳承的過程中逐漸被淡化,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節日了。

就比如我們即將到來的“二月二”,它又被人們稱為“龍抬頭節”,並且古人在這一天會舉行特別隆重的祭祀活動。

現在人們已經很少注意到這個節日,但是為了多多積攢一些好運氣,也不妨瞭解下它的來歷和相關習俗,這3個老傳統不要忘,寓意送窮接福財運來。

一、“龍頭節”的來歷

“龍頭節”還被人們稱為“青龍節”,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人們認為二月初二這一天是龍抬頭的日子。

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動會在這一天舉辦,目的是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關於“龍頭節”的來歷,民間有很多相關的傳說,其中比較主流的就是下面這幾種說法。

第一種觀點認為“龍頭節”和“土地公公”有關。據說二月初二是土地爺爺的生辰,人們一方面為給土地公公賀壽,另一方面為請求土地公公保佑來年莊稼的收成,會專門舉辦一場“土地會”。

這個“土地會”其實就是每家每戶都湊點錢,給土地公公舉辦一個“生日宴”,具體內容就是去土地廟燒香祭祀,然後放上幾掛鞭炮。

第二種說法則是關於“百官親耕”的傳說。相傳“龍頭節”起源於伏羲時期,當時伏羲十分注重農業發展,因此他會在每年的二月初二親自去田地裡耕種,體會一下民間疾苦。

這一做法被後世的很多君王紛紛效仿,一直到周武王時期,除了君王會親自耕種之外,朝廷裡的文武百官也都必須加入到耕種的隊伍。

其實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因為很多官員都出生在官宦世家,從小就沒有受過苦,所以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百姓的苦楚。

或許用這種強制耕種的方式,讓他們體會一下民間的生活也挺好。這樣有些問題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杜絕“何不食肉糜”這種情況的發生。

另外一種說法是,“龍頭節”是由宋朝的“花朝節”演變而來。宋朝時期人們將二月初二看作是百花的生日,故而稱其為“花朝節”。

元朝時期則改名為“踏青節”,這一天人們會出去踏青,並採摘一些“蓬葉”回家祭拜。到明清時期,人們就將其正式稱為“龍抬頭”,表示龍能夠鎮壓所有的毒蟲,保佑地裡的莊稼能夠有一個好的收成。

二、“龍頭節”的習俗

吃餃子:和冬至這一天的習俗一樣,人們也會在二月初二這一天包餃子,每家每戶都會吃餃子,這是人們所說的“吃龍耳”。

龍在我國古代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僅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是人們心中的“守護神”。

因此古人認為在這一天吃餃子,就能保證一家人身體健康。要知道古時候醫療技術不發達,很多小病小痛都能奪走一個人的生命,所以人們才會將身體健康的願望,寄託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習俗身上。

另外餃子的形狀和元寶很像,並且餃子裡面的餡要有肉,同時也必須得有菜。

因為“肉菜”的諧音就是“有財”,意味著二月初二吃餃子會給家裡帶來財運。即便是現在很多地區依舊會有“龍頭節”吃餃子的習俗。

剃頭:人們常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所以給二月初二取名“龍頭節”,也是希望春雨能夠滋潤大地,讓地裡的莊稼能夠有一個好的收成。

所以人們為了祈求來年順順利利,鴻運當頭,也會在“龍頭節”這一天剃頭髮,讓自己也“抬抬頭”。或許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正月里人們不能理髮,所以理髮店在二月初的生意都很紅火。

引錢龍:所謂“引錢龍”的意思就是,每家每戶的男人都會在二月初二清晨,去井裡挑水倒進水缸,最早將水挑回家倒進水缸,就意味著最早將“錢龍”引進自己的家中,也就是說在這一年這家人會有很好的財運。

結語

這些俗語其實都是人們的美好願望,一個家庭能不能發財,關鍵還得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何。

若是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十分和諧,那麼這家人的財運自然就不會太差,至少會過得很幸福。相反那些成天在家裡鬧得雞飛狗跳的夫妻,即便是擁有再多的財富,或許也不會過得幸福吧。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二月二龍抬頭,老傳統“5吉2忌”別忘記,寓意生意興隆,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