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架歌訣第一句下半句:懷抱嬰兒肘頂山,又向我們述說了什麼?
八極小架歌訣第一句的下半句是:“懷抱嬰兒肘頂山”。據說八極前輩丁小人(丁發祥),懷抱外孫,路遇馬車陷進坑裡,丁一手抱孩子,一手幫抬車後轅,一較力,車出去了,孩子夾死了,為紀念丁前輩而將這一招式取名為“懷抱嬰兒”。
八極拳歷經三百多年的滄桑,各代名人輩出。河北孟村人丁發祥(1615—1694),字瑞羽,因其人品淳厚、練功勤奮,得到“邋遢道人”垂青,授藝數年,使發祥獨得八極拳技藝。
丁曾隱於土窯數年,技藝大進,功力倍增。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丁北遊燕京,時遇俄羅斯二力士在京設擂比武,名手多為所敗,發祥憤而與之較藝,連勝兩人,因此而名聞宮禁。康熙皇帝聞之大喜,傳旨親自召見,見丁身材瘦小(人稱“丁小人”),頗感疑惑,便允其御前表演,見其拳法剛勁有力,聲震四座,甚為驚詫,贊曰:“好一個拳打八方極遠!就叫八極拳吧。”
隨後御題“神州壯士”,又題對聯:“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並賜匾額獎之,王公大臣也多以詩詞匾額贈之,一時間轟動朝野上下。這些題詞匾額丁家世代相傳,至今仍有留存。
八極拳懷抱嬰兒(就是頂肘,也有叫兩儀頂的)一式,是該拳的經典招牌動作,充分體現了八極拳的發力特點是十字挺拔勁、沉墜勁、纏絲勁,上下、前後、左右六面整體發力,力達八方極遠。
李書文前輩在教拳時講:就像手榴彈爆炸一樣。力量由核心爆炸點,向四周輻射穿透殺傷,而且不同方向輻射性發力是均衡的,其寸勁特點是督透勁,不是抖彈勁,如子彈般具有貫穿性,實戰中威力可見一斑。
懷抱嬰兒不僅涵蓋了八極拳幾乎所有的動作要領、技術特點,而且形象的展示了八極文化的內涵:頭頂藍天,腳踏兩川,雙肘撐山,暗含周正之美、陽剛之美、陰柔之美、穩重之美、大氣之美、和諧之美,是具有文物價值的行為藝術。
“肘頂山”是八極拳爆炸力的形象比喻,憾山之力,一定是驚心動魄的,但此時,我們的內在像懷中抱著嬰兒一樣,安靜與平穩,不管千軍萬馬,我自巋然不動,這種氣魄,寧靜已經到了極致。
老子在《道德經》中多次提到嬰兒:“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尤其是下面一段:“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翻譯過來就是: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做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覆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
柔能克剛,只講剛柔的辯證關係,而不是簡單地用柔勁能打過剛勁來理解武術中的勁法。兩個物體相接觸,沒有爆發力,就沒有任何擊打效果可言。柔更多是內在的,內功的修煉,不僅是練氣,更是修心,有了“心”的引領,才能實現內三合。
不論做任何事,如果你走心,一定與眾不同。走心,你就會寧靜,就會自省與反思,就會樹立遠大目標,就會心無旁騖的去踐行。因此,寧靜方能致遠,不僅是一句至理名言,更是對八極拳發散性與均衡性思維的一種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