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陳天皇大帝,又稱“勾陳上宮天皇大帝”,道教“四御”之一。道教認為勾陳天皇大帝是鬥姆元君之長子,北極紫薇大帝的胞兄,協助玉皇執掌執掌天地人三才,掌人間兵革之事(一切兵戎、戰爭);及天下政權更換,推選賢君。勾陳天皇大帝信仰源自中國古代星辰信仰。金允中在《上清靈寶大法》中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鉤,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轉。”天皇大帝星位於紫薇垣,《晉書·天文志》稱:“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按此說法天皇大帝執掌萬神。晉代天皇大帝之所以超越普通星辰,甚至超越北極星,成為統御群靈,執掌萬神的存在,或與東漢鄭玄提出的昊天上帝即天皇大帝耀魄寶的說法有關。鄭玄的說法在東漢至唐宋年間引起巨大的爭議,但大多數時間並沒有獲得古代政府的認可。因而即便《晉書·天文志》提出天皇大帝“主御群靈,執萬神圖”,但在北宋之前的道教中天皇大帝都只是眾星君之一,在道教神系中並不具有如後世那般崇高的地位。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作為道教徒的北宋重臣王欽若發起了關於天皇、北極地位的辯論。因為按照《大唐開元禮》《開寶通禮》等禮書的規定,天皇、北極的地位在五天帝、日月之下,僅僅作為群星之首。王欽若援引鄭玄的學說認為天皇北極乃是天神,不應歸入星辰之列,其地位應該在五天帝之上。此次辯論,儘管鄭玄的昊天上帝即天皇大帝的說法又遭到了批駁,然而天皇、北極在國家禮制中的地位卻提升到了五天帝之上。
景德三年(1006年)天皇、北極地位的提高很快就反映在道教神系中。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王欽若完成《羅天大醮儀》的修撰,在《羅天大醮儀》中天皇大帝被排在玉皇之下的首位,位次還在北極紫薇大帝之上。由於《羅天大醮儀》被北宋政府作為道教科儀範式推行至北宋全境,因而勾陳天皇大帝作為高等級的神靈被道教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紫薇大帝一般是北極大帝的稱號,但在北宋道教中勾陳天皇大帝和北極紫薇大帝同樣具有“紫薇”之號。北宋道書《天心正法修真道場設醮儀》和《太上出家傳度儀》稱二者為紫微天皇大帝、紫微北極大帝。
勾陳天皇大帝
北宋時期,勾陳天皇大帝的地位尊崇,在《太上出家傳度儀》中道教諸神的排列次序如下:
三清上聖、十極高真、玉皇大天帝、紫微天皇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后土皇地祇……三十二天帝君、十神太一真君、十一曜星官……南宋時期,勾陳天皇大帝的位次才被排在北極紫薇大帝之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稱:
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極,其實正居天中,為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昊天,上應元炁,是為北極紫微大帝也……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鉤,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轉。按照金允中的說法北極紫薇大帝是三界的亞君,位次僅在昊天上帝之下,而勾陳天皇大帝“其總萬星,位同北極”,但也圍繞著北極星在天空中執行。因而金允中在《上清靈寶大法》卷三十九之“散壇設醱品上”中將勾陳紫薇大帝排在北極紫薇大帝之下。或許是受天皇大帝和北極紫薇大帝在北宋時期位次排列的影響,《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等道經認為勾陳天皇大帝是北極紫薇大帝的胞兄。後來之所以出現北極紫薇大帝地位高於勾陳天皇大帝的現象,其原因可能正如金允中所說的那樣,作為紫薇垣的星辰,天皇大帝星圍繞著北極星在天穹上運轉,自然而然地勾陳天皇大帝的地位就低於北極紫薇大帝。
北極紫薇大帝
宋代之後,道教在發展過程中為了與六合(上、下、東、南、西、北)的概念相適應,勾陳天皇大帝逐漸成為代表西極的神靈,與北極紫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合稱“四極大帝”。然而道教一般認為勾陳天皇大帝的職能為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因而認為勾陳天皇大帝代表西極的觀點顯然並不十分合適。無論何種組合勾陳天皇大帝都是道教的四御尊神之一,位尊無比!
勾陳天皇大帝掌管天地人三才,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對於我們抵禦外敵,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大聖大慈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祈願國泰民安!祈願世界和平!
天皇寶誥至心皈命禮紫微宸極,勾陳天宮。九光寶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體元皇而佐司玄化,總兩極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權衡,廣推大德。統御星宸之纏次,毋失常經。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勾陳上宮,天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