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牛年”說“牛”

張萬明

極不平凡的庚子鼠年過去了,充滿希望的辛丑牛年來到了!

古諺雲:“歲月到牛年,農夫好種田,”說的是牛年風調雨順,宜耕種,年景好。這既是人們對幾千年來大自然執行規律的高度總結,也是人們對牛年的美好希冀,更寄託著人們對牛的深厚情感。

世界本是一片荒蕪,自從牛被馴化以後,一直伴隨著人類,在廣袤無垠的荒地、荒丘、荒山上不斷地辛勤耕耘,開墾出了一片又一片的土地,才有了生長五穀的良田,長出了豐茂的禾黍,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滋養著人類不斷地繁衍生息,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發展進步。人們之所以把“牛”稱之為“拓荒牛”,大概也是緣於此故吧。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里,牛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寶貴的生產資料。牛乃農耕之本,一直備受人們的疼愛與珍惜。早在周代就設有“牛人”一職,專司飼養耕牛之事;設“牛田”,專門用來牧牛或為牛提供飼料。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中說:“牛之為物,切於農用。善畜養者,必有愛重之心;有愛重之心,必無慢易之意。”明代高啟在《牧牛詞》中說:“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勞動人民對牛的重視與愛惜。廣為流傳的廣西民歌還這樣唱道:“惜衣方有衣裳穿,愛牛才有五穀牧。奉勸世人惜耕牛,人畜兩旺樂悠悠。”進一步闡明瞭勞動人民愛牛惜牛的道理。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人民公社化時期,耕牛屬於集體財產,備受地方黨委政府和農民群眾的重視與愛護。耕牛的飼養方式採取集體集中飼養和農戶分散飼養相結合,在草木凋敝、大地裸露的寒冬季節,生產隊就將耕牛集中起來,用生產隊最好的房子做牛欄,挑選幾位富有飼養經驗且具愛心和責任心的老農專職飼養。每逢雨雪天,公社和大隊的幹部還要逐村檢查,防止耕牛挨凍受餓,以免影響來年的農業生產。到了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季節,生產隊又將耕牛分派到農戶家中飼養,但前提是,養牛之家,必有愛牛惜牛之心。

我爺爺年老體弱,不能從事重體力農活,但一生與牛為伴,對牛有著深厚的情感,視牛為命根子。隊長就把生產隊裡最棒的一頭力牛分派到了我家。爺爺甚喜,就早早地把家裡的一間側屋收拾停當,專做牛舍。夜幕剛剛降臨,爺爺就把牛牽回牛舍,害怕它凍著;半夜起床,還為牛添草加料,清理屎尿,害怕牛餓了、髒了;清晨,就早早地把牛舍打掃得乾乾淨淨,待到太陽剛剛升起,就獨自一人牽著牛去田野放牧了。

派到我家的這頭大黃牛魁形巨首,背寬腰圓,通體金黃,油光發亮;四肢粗壯如柱,走起路來,昂首翹臀,四蹄生風;垂耳如扇,眼似銅鈴,兩支烏黑的犄角向上向前並稍向兩側斜刺,像一把鋒利的鋼叉;哞然而鳴,虎虎生威,令人生畏。每每見到它,我就早早地躲開。但不知道爺爺為什麼那樣地親近它、愛護它。

有一個星期天,爺爺讓我陪他一起去放牛,我看到牛那個兇樣,有些害怕,不願意去。爺爺就對我說:“牛是很通人性的。它生來就是幫人幹活的,很聽人的話,無論大人小孩。別看咱家那條牛長得高大威猛,其實是很溫順的。只要你對它好,它會百般依順你。”聽了爺爺的話,我勉強地答應了。爺爺將韁繩交給我,我牽著牛,爺爺牽著我的手,祖孫倆和牛連在一起,但心裡還是有點怯,爺爺看出了我的心思,又把牛鞭交給了我。並囑咐我說:“牛雖然不會說話,但能聽懂人的話。你要它做什麼,說一聲不行,再說一聲;再說一聲不行,就打一個響鞭,牛就記住了。”按照爺爺說的,我試驗了幾次,還真是管用,原來這頭高大威猛的大黃牛比一個任性的頑童還要乖巧。從此我改變了對牛的認識,開始了上學與牧牛相結合的豐富生活。

數位孩童,相約成隊,正座、倒坐、側坐,或直立於牛背上,或高揚著牛鞭,或捧著書本,或吹著牧笛,或唱著兒歌,迎著朝陽出,踏著暮色歸,是當時農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也是優美田園詩中清幽醉人的畫圖,更是我兒時的神往。小時候,看見小哥哥們在牛背上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嘻嘻哈哈,得心應手,十分神氣,我羨慕極了。而我卻牽著牛的韁繩,看著牛一口一口地吃草,從一個田埂走到另一個田埂,十分地單調乏味,恨不得立刻就爬到牛背上。爺爺說:“你還小,怕你騎上坐不穩,摔著了”!爺爺見我有些不悅,便小心翼翼地把我扶到牛背上,他一手牽著韁繩,一手扶著我的後背,讓我緊緊地抓住牛前肩上的皮毛,便開始大步行走,上坡、下坡、左拐彎、右拐彎,如此這般往復多次,我緊張的心情漸漸地放鬆了,騎牛的感覺也漸漸地找到了。不知不覺中夜幕徐徐降臨,村頭也飄起了炊煙,爺爺在前邊牽著牛,我端坐於牛的後背上,滿懷著成功的喜悅朝著回家的路上走去。

騎牛的願望實現了,但瘦小的我還是不能獨自爬到高大的牛背上。於是,爺爺就把我叫到牛前,他一手來回地撫摸著牛的前頸肩,一手抓住牛的鼻子,讓牛把頭低下,再讓我把兩隻腳蹲在牛角的跟部,身體趴在牛的頸肩上,然後讓牛慢慢地抬起頭,一直把我送到後背上。在爺爺的幫助下,我學會了放牛、騎牛,也品嚐到了牧牛的樂趣,並深深地愛上了這頭牛。在放學的路上還時時不忘給這頭愛牛打來一些新鮮的牧草。

農忙時節到了,學校也放假了,我便伴隨著牛的作息節奏,開始了專職的牧牛生活。農忙、人忙、牛更忙,因為人累了,可以交替著休息,而由於牛力較少,又要急於趕農時,牛拉完犁,便拉耙,還要拉耖子,直把土地搞得平整而細軟。只有在老農一日三下班回家吃飯的間隙,才得以短暫的歇息,這也是我牧牛的時間。每當我從老農手中接過韁繩時,牛便低下頭,讓我站在它的角跟上,把我送到它的背上,有時我看到它很累,不忍心去騎它,它還是久久地低著頭等待著我。。。。。。牛的耕作時間長了,放牧的時間就短了,飢餓也是自然的。為了不讓我的愛牛捱餓,我就利用牛勞動的時間四處打草。每當我抱來一捆捆鮮嫩的牧草時,牛便頻頻點頭,並甩起了有力的尾巴,顯得異常興奮。

斯牛也,體壯力大,拉起犁來如履平地,耙地耖田等重活全由它來包攬;它不怕苦,不畏難,什麼重活累活都能幹。在春寒料峭的初春,它踏著沒膝的泥水,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耕耘;在烈日當空的盛夏,冒著難耐的高溫,拉著笨重的石磙,一圈又一圈地碾場。它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幹起活來很賣力,不偷懶,效率高。因此,人們都非常喜歡使用它,往往是這個農夫使用完,那個農夫接著用。當有些牛歇下來怡然自得地吃著嫩草時,它還埋著頭、心無旁騖地拉犁拉耙。我常常為它鳴不平,埋怨農夫們鞭打快牛,但它卻不動聲色,毫無怨言,一如既往地、默默無聞地勞作著。當然,它也有疲憊的時候,每當稍有倦意之時,一聲牛鞭響起,它又強忍著勞累的傷痛,振作起精神,負重前行。

斯牛也,不分份內份外,叫幹啥就幹啥,從不計較,也不講價。耕田耕地本是它的己任,拉車便是馬的責任,碾米拉磨應是驢的事情。由於我們老家沒有養驢養馬的習慣,驢馬的工作全落在了牛的身上。完成了耕田耕地的本職工作後,本應是老牛歇息的時候,只要人們需要,它毫不猶豫,套上碾則推,套上磨便拉,套上馬車就上路。並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斯牛也,還有著強大的剋制力,能抵制住身邊巨大的誘惑。我們家處於豫南丘陵地帶,沒有山丘,沒有牧場,牧牛全在狹窄的田埂上。田埂上長著淺淺的野草,每天要被牛來回啃幾遍,而兩邊卻是綠油油的莊稼。這對於食草動物的牛來說確實是難以抵制的誘惑。記得有一次,在我稍不注意的時候,牛偷吃了田埂兩邊的幾株秧苗。我發現後,便抓住它的鼻子,朝它的嘴上打了幾個巴掌,並大聲吼道:“以後不要再偷嘴了,”牛瞪大雙眼望著我,似乎明白了我的意識,我便放下它繼續吃草。吃著吃著,我看到它的雙眼直視著我,長長的舌頭卻斜伸到田邊並捲住了一株秧苗,我便大吼了一聲,它立刻放下被捲住的秧苗,縮回了舌頭,繼續若無其事地吃草。盛夏中午牧牛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騎在牛背上如坐針氈;站在田埂上亦步亦趨地牽著牛吃草,兩邊是齊腰的秧苗,上有烈日的暴曬,下有悶人的水蒸氣,讓人喘不過氣來。於是,我就試著把牛放在田埂的這頭,我跑到田埂的另一頭,遠遠地看著牛自己吃草。每當它的兩眼斜視著兩邊的秧苗時,我就大吼一聲,它便立即端正姿態、目不斜視地啃著田埂上的老草。連續數日的調教,牛可能看出了我是認真的,從此,無論我離它遠近,它再也不偷吃路邊的莊稼了。我驚訝,我感嘆!這真是一條可教之牛!牛能如此,令人汗顏!

牛隻問耕耘,不問收穫,既不邀功,也不請賞。當勞累了一年的人們圍坐在堆積如山的稻麥堆前,話豐年美景、品勝利果實的時候,它卻悄悄地躲在一邊,默默地品嚐著稻禾下的老草。牛是可愛的,也是可敬的。它付出的是艱辛和汗水,奉獻的是沉甸甸的果實和豐收的喜悅,得到的卻是催促的皮鞭和一把把枯乾的老草。歷代文人墨客之所以讚美牛、稱道牛,不在乎它那高大的身軀、華麗的外表,而在乎它那堅韌開拓、踏實奉獻的可貴品質。

牛是忠實和奉獻的象徵,是力量和豪氣的象徵,是拼搏與奮進的象徵,也是興旺與祥瑞的象徵,還是本領大和實力強的代名詞。所以,人們把非常優秀的人稱“牛人”,把持續上漲的股市稱“牛市”,把事業紅火叫“牛運”。這也昭示著辛丑牛年必將是拼搏奮鬥、克難攻堅之年,創新發展、乘勢而上之年,碩果累累、祥和繁盛之年。好雨當春,牛年當時,恰逢建黨100週年,“十四五”開局起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啟新徵程。任務艱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新徵程的藍圖振奮人心,也是許多人的追求與夢想,但實現每一個目標都需要我們去努力奮鬥。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迎難而上,學習“牛”的品質,弘揚“牛”的精神,爭當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使“牛勁”,出“牛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個體奮鬥與時代宏圖相融合,新徵程的宏偉藍圖一定會書寫在美麗中國的大地上。

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大方家訓日籤2021-03-13:庭訓格言2.123一言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