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何大新/文

東北問題的本質不是經濟滑坡,而是整體缺少自信、缺乏活力,對外缺少吸引力。自信、活力和吸引力是什麼,是文化。

東北經濟現象的本質是文化現象。造成東北目前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因素,這應當成為東北知識分子、東北的官員和全體東北人的共識。

東北問題的本質是文化

一切經濟活動都是文化的延伸。

十幾年前,在紐約召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各國學者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其中就有:"一個社會不管發達和不發達,表面上看起來是經濟形態,實際上都是文化形態";"經濟活動的起點和終點,都是文化";"經濟發展在本質上是一個文化過程"。

當今世界的所有較量,出發點是文化,落腳點還是文化。東北現實中的許多事情做得不足,歸根到底是缺乏相應的文化支撐。

我在一九八八年時提出個概念,叫"馬蹄形現象"。東北的西部是小興安嶺、北部是大興安嶺、東部是長白山,這三個山脈坐落在東北地勢中,形成一個巨大的馬蹄形,中間是富饒的松遼平原。在過去70年裡,這裡迸發過輝煌,也產生了失落。東北人歷史上就安於現狀,"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餓死也不願意伺候人",缺乏商業經歷,缺少創業精神,缺少創新意識,現在又殘留計劃經濟意識,缺乏市場觀念,已成為阻礙東北發展的重要因素。

東北在中國的"一五"至"三五"建設期間,作為全國重工業基地為全國的建設發展起到了頂樑柱作用,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共和國長子"一詞是我在1990年首次提出來的,此經新華社發出後,人民日報和多家省報均在醒目位置刊出。"共和國長子"一詞當時泛指國企,後來擴大到老工業基地。時至今日,作為首提者我覺得應予補正,誰為國家貢獻大,誰就是"共和國長子"。華為不是共和國長子?"共和國長子"本身就是個文化概念。

說到華為,華為不僅登上科技發展的一個高峰,不僅成為一個向國家納稅的大戶,還做了一件非常普通又非常偉大的事情——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告訴全世界,中華文化是理性的,向上的,淡定的,包容的,含鈣的。華為讓全世界感到了中國企業的底蘊,這個底蘊的最深處是文化。

東北處境不妙,我認為與下面四個因素有關:一是歷史選擇的變化;二是文化與觀念落後;三是地緣政治因素;四是計劃經濟的後遺症。

新中國成立70年,前30年國家發展選擇的是"工業化",所以才有了東北的振興;改革開放後40年,國家發展選擇的突出特徵是"市場化",天秤傾向了中國的東南區域,東北的優勢發揮受到影響,劣勢則顯露出來。

從經濟角度看,目前東北缺什麼?

1.GDP,工商農及文化科技產業的產出總量;

2.財政收入、稅收;

3.科技含量高的巨型企業;

4.繁榮的大市場;

5.類似九寨溝、張家界這樣有名的旅遊品牌。

再從文化角度看,東北缺什麼?

1.精、氣、神(怨天尤人,像祥林嫂,抱怨政府、抱怨政策);

2.市場經濟觀念(守舊、保守);

3.寬鬆的營商環境(對外地人、外國人缺少親和力和吸引力);

4.公正的法律環境(外地人在東北打不贏官司);

5.高效的政府運轉體系(官氣太盛,效率太低,形式主義嚴重,太多的人願意當官);

6.溫馨、和氣的生存環境(窮橫、粗魯)。

經濟元素不同程度地影響文化元素,而文化元素則直接、更大範圍地影響經濟元素。

沒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怎麼行?法律不公正,誰敢到你這辦企業做生意;沒有高效的政府,外來的投資者乾著急;生存環境若不溫馨,外地企業家的家屬都不願意來。乃至影響到科技含量高的巨型企業到東北落地,落地了也長不大。東北能與新一代大資料時代的大企業如華為、騰迅、阿里巴巴比肩者寥寥無幾,360安全技術公司的董事長也是遼寧人。他若在遼寧做360也不易幹成。

東北習慣用計劃的辦法、行政的辦法管理經濟。於是,衙門大、環節繁瑣,吃皇糧者多,能深入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少,體制僵化。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接二連三。比如,在一個副省級市,為了籌備奧運會足球比賽專案,一座使用沒多少年的大型體育館說炸掉就炸掉,並在一條人流並不大的交通線建輕軌。

深圳、上海、杭州、北京這些年創造了發展奇蹟,原因有幾個,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有人才集聚。

說到東北人的人才流失有點令人寒心。歷史上著名的"闖關東",來的是以山東為主,河北、河南為輔的主要是黃泛區的難民,是一般農民。解放後來的一些又是打工仔和小保姆。我不是在這裡貶低平凡人的生命價值,但來東北的人從文化構成角度看,確實是受教育層次較低的人群。而走出去的東北人,特別是在支援三線建設期間和改革開放以後走出去的基本上是知識分子、管理幹部、技術骨幹和大學畢業生。現在,東北年輕的大學生在外地讀書畢業後不願回東北,在家鄉讀書的畢業後要去京、滬、深、杭。這樣反覆幾次,東北的精血——人才的品質結構就陷入了困境,人才流失的直接結果是社會文化品質下降。

再說到東北的城市管理、政府管理、企業管理現在明顯滯後。管理本身是一種價值觀的展示,是一種信仰的展示,綜合而言是一種文化的展示。因為價值觀和信仰都是文化的最高內涵和最高表現形式。比如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首先取決於給予人民有多大的人文尊重和便利。

文化是從"土"里長出來的

對於文化二字要做準確定義是很難的。現在東方和西方學者有一個共同的理解,"文化是人類涉及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所有精神生活及其產品。"

說精神產品是文化,人們普遍理解。但有人疑問,物質產品怎麼會是文化呢?舉個例子說吧。黃土不是文化,但加水和成泥,燒成了盆兒,就是文化。因為那盆型、製作方法和圖案,都體現生產者和其生存區域的文化特徵。

文化土壤,簡單說就是培養出不同文化的那個地方具有當地特色的氣候。地形、山水、語言、生存環境、飲食、習俗乃至人的性格和制度、哲學、信仰等。它們共同構成了培育文化的土壤。

每一個人,每一個群體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地域、地理,地緣的特性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會烙上深深的印痕。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反過來講就是:水生智者,山生仁者。

東北人的性格特徵反映了東北的環境特徵。

當然,環境因素對人的影響不是絕對的,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地理決定論"的陷阱。

文化和經濟是最早的伴生物。人類的第一次文化高潮是從採集狩獵進化到種植養殖之後出現的。有了集體生產,便開始產生交流,語言誕生了。與此同時,集體生產產生了分配關係,有了"你的我的"之分,經濟就伴隨著文化誕生了。

東北文化的特點:

一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東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出土文物證明,近7000年前這裡就出現了著名的紅山文化。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仰韻文化並列為中國三大古文化區。

二是"雜交文化"(融合文化)特徵突出。

東北本來就是多民族的混居區。東北的文化從歷史上就以"雜交"為突出特徵。原居住東北東部的肅慎,即後來的女真人、滿族人的祖先,居住在東北中部的扶余,後融入漢族之中,居住在東北西部的東胡,後衍生室韋,蒙古族便源於室韋,其他支融入漢族和其他民族之中。

中原文化很早就到過東北。十二世紀上葉,金兵破汴梁,擄徽、欽二帝及隨行官員、僕人、嬪妃數百人,其中文人不少。幾年前,我到黑龍江省依蘭縣,當年宋朝被擄的皇帝、官員在這裡生活,受其影響,這裡的人古詩詞造詣很高,縣裡還有個詩社,不乏填詞吟曲的才子。

清朝執政初期,為了保證滿族的血統純正,保護祖先的"龍生之地",禁止關內人到東北,後來特別是與沙皇俄國交過幾次手以後,發現當地人力動員不足,於是開禁,允許關內人的漢人移民到東北。

三是東北文化豐富多彩。二人轉、大秧歌、評劇。

林語堂:"天下文章數三江、口頭文學在北方"。四個原因,一是地理條件所致,冬季長,貓冬熱炕頭上扯皮;二是東北人性格豪爽太坦誠,有話就說;三是生產方式所致,騎馬也要吶喊;四是各種文化雜交,吸收而成。文化孕育了制度和制定制度的人。

振興東北首先要振興文化

"造成東北目前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因素",這應當成為東北知識分子、東北的官員和全體東北人的共識。要真正認識這一點其實很難。東北人一旦有了這種共識,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有了。

僅僅靠提高生產力並不能振興東北,東北的科學發展必須有文化支撐,這是東北的軟實力。東北過去的輝煌展示的都是硬實力,今後只有硬沒有軟不行。

東北文化當下亟待改良文化土壤、更新土壤,使其能具備足夠的養分,長出理性、長出科學、長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現代意識,這是時代命題,也是歷史任務。否則,東北的路將越走越窄。

一,建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文化天地。

恩格斯說,生產方式的轉變決定生存方式的轉變。東北人要研究,東北在大資料時代能幹些什麼,東北在一帶一路大戰略中能幹些什麼?

改變"輕的過輕,重的過重"的經濟結構。產業化——升級到商品化——升級到品牌化。這是總的說,實際是有的"重"還不夠重。"一帶一路"使我們的重機有了新的市場,特別是水輪機、鐵路車輛、大船、機械等。製造業目前是中國的優勢也是東北的優勢,發揮好這個優勢,振興有望。

"共和國長子"在當下的東北又有新的現實意義。

第一是擔當。2019年3月下旬,網上發表胡壹刀的文章《東北的價值絕非GDP可以衡量》。文中有這樣一段:位於瀋陽的中航沈飛公司市值約為500億人民幣,成立不足三年的國內一知名網購公司是2000億人民幣。你能說這個網購公司比"沈飛"重要嗎?這個網購公司倒掉,中國經濟不會受任何影響。一旦"一重"停產,少了大型鍛壓裝置國內眾多鋼鐵廠就得停產,核電站也無法建設。進口?貴不說,關鍵是,誰賣你?假如網購公司倒閉,最多是投資者損失,"沈飛"若不存在,沒有艦載機的航母就是一堆廢鋼。這就是東北經濟的現狀,企業自身可能不賺錢,但國家離不開。以錢衡量,東北經濟比許多發達省份窮,以價值論,東北乃國之重囂。

第二是貢獻大。這個貢獻已不是過去的GDP和財政上繳比例高,而是重要工業基地、國防重地、能源基地、共和國第一糧倉等繼續為國家擔綱。

第三是忍辱負重,頂天立地向前行。以往東北人好強乃好一人之強,今後應好東北之強。東北的振興,爭取投資、爭取專案、爭取政策,調整經濟結構,發展高新產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整體東北人的內動力。東北人必須展示出一套全新文化的"精、氣、神"。東北人具有全球人類優秀素質的所有潛能,只不過有的沒有顯現,有的沒有發育長大。東北擁有豐富的資源、肥沃的土地和優秀人才,若展示出新的文化面貌,前程無限。

二、實施大教育,提升現代文化理念。

"振興東北"是個系統工程,艱鉅、艱難,最難的是東北民眾的心裡怎麼想。

我覺得,現代人跟祖先的最大區別有兩點,第一是理性,第二是保護環境。一個國家的品質,一個民族的品質,一個人的品質,其實是思考的品質。理性是衡量思考品質的第一標準。

對於東北人來講,保持一種理性、文明、向上的文化狀態,比經濟回升更重要。

三、正官風。

振興東北,人人有責,但官的責任更大、更重,官風直接影響民風。

在東北經常會聽到老百姓罵東北就是毀在這幫當官的手裡。東北官風不正是近二十年的突出問題。但這些當官的是誰的孩子,是東北人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東北文化的孩子,是東北文化土壤孕育了官場現象的產生條件,這是東北所有人的責任。

端正官場風氣是歷史交給這一代東北人的責任。

四、優化社會風氣。

民眾有什麼樣的文化素質,國家和民族才會有什麼樣的素質,政府才有什麼樣的素質。

一個地方的制度、體制以及文化,把什麼人抬舉到最顯赫之處。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非常大。什麼叫顯赫,簡單說就是吃得開,牛,是讓才子顯赫,是叫功將顯赫,是叫能政者顯赫,是叫知識分子顯赫,是叫工匠顯赫,還是叫管人的人顯赫,叫規範人的人顯赫,就會隨之而出現相應的社會面貌和風氣。這裡面體現了整個社會的思考,體現了這個國家的文化品質。

人在官場要有正氣,不要有邪氣;人在文壇要有才氣,不要有酸氣;人在江湖要有俠氣,不要有匪氣。

民風好是最好的投資環境。自然景色美不如人的心靈美。東北為何旅遊不熱,光有美景美食不行,雪鄉宰客,亞伯力刁難開發企業,瀋陽太原街特色的丟失,吸引力從哪來?

東北人過去在別人眼中是最實在的,豪爽,仗義,現在則以粗魯和不靠譜著稱。東北人到哪,人家防著你、躲著你。東北人的文化水準不提升,社會風氣不改變,制定什麼好的發展戰略都白搭。

最值得東北人驕傲的不是滿洲鐵騎打遍中華,也不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濟發展在全國名列前茅,更不是新中國成立後計劃經濟時期的輝煌,而是現在東北人的志氣、平和的心態、做事的認真精神和改變現狀的聰明才智。

五、健全法制,建設信用社會。

外地人在東北打不贏官司,講不出理,黑社會盛行,這不行。振興東北不能僅靠東北人,需要外省人、外國人的參與。可是社會不安全、法律不公平、誰敢來?

健全法制,強化法治已成為東北人面臨的嚴峻課題。首先要整頓提高公檢法,保證風清氣正;第二要建立整套法制體系;第三在全民中進行普法教育。這是個系統工程。

信用體系建立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六、建設生態家園。

人類最大的文化就是保護地球。

東北三省的名字都與生態連在一起。黑龍江,黑龍江流域;吉林,吉祥的森林;遼寧有兩解,一是遼地要安寧;一是遼河要安寧。

生態優先的重要意義在於發展與保護髮生矛盾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保護。我們發展慢了,以後還有機會趕上;我們錯過了這班車,後邊還會有班車來;我們懈怠,做了錯事,以後還有改正的機會。而一旦把生態破壞了,就萬劫不復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像人類一樣珍愛自己的孩子,也沒有一種動物像人類一樣破壞子孫的生存環境。在新一輪振興東北的戰略中,保護生態環境是重要命題。

七、激發"堅守、擔當、奮鬥"的東北精神。

一個外國人說,人類歷史經歷過無數災難和戰爭,也出現過無數壞人和只圖己利者,為什麼能發展到今天這種進步程度,就是因為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大批有責任感的人。

振興東北,在著眼發展前景時要有"捨我其誰"的戰略眼光,在遭遇挫折時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戰略耐性。

2018年12月22日,央視評選出中國一個字,"奮"。如在東北評,可能是個"憤"字。東北人要把"憤"變成"奮"。(注:此文根據作者2019年9月19日-20日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舉辦的"新時代、新思路、助力東北振興與開放"為主題的2019東北亞經濟論壇上的發言整理)

作者為東北財經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專家、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原局長;編輯王延春

最新評論
  • 1 #

    東北是地理位置造成窮,工業不發達,全指望農業,農業國家又要穩定。就東北的地理位置,製造,運輸太不方便了,哪有河南,山東,四通發達,南方沿海進出口發達,也就指望俄羅斯,南韓,日本,日韓又有青島,煙臺搶。然後是窮完貪,然後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文化也就流失。根本不是文化問題,搞得像地域黑一樣,我多年在外地,每個省都有說本地壞話的人,恨自己省的人不爭氣。國家區域定位不一樣,你放開農業看看,非大幅度通貨膨脹不可。

  • 2 #

    都以為很了解東北?你把蘇錫常的外資企業都趕到東北去,稅費給個免三年再減四年,你看看解決多少就業問題?多少外出的東北年輕人會回到東北安心的工作?一切都是政策導向問題!

  • 3 #

    意思形態的改變是漫長的。東北氣候因素凍的人不活躍經濟怎麼活躍。浙江四分之三是山地,浙商沒有固守在老家而是到處跑。猶太人在極端的條件下積累。這些都需要東北人走出來走進去。僅靠個人力量黑社會似的所謂福斯認同的東北人倒成為主流。東北老工業基地城市裡高素質的青年人員嚴重流失。才是主因。贊同作者提議建設東北文化。

  • 4 #

    東北人給我的印象就是身材普遍高大,言談玩世不恭,略帶幽默。喜歡貂皮服飾和各類粗大的金飾,天然略帶一股匪氣,溝通自帶一股霸氣,偶爾動用暴力解決問題。

  • 5 #

    分析得很到位,贊一個!東北人能說會道,酒量又好,如果真正用心謀發展一定行!

  • 6 #

    民風不適合商業,沒人願去。

  • 7 #

    40年物價飛漲,唯獨糧食價格十分穩定,從這個角度看東北這個大糧倉為祖國承擔了多大的壓力啊!

  • 8 #

    說的深刻,贊同但是改變起來會很難,就看新一代的年輕人怎麼樣了,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吧!

  • 9 #

    我在廣州 深圳工作的東北人 認可

  • 10 #

    說的深刻,短時間難以改變

  • 11 #

    南韓北韓也是東北範圍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遼代制瓷業的發展對後世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