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一個人的生存,靠的是正直。如果不正直而能生存著,這可以說是僥倖。”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正直呢?
魯國有個人叫作微生高,別人跟他要一點醋,他不直說自己沒有,卻向鄰居要來給人。這微生高做人是夠殷勤的了,可是算不得“直”。自己沒有,為什麼不直說!
楚國的葉公告訴孔子:“我們家鄉有個叫直躬的,他父親偷了人家的羊,而他去作證。”孔子說:“我們家鄉所說的直和這不同。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也替父親隱瞞,直就在這其中了。”
《孝經》上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父有過,就諫,所以可以免陷於不義。這是事先就防止事情發生,若事情已經發生就得想辦法去彌補、收拾。挺身而出,證父之罪,就不合人情。
所以孔子帶點詼諧的口氣,用平常的人情來說明“證父攘羊”不見得就是“直”。
孔子當然不是說攘羊的行為是對的,就因為這行為不好,所以兒子要為父親隱瞞、遮掩、補過,這是兒子對父親天生的愛的表現,比如緹縈救父就是一例。父親若在純真的愛的感召下,改過遷善,那麼“直”就在其中了。
《韓詩外傳七》:“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激行。”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衛靈公》)
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這就是直。古代齊梁時明山賓家中曾經一度相當窮困,要賣拉車的牛,已經賣了,接了錢,明山賓竟對買主說:“這牛曾患漏蹄,治好已經很久了,恐怕以後再犯,不能不相告。”買主一聽,立刻把錢要回去,不買了。寧願牛賣不出去,也要實話實說,這就是直。
當然,耿直也招人煩。東漢範滂因直受謗,身遭“黨禍”,三十三歲就被殺。讀《後漢書· 範滂傳》我們真不能不掩卷嘆息。不過正直就像酒,越陳越芳烈,越久越為人所知!
古代人樂羊為魏將,攻打中山,樂羊之子在中山,中山君烹了樂羊之子而送來了肉湯。樂羊坐在帳幕下吸啜肉湯,吃完了一杯──這不合情理!魏文侯對堵師贊說:“樂羊為我而吃他兒子的肉。”堵師贊說:“他連兒子都吃,那誰不吃!”樂羊打下中山回來,文侯封賞他卻對他起了疑心。
孟孫打獵得了麑【音ní,鹿子】,讓秦西巴帶回去,小鹿的媽媽跟著啼哭,秦西巴不忍就放了小鹿。孟孫回來問:“小鹿哪裡去了?”秦西巴答道:“我不忍,把它還給它媽媽了。”孟孫很生氣,把秦西巴趕出去三個月之久。後來又召秦西巴來教他自己的孩子。
孟孫的御者很不解,問道:“從前你對他很生氣,現在又召他為傅,這是什麼道理?”孟孫說:“他連只小鹿都忍不下心傷害,那他會忍心傷害我的孩子嗎?”真是所謂“巧詐不如拙誠”【事見《韓非子· 說林上》】!
……
選摘自 | 《論語:中國人的聖書》
編撰 | 宋淑萍
出版 | 九州出版社
《論語》是中國經典中最好的一部,它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也是中國文學中最好的傳記書。本書透過對《論語》經典章節進行解讀,將孔子教學、為人的精髓,生動活潑地呈現給讀者,不僅內容豐富,可讀性極強,而且評價客觀,在《論語》解讀中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