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人生最美若初見
黃自宏
《伊豆的舞女》是亞洲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最佳川端康成(第一位是印度詩人泰戈爾)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也是一篇傑出的短篇小說。1926年1月至2月間由“文藝時代”發表。
《伊豆的舞女》曾先後6次被搬上銀幕。影片表現了少男少女之間初戀的那種朦朧、純真的情感。給了讀者一份清新之感,也淨化了讀者的心靈,把人們帶入一個空靈美好的唯美世界。
《伊豆的舞女》描寫的是一位19歲高二學生,為排遣內心不可言喻的憂鬱和苦悶,隻身來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藝人一行,並對那裡的小舞娘產生了似戀非戀的思慕之情。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寫了從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後“我”和薰子的離別的過程。
在國內,《伊豆的舞女》精彩片段選入了高中語文課本,而且大家熟悉的電影版本有吉永小百合與三口百惠的,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三口百惠與三浦友和這對神仙情侶的銀幕CP首秀。
當時的日本電影,更多是以抒情、白描的手段,展現世紀交替、時代變化中的日本社會變遷和小市民生活細節,宛如一部自然原生態山水畫的紀錄片,《伊豆的舞女》也正是如此。
影片開始是一片雨後清新的山林,以及山口百惠演唱的主題曲,那兩個角色,對於同為當時日本影壇新人的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而言,都是量身定做。
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日本偶像,相對後來的韓國偶像而言,更加清新自如,辨識度更高,氣質更佳。就連片中一些客串的龍套演員,都貢獻了不少精湛不俗的演技。第一段令人折服的演技,就是避雨歇腳時店主老太太,踮著小腳幫“我”拎著包走一段路的場景。
片中最為清新自如的一段戲,正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選段,露天溫泉的小舞女天真爛漫衝著浴室中的“我”和哥哥打招呼的場景,拍得朦朧細膩唯美。
隨後,小舞女帶著護身符和小狗去看望那位病入膏肓的同鄉的戲,也拿捏得非常到位。
片中的額高潮部分在於碼頭送別那段,隨著輪船汽笛鳴聲,一直低頭沉默的小舞女開始衝著船行駛的方向,沿著海岸奔跑起來,並不斷揮舞手絹。
雖然她的命運猶如一顆腐壞的種子一般任由丟棄和輕賤,她的眼中也不斷閃爍著憧憬、期待、戀戀不捨,但是她的愛情裡不會再有別的希望,她的生命中也不再有類似的期待。
人生最美若初見,這就是《伊豆的舞女》直指人心的感動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