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標題:進擊的僕人

題記

英國恰恰由於其“落後”,才造就了它在19世紀的“先進”;而中國則是由於其“先進”,反而導致了19世紀的“落後”。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食盡鳥投林

很多人讀《紅樓夢》讀不下去,覺得裡面都是家長裡短,讀起來很煩。

這是非常正常的。

正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

年輕人對於家道艱難,對於世界的運作一無所知。

怎麼會讀出“滿腹惆悵,無限感慨”的感覺呢?

你若真正讀懂了,那你的青春也終結了。

《紅樓夢》中把收租的租單寫的那麼詳細,這在文學作品中是極為罕見的。

這個租單,和後面的情節居然都是對上的。

在《紅樓夢》的暗線中,其實隱藏著一個完整的經濟框架。

所有的“家長裡短”都是圍繞這個經濟框架展開的。

那麼這個經濟框架到底是誰建立的呢?

就是第一代榮國公和寧國公。

這個經濟框架,是一個從生到死的解決方案。

從出生,到吃穿住用行,再到學校、祭祀,乃至葬禮都有安排。

賈府的機構有20多個,就是來管這些事情的。

但是子孫後代不理解祖先的真意。

這套框架逐漸腐朽破敗,幾乎到了崩潰的地步。

這是一個客觀規律,就是熵增。

以迎春為例,可以看到一個側面。

她住的紫菱洲已經完全被奶媽掌控,包括她的月例銀子都是奶媽收著。

奶媽居然把她的“累絲金鳳”拿去賭博輸掉了。

奶媽的兒媳婦甚至欺負到她頭上,說奶媽家在補貼她,就差拿刀架在她脖子上了。

可她依然不管。

幾個僕人在她那裡吵架,她充耳不聞,躺床上看什麼《太上感應篇》

林黛玉說她是:

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

探春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小姐,之前只是對賈府的衰敗有所感覺,但是並不瞭解真實的情況。

等到探春代理管家之後,才發現裡面各種派系,水非常深,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探春又沒有自己的羽翼,也沒法管,後面索性也不管了。

從外部宏觀環境來說,市場經濟已經萌芽,這套框架已經與時代漸行漸遠。

所以,即使賈府不被抄家,這個經濟框架也會崩潰。

賈寶玉最後落到“寒冬噎酸齏(ji),雪夜圍破氈”的地步。

所謂酸齏(ji),就是酸菜。

賈府的最後的結局是:“食盡鳥投林,落了個大地白茫茫真乾淨”

但是,在賈府裡面,有的人卻富得流油。

這會是誰呢?

三代熬油的賴嬤嬤

在45回,有個叫賴嬤嬤的來報喜,請鳳姐她們去賴嬤嬤家吃飯。

大家看的時候,可能很少注意賴嬤嬤這樣的邊緣人物。

《紅樓夢》沒有閒筆,每一小段背後都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報的什麼喜呢?

就是賴嬤嬤的孫子賴尚榮當官了,要出發去上任做州同。

賴尚榮就是“依賴主上榮光”的意思,一個“賴”字用得頗有深意。

怎麼當上的官呢?

是賈府給捐的。

清朝是可以捐官的,就是你出一筆錢,給你個虛職,只有名位,沒崗位。

但是這次賈府不知道怎麼弄的,還給弄了一個實職。

在官場,單一的力量很難成功。

所以,賈家也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其中就包括培養僕人的孩子作為羽翼。

賴嬤嬤是賈政的奶媽。

賴嬤嬤的兒子,就是榮國府的大管家賴大。

元春被封為賢德妃,就是賴大負責在皇宮外打探訊息,說明他是非常得力的。

在修建大觀園的時候,賈政等幾個根本就不管事,都是賴大來管理具體事務。

這種麻煩事處理多了,能力自然就上來了。

你不要以為奴才就沒有出路,只是這條路比較窄。

像賴嬤嬤這樣的,第一代賣身為奴,當個傭人或者做個小管家。

第二代,賴大就能讀點書,在府上效力,乾的好的就能做大管家。

第三代,就能跟著主子讀書,進入官場。

賴嬤嬤說她孫子賴尚榮:

你今年活了三十歲,雖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孃胎,主子的恩典,放你出來。

上託著主子洪福,下託著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似的讀書認字,也是有丫鬟、婆子、奶媽捧鳳凰似的,長了這麼大。

你哪裡知道“奴才”兩個字怎麼寫?

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爺爺和你老子受的那個苦惱,熬了三輩子,好容易掙出你這麼個東西來。

從小兒三災八難,花的銀子也照樣打出你這麼個銀人來了。

你看那“正根正苗”忍飢挨餓的要多少?

你一個奴才秧子,小心折了你的福。

這段話資訊豐富,深得混職場的真傳。

第一層意思就是,抱大腿才是最關鍵的。

要感謝主子,沒有賈家的勢力,你P都不是。

所謂“正根正苗”,就是那些參加科舉考試的,多少年下來都熬不到這個官。

寒窗苦讀VS三代的努力,在賴嬤嬤這裡早就有結論了。

第二層意思就是,要忍,要熬。

那種熬了三輩子的心酸和苦楚,躍然紙上。

就像熬油一樣,終於熬出頭來。

清代的規矩,奴才就是世世代代做奴才。

賴尚榮是還沒出生,就脫離奴籍,這種事是非常稀少。

這是三代之力的加持。

我們還可以看出來,這個賴尚榮也是有丫鬟婆子伺候長大的,而且很有錢。

雖然不及賈府有錢,但是已經很不錯了。

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做了主子了。

賴家混得不錯,請人也請得動。

鳳姐就說了,別人我不知道,我是一定要去的,先說下,我是沒有賀禮的,也不打賞的。

鳳姐這種人精,說話是絕不會錯漏的。

鳳姐知道賴家發達了,而且非常有錢,不缺錢,缺的是地位和排面。

她能夠去,就是最大的賀禮。

這種事情,現在也是這樣的,結婚生孩子,請個大人物去講話。

賴嬤嬤和她們說好後,又去請了賈母。

一般的人家,賈母都是不會去的,可見賴嬤嬤的面子有多大。

開席的那一天,賈母還真去了,包括王夫人、薛姨媽、寶玉姐妹。

看見賴家也請了幾個現任官長和大家子弟作陪。

這說明賴家已經混進官場的圈子裡面了。

薛蟠、賈珍、賈蓉、賈璉等都過去了。

賴家也有自己的花園,雖然不及大觀園,但是齊整開闊,也有幾處動人的。

實際上,那個園子有大觀園的一半那麼大。

探春就是在賴家怎麼管自己的花園上得到了啟發,回去搞的改革。

所以,賴家是真正的打工打明白的。

賈府的真傳,自家子孫沒學到,倒是被別人學去了。

賴家將來是會超越賈家的,而且懂得商品經濟,是新崛起的商賈階層。

創業失敗的機率很大。

那種創業成功的,往往是這種對一個領域浸淫多年,擁有各種資源的人。

尤其傳統領域更是如此。

所以傳統領域是老男人和富二代的天下。

你還想買些機器,招工人做個什麼,那就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寧做低配版富人,不做高配版中產

賈府就像一個大公司。

賈家其實對給下人的待遇很高。

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發現幾個三等僕婦用度已是不凡。

那麼賴家怎麼還是想辦法讓賈府把賴尚榮放出來做個小官呢?

因為奴才就是奴才,主子就是主子。

奴才就是工具人,別人用你,是因為你的工具屬性。

再牛的奴才,等到你工具屬性喪失的那一天,就會像個破鍋一樣被丟棄。

做個小官,就是和權力掛鉤了,再加上家中的經營能力,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富人和中產,在框架是完全不一樣的。

越往下,競爭越激烈,奴才的競爭就是紅海的競爭。

用三代之力將子孫託舉出紅海,後面的發展空間大得多。

像賴家這樣三代混出來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人的結局都不是很妙。

因為在一片祥和鶯鶯燕燕的表面之下,有著極為慘烈的競爭,無所不在。

王夫人房中的大丫鬟金釧兒投井死了。

房中其它丫鬟的家長就給王熙鳳送禮,想得到那個每月二兩銀子的大丫鬟的工作。

賈府的工作,有的是人搶著幹。

大觀園的裡面有個小廚房,就有好幾方想爭奪,都是利益。

大觀園裡面待遇最好的是寶玉的怡紅院。

像襲人、晴雯這樣大丫鬟的待遇是“副小姐”的待遇。

那麼怡紅院的情況如何呢?

競爭也是極為慘烈。

襲人是混了個準姨娘(妾)的身份,平時和晴雯姐妹相稱,其實是競爭對手。

晴雯被趕出去,有人推理就是襲人告的密。

這是來自同級的競爭。

小紅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兒,被林之孝有意安排到怡紅院,做了個喂鳥看爐子的三等丫鬟。

林家當然也是希望小紅能混進怡紅院。

結果小紅就是幫寶玉倒了一回茶,就被晴雯幾個人罵得要死。

這是來自下面的競爭。

晴雯長得非常俊俏,心靈手巧,性格高傲,說話心直口快。

寶玉的雀金裘燒了個洞,工匠們都沒見過這個東西,都不敢接這個活。

要修補,必須要找俄羅斯工匠,但是晴雯能補這個,這足以證明她的能力。

晴雯以為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其實因為晴雯是賴大家買回來的。

賈母看見了喜歡,賴嬤嬤就給了賈母,後來賈母給的寶玉。

賴家的勢力給晴雯了一個發展的初始平臺。

但是晴雯完全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以為單是靠自己就能成功。

這就釀成了她的悲劇。

晴雯的判詞是這樣的: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

這裡“下賤”是出生低的客觀描述,非貶義。

晴雯和職場中那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是不是很像?

晴雯撕扇,就是因為寶玉說了她一句,她就不依不饒的。

就像職場的年輕人以為自己有點才華,和上司頂撞半天。

晴雯最後因為被別人誹謗,趕出了大觀園。

晴雯被趕出來後,重病中睡的是“蘆蓆土炕”,茶壺是“黑沙吊子”,茶是“絳紅色,不太成茶”。

這和大觀園的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晴雯死的時候,咬下3個長指甲給寶玉。

一個幹活的丫鬟,留著長指甲是非常不方便的。

這說明她心裡還是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心願。

晴雯還是掙了一些錢的,衣服首飾能賣個三四百兩。

但是因為她是奴隸,沒有什麼親人幫忙,也就沒有機會擁有自己的生產資料。

其它不知名的丫鬟就更慘了,結局就是“拉出去配小子”。

現在何嘗不是這樣的?

就連酒桌都是服從性測試。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肖申克的救贖》中說的體制化,離開某個體制都活不下去。

馬雲說:工資就是用來買你的時間和才華,獎金是你做的超過了預期。

本來你只是想賣時間和才華,最後卻不得不連尊嚴也賣了。

因為有人的尊嚴賣的價格比你還低。

你比工作時間長,總有人比你工作時間長。

你比奴性,總有人比你更有奴性。

職場競爭,就是極速的內卷化。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啊。

低配版富人系統

不管是打工,還是自己做老闆,我們奮鬥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上篇說過賈府的未實現的“底線資產計劃”。

對於賈府這樣的大家族,那點“祭田”和“義學”實在不算什麼。

所以,他們想不到這點,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對於賴大這樣低配版富人,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門檻。

《紅樓夢》裡面的僕人裡,好像就賴家做到了。

探春談到賴家花園經營的時候說:

我因和他家女兒說閒話兒,誰知那麼個園子,除他們帶的花,吃的筍菜魚蝦之外,一年還有人包了去,年終足有二百兩銀子剩.從那日我才知道,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

200兩銀子,就是普通莊戶人家10年的花費,可以再買地。

這就進入了藍海。

對於中產來說,每一代都是沒有積累的。

每一代都要從頭再來。

原因是,這裡有一個巨大的門檻,把大部分人都攔在了外面。

掙錢到了一定程度,你的資產池實際上就開始漏水。

所以,我們奮鬥的目的,不僅僅是擁有資產和生產資料。

重要的是跨過那個富人的門檻。

在跨過這個門檻之後,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低配版富人版系統”

就像賈家,賴家的那樣,當然現代的系統更加先進。

一般人會遇到三個系統:

第一個系統,就是國家的系統,是為大部分人準備的,比如醫保、社保。

第二個系統,就是公司系統,這個是為公司內部的人準備的。

大公司的系統也只是覆蓋的公司的人,這就是中產的典型配置。

第三個系統,就是家族系統,恐怕遇到困難,最有用的就是這個系統。

前面兩個系統根本就拉不開差距,差距在第三個系統。

有了這個系統,你的子女一開始就可以跳過為了生存奮鬥的工具人階段。

其實有很多人,心中未必沒有自己的理想。

但是就是為了生存,把自己賤賣了,幾十年下來把自己的心力和才華耗盡了。

等到基本具備條件,人也已經老了。

如果可以跳過工具人階段,就可以在最佳年齡打出暴擊。

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依靠這個系統打出的巨大加成。

據我所知,不要說那種鉅富,低配版的富人的子弟,都是不上班的。

不上班不代表不工作,而是有更多的試錯機會。

就是搶個筍盤,也比上班的強。

結語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鉅變時代。

不需要三代之力,可能抓住機會,一代就可以完成了。

這就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杜甫的“非主流”審美,寫下了一首主流的“馬詩”,傳唱千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