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1

陳士成是魯迅小說《白光》的主人公,他渴望考取功名,汲取富貴,於是十六次參與“八股取士”,每次都是名落孫山,榜上無名。

十六次的考試,足以證明他的努力,也足以證明他的毅力。但同時也證明了他的執拗。

這麼多次的失敗,不論什麼原因,起碼有一點,說明他不適合走這條路。但他卻一直執念於此,於是才有了“他不自覺地旋轉了舉得渙散了的身軀,惘惘的走向歸家路”。

看著“糖塔”一樣的前途,一次次倒塌,他內心只剩下了絕望。

《史記•屈原列傳》:“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當一個人極度窮困潦倒,內心沮喪的時候,很容易想起自己的父母家族。

於是,陳士成想起自己十歲時候,祖母告訴他,“陳氏的祖宗是鉅富的”。

同時想起祖上流傳的藏寶的謎語“左彎右彎,前走後走,量金量銀不論鬥。”

於是他又陷於“尋寶”的執念。

“白光如一柄白團扇,搖搖擺擺地閃起在他房裡了”。

陳士成斷定,那金銀財寶必然在他房間裡,於是掘地三尺,最終挖到的卻是一塊下巴骨。

但他不死心,因為他聽到竊竊的低聲:“這裡沒有……到山裡去……”

這實際上是他內心的聲音。

執念的力量讓他覺得,月亮的白光就是指引他找到寶藏的,於是一路跟過去,最終溺死在萬流湖裡。

2

陳士成的一生,可悲可憐又可嘆!

他一直陷在自己一定要透過科舉,奪取功名利祿的執念裡。

可以想見,他也必然如孔乙己般,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似乎他一生就這一個目的,白來世上走一遭。

這讓我想起現在的高考制度。

誠然,透過文化課高考,跨入大學之門,是很榮耀也很值得肯定的事。

但還有一些人,他就不喜歡學習文化課,或者文化課一般,那麼他們選擇藝術類,經過努力,同樣也能進入很好的學校。

還有一些人,就是走不通這條路,那麼他們會轉向選擇其他工作,只要努力勤奮,一般過得也不差。

反觀陳士成,科舉落第多次,應該清醒認識到自己不適合這條路,就要去尋找其他的路。

這條路,絕不是他想的挖掘祖宗留下的金銀財寶。也就是我們說的“啃老”。

3

這讓我想起兒時的鄰居,地主家的兒子們。

據爸爸講,他小時,鄰居家的四個兒子吃穿用度都是縣裡最好的。地主的祖上在縣城開了一家當鋪,很多珍奇古玩,好多都是別讓送去當了,沒有再贖回的。

顯赫的家世,讓他的四個兒子有恃無恐。直到他們父母去世,老二才開始改性,從了醫。

老大和老三吃喝嫖,把家底揮霍得差不多了。經常集結一幫酒肉朋友,喝醉酒就耍酒瘋,把祖上留下的細瓷器,以及各種造型別致的杯盤,敲得粉碎。

好逸惡勞久了,便懈怠了,思想懶,身體更懶。

老大記得他父親埋過值錢的寶貝,在窗臺底下挖出過一個銅盆,賣了不少錢,繼續吃喝。

後來他們乾脆,緊關大門好幾天,院子裡挖地三尺,愣是什麼東西都沒找到。

於是兩個人到處打打零工,以維持度日,沒過幾年相繼因為食道癌去世。

這讓我很是感慨。

想到如果陳士成真正挖到祖上的寶貝,他的生活大抵也不會太好。

他還是會始終陷在自己的執念裡,更會覺得自己是公子哥兒,也會無所事事,了此一生。

4

現實中,很多人可能會鑽牛角尖,這也是一種執念的表現。

怎麼做呢?

不要誇大你執著的東西的力量。比如愛情,想想看,如果沒有他(她),你真的活不下了嗎?比如沒有考上公務員,難道就沒有可以讓自己生活的方式了嗎?比如你一定要放下工作去尋找詩和遠方嗎?找到之後怎麼生活呢?

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一定不要被自己內心的想法一直折磨,可以找閨蜜或者好友,或者你認為能給你正確導向的人,講述你的迷惑。說不定,別人的哪句話就會點醒你。

多看書和學習思考。這會讓你多維度去看待你面臨的事情。現在講究終身學習就是這個道理。除了專業知識,我們還需要拓寬知識的廣度,多讀經典多思考。這會讓我們站在偉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如果你覺得你太執著一件事的時候,放下它,過段時間再來看,或許你就覺得那都不是事兒了。

文章作者簡介:

每週一篇讀書感悟,讓我們讀經典,明哲理,活通透。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老子》細讀,像烹小魚一樣治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