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史記·天官書》中說:“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此句中的鬥是指北斗七星,它指出一個自然規律,北斗七星圍繞北極星旋轉,而北極星也被稱為紫微星,是皇帝的象徵。北斗七星就像是皇帝的車駕,運於中央,臨制四方。中國自古將皇帝看作是紫微帝星在人間的代言人。而在中國,也有一個地方,一直像北斗七星一樣,守護京城紫禁城,守護中華大地。它的名字,叫做山西。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顆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山西自古就是京城護畿,境內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們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晉陽古城、榆次老城、平遙古城和皇城相府。它們與北斗七星的含義,恰好彼此印證。

一、天權星

天權星,又被稱作文曲星,是北斗七星最暗的星。就像文曲星一樣,榆次老城是山西北斗七星城中,名氣最低的一個,其實是最被低估的一座古城。俗話說“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文曲星屬水,所以榆次老城本身帶有及其鮮明的水屬性,源遠流長。

北斗七星

二、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很多人誤以為榆次老城的文化屬於晉中文化。其實山西三晉,太原就是晉中的中心,而榆次則是太原地區物理的中心,榆次是晉中的樞紐。如此重要的地區,卻如此低調,與榆次古城沉澱千古的文化傳承有關。

(一)千年古城

有史籍可查,今天的榆次老城是隋朝開皇年間翻新修建的,距今一千多年。今天漫步在古城內部,可以看到很多千年前的痕跡。最出名的要數榆次縣衙,作為一座千年縣衙,這裡的主人換了無數。因為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天下就是流官,就是官員需要全國流動。而作為千年古城,這裡縣衙換過的縣官何止千人?所以這裡縣衙天然帶有一種文化氣息,也是文曲星在榆次古城的寫照。

縣官做事,可以影響千古的,就是教育。所以榆次老城雖然經過千年,城中依然有文廟。在中國古代,人們知道,讀書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所以縣官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修繕文廟。所以雖然歷經千年,但是榆次老城的文廟與榆次縣衙一樣,都是歷經風雨,沉澱至今。

榆次老城

(二)榆次古名

第一次聽人評價“榆次”這個名字實在綠皮火車上,那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操著重慶口音說第一次聽到“榆次”以為是“魚刺”。內心有些遺憾,對年輕人的文化程度擔心,畢竟“榆次”的大名是與“渝州”一樣,是一個傳承千年的古名,它同期的歷史古城名字還有“邯鄲”“無錫”,乃至“晉陽”。

可是為什麼邯鄲、無錫世人皆知,但是榆次知之甚少呢?這又與榆次的水屬性相關。前面說過,榆次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它的流水,是指本地的流官猶如進入大海的流水一樣數之不盡,所以它的福壽猶如不老松一般。不老松是指海南的一種無用木材,所以可以綿延千年。榆次的福壽,則是指每一次戰爭,它都是勝利者一邊。

比如李世民從劉武周手中重新奪取晉陽的指揮權,根據地就在今天的榆次縣衙;比如宋代太宗皇帝趙光義水淹晉陽,也是立足於今天榆次老城;而明末清初,榆次老城多次易主,可是每一個佔領這裡的勢力,都保護了榆次,而不是破壞它。因為近乎所有的戰爭,在進攻晉陽太原的時候,都要先佔領榆次。所以榆次永遠是勝利者的身份,甚至很多次都取代了太原的歷史地位。

榆次古名

仔細想來,榆次這個名字,不僅比太原久遠,就算是中國絕大多數縣級以上地名,它的名字也是古老那一類的。

(三)老城內涵

山西古城,全部是以古城命名,唯有榆次,是老城。這個“老”城,是指什麼呢?

在中國古代,“老”有一個特指,就是道家老子。榆次老城雖為文曲星,但是星光暗淡,宛若道家一樣韜光養晦。可是帶來的結果卻是綿延千年,流傳至今。

黃老之學對於中國影響極大,對於榆次本城的發展也是極大。前面說過,太原榆次多次勢力不和,結果都是太原敗而榆次勝。其實歷史上也有多次太原榆次合力,最後扭轉大局。比如明末清初的大同反正,史稱第一次抗清高潮。整個山西,除了太原之外,僅有榆次、平定、樂平、崞縣、盂縣等地與太原在一個陣線。

曾經有人很不負責任地說,明朝滅亡與清朝八大皇商有關,其實這個看法毫無說服力。八大皇商再厲害,能有這次山西反正規模勢大嗎?此時山西全境只有太原、榆次等地還歸清軍控制,其他地方全是明軍,八大皇商也有支援明軍的,也有支援清軍的,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根本沒有影響大局的勢力。

影響大局的勢力是什麼?是天下心歸何處!姜瓖等人代表山西民眾民眾表示,中華要歸屬大明。但是太原的山西巡撫祝世昌則堅定表明,中華要歸屬大清。

風起雲湧的明末清初,榆次影響中國發展

為什麼兩派會有如此激烈的觀點對峙?因為山西自古就是守護中華!山西兩派:邊軍大同與政治核心太原的觀點不一致,是對天下形勢判斷不一致。但是他們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天下應該大一統,百姓應該休養生息。

大同邊軍雁北軍領袖姜瓖認為。天下苦清久矣,六弊天理難容。此次活動,北調動了蒙古(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確實有行動)、西聯合回疆群眾,南有李成棟、張名振和鄭彩,可謂天下歸心。只要大明永曆帝振臂一呼,天下可定。

可是山西巡撫、安撫傅山的祝世昌毫不留情地答覆:大明江山不值得山西民眾流血,讓百姓不折騰,才是最重要的!

事實證明,祝世昌的判斷是對的。永曆皇帝在雲南花天酒地,鄭成功偷襲鄭彩,鄭彩敗退,而帶來的後果是李成棟沒糧餓死在前線。而清朝順治搬出了西藏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蒙古也不動,所以天下不會因為這次事件發生變化。

姜瓖不服,手下大將姜建勳已經兵臨晉陽城,駐軍晉祠。只可惜姜建勳不過雁北邊軍一員猛將,謀略不足。他不應該關注晉祠,而應該關注榆次。當榆次與太原同心同力,其他勢力沒有機會的。李自成是先佔領榆次再佔領太原,姜建勳沒有攻擊榆次,是本次山西反正最大的戰略失誤。

但是毫無疑問多爾袞新政“六弊”是不折不扣的敗政,所以姜瓖反正失敗不到一年,多爾袞就死在了掃除姜瓖餘孽的征戰中。自此之後八旗軍再不會攻擊漢人,接下來的清朝統一天下其實是漢人自己穩定天下的道路。

不折騰,才是當時百姓最大的需求。

歷史掩埋太多的東西,今天唯一能看到的,是殺死多爾袞,是姜瓖和祝世昌,唯一的共同點。所以祝世昌在《貳臣傳》裡,看上去就不奇怪。畢竟祝世昌力挽狂瀾,而且又是遼東漢人,如此厲害的人,怎麼能是貳臣?和祝世昌相比,許定國就是無恥小人了。只能這麼認為,將祝世昌作為貳臣,是順治的主意,是清朝的共識。這樣子,在山西全境被屠戮的時候,全軍主帥多爾袞莫名其妙地死在山西戰區,太古怪了。

榆次對於太原,如同山西對於中華。哪怕聲音再小,卻會發出重要的聲音。黃老之學,不在於發生多少,而在於何時發生。在明末清初,風起雲湧之際,榆次,以自己的聲音,影響了全中國走勢。可以說這個時候,榆次就是天下天平的支點。

榆次老城

三、文化同源

在山西,與榆次老城文化最貼近的地方,是介休綿山。綿山是介子推的道場,清明源流,也是老子道場。

據傳李世民在綿山見到的老子,所以才會有取得榆次再取得太原的高超戰術。姜建勳就沒見到老子,就沒有這種高超戰術。綿山作為老子道場,有很多老子傳說,比如孔子問禮於老子,地點就在綿山。張良修習的地點,據說也在綿山,也受到過老子點撥。可能會有人說,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哪裡有時間在國內留有道場呢?其實落葉歸根也是中國人傳統,畢竟老子外出主要是化胡。在點播西方三聖回來之後,老子回來,留到中國孝道傳承地點綿山,也是有可能的。

綿山

說到孔子問禮於老子,這裡插一件事。山西被稱為中國地上古建集大成之地,其實最早應該說的是聖境綿山。這個說法的由來,主要是在介子推去世後,春秋戰國乃至後世無數有名之人,來到綿山留下印記。比如孔子問禮於老子,在綿山是有碑文的,只是今天找不到了。此事從古傳承超過千年,一直到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有留印記,而且印記比較靠後。千年來在綿山留下的印記長達數十里,都是名人志士懷念介子推的故事,刻在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上,而且大多都有借古諷今的話語,非常類似猶太人的《塔木德》,與山東曲阜孔府並稱為中國文明傳承之地。

從古至今,原本別的地方有戰火,綿山勝境不可能有戰火。因為孝道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滿族,沒有哪個民族敢到綿山撒野的,因為他們也是炎黃子孫,尊崇孝道,這些少數民族不可能到綿山撒野。但是侵華日軍一把大火,燃燒了整整三個月,與傳說中項羽燒阿房宮的時間一樣,曾經的錦繡綿山再無文化印記,今天的綿山勝境,是無奈重建之地。

綿山勝境曾經是文化聖地

綿山的地位一落千丈,怎一個慘字說得清!

寒言冰語

榆次老城的“無為”之道,不是不做事,而是一種追求。晉陽邯鄲又怎樣?無一不是毀於戰火。小縣城榆次,卻屢屢與勝利者共同陣線,千百年屹立在山西,號稱“老城”,此中滋味,需要慢慢品。

將榆次老城與介休綿山一起提起,一是二者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二是兩者原本有非常類似的特點,唯獨綿山在晚年受到了奇恥大辱,可是榆次沒有,從中又可見到“柔弱勝剛強”的滋味。

榆次老城

《道德經》有言:水利萬物而不爭。其實,榆次老城就是山西北斗七星城中,最有奉獻精神的那座古城。山西人民在這裡生存的時間最久,它身上的每一磚一瓦都篆刻著歷史故事,只是後人們知道的不多而已。

人們都說中華文明,其實是具有陰陽兩個部分。就像榆次與晉陽一樣,它倆就是一件事、一個文化的兩個方面,晉陽多次毀滅,但是變成今天依然屹立不搖,根基在榆次老城。同樣的,榆次老城與聖境綿山,也是這一陰一陽。其中,綿山表現出中國古代人民的那種剛強,那種奮鬥到底的精神,哪怕粉碎,也要抗爭。只是文明是需要人來守護的,沒有人,別的都不必說。蒙山的大佛可以被砍頭,綿山的記載可以被燒燬,即使要告訴世人,落後就要捱打。所以,剩下的人們,也會在榆次老城的掩護下,繼續尋找再次振興的機會。

榆次老城,就像是家中的一位老人,默默地看著後人,在需要的時候,提攜後人一手。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野雞班”畢業,再婚後開掛,60歲餘華新作《文城》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