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遼國是由北方遊牧民族契丹在中國北方建立的一個強大王朝,於1125年被金所滅,在其存在的二百多年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陶瓷文化。

遼國疆域

契丹族早期是遊牧民族,使用的器具多是木質器具、皮質器具和陶器作為生活器皿。陶器主要有夾砂陶和泥質陶器兩種,夾砂陶一般口徑較大,作為炊具;泥質的陶器一般用著儲存器具,當時的陶器相對來說工藝原始,造型、紋飾也很簡單。

盤口瓶

遼代制瓷業興起的基礎
"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新五代史》"吾立九年,所得漢人多矣,欲自為一部,可乎?"《遼史》

唐代末年,中原地區多戰亂以及契丹多次南下入侵中原,使得大量中原人口逃亡或被俘虜進入契丹,從耶律阿保機時代起,就專門修築城廓來安置漢人。隨著遼國的不斷擴張,契丹人也逐漸由遊牧轉向定居,而定居以後對一些生活器具的需求也不斷增大,特別是一些統治者和貴族在侵略中原的過程中,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已不滿足於原有簡單的生活器具,急需要大量高檔的陶瓷器具以供享用,這種需求為遼代陶瓷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進入契丹的漢人中有大批的制瓷工匠,這也為遼國制瓷工業提供了技術人才支撐。

遼代瓷窯分佈

至於遼國是什麼時候開始燒製陶瓷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時間節點,但是根據相關考古發現大致可以推測出是在遼國建國初期。在遼國建國以前,陶瓷生產大多在中原和江浙一帶,北方地區只有渤海國生產一些建築用的陶瓷。遼國建國以後分別在五京地區設定了陶窯:上京地區的臨潢府故城窯、臨潢府城南山窯、巴林左旗白音格洛窯、阿魯科爾沁旗水泉溝窯;中京地區的赤峰缸瓦窯、房山磁家務窯、密雲小水峪窯;西京地球儀的大同青磁窯、山西渾源界莊窯、清水河縣窯溝窯等。這些瓷窯的出現,特別是北方草原地區瓷窯的出現,不僅把制瓷工業帶到了長城地區,擴大了瓷窯的分佈,更填補了北方地區制瓷業的空白,這在中國製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遼國五京

硼釉的出現

硼釉的使用是遼代制瓷工藝的一個重大突破。在中國古代早期製造低溫釉一般使用氧化鉛作為助溶劑,這種物質能夠使釉的燒製溫度大大降低,但是鉛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而瓷器又是生活器具長期使用會使人中毒,而硼是無毒的健康原料,所以硼的氧化物無疑是最佳的助溶劑,直到現在仍被沿用。龍泉務窯址硼釉琉璃製品的出土,標誌著遼代制瓷工匠已掌握了硼的性質和使用方法,這是遼代制瓷工藝的重大突破,是遼代制瓷工匠對中國陶瓷文化的一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陳堯成先生說:"比國外出現硼矽酸鹽琺琅釉早五百多年"

中華民族是由眾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創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型別,成為整個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遼國陶瓷不僅直接繼承和沿用了中原陶瓷的基本造型,而且還創造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契丹陶瓷造型,如雞冠壺、雞腿壇、鳳首瓶、長頸瓶等等,此外,還創造了就有民族特點的紋飾,成為整個中華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大豐富了中華陶瓷文化的內涵。

雞腿壇

遼代駙馬贈衛國王墓中出土了白瓷朱彩畫龍貼金盤口瓶兩件,瓶身均以朱彩貼金繪龍紋。查閱考古資料顯示,這些白瓷朱彩描金器具是遼代的創新產品,是遼代發明的新的制瓷工藝,開創了中國朱彩描金瓷的先河,為後代瓷器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遼代的陶瓷文化是在中原陶瓷文化的影響下產生的,考古資料表明,遼代陶瓷的器型、胎釉、裝飾技法等方面不僅對金、元時期及後期北方陶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宋代中原陶瓷和南方陶瓷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遼代陶瓷器型和品種的創新,燒製工藝的改進,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硼釉的發明和使用不僅是對中華陶瓷文化的重大貢獻,而且也是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由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遼代陶瓷文化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連雲港發現漢朝古墓!距今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