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洪‬欣‬ 李‬雲‬勝‬

" 天龠" 原是星座名,屬鬥宿,共有八顆星。《晉書·天文志》雲:" 天籥八星在南斗柄西,主關閉。"而" 天龠" 的" 龠" 字通" 籥",是漢字裡的會意字,即從品、侖;" 品" 表示樂器的管孔,侖是按順序排列之義。因此" 龠" 的本意是中國古代一種管樂器,像編管之形,形狀像笛。

一、

時差不倒一年,撮鎮有關方面於3月15日上午,將著名的骨龠研究與演奏專家於東波邀請過來,專門舉辦“龠”主題論壇。安徽省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合肥東部新城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俊華、撮鎮鎮政協聯絡組組長吳慶海等抱著濃厚的興趣,聽於東波即興演奏骨龠,悠然古樸的遠古之聲在撮鎮上空響起,空靈的龠聲頓時讓這座古鎮沉浸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據吳慶海先生介紹,撮鎮是離合肥市區最近的千年古鎮,因孔子拜師神童項橐,喟嘆“地多一撮,書重百城”而得名。據《肥東縣誌》記載,在撮鎮古城門上方,曾有一塊匾額,上面鐫刻著四個醒目的大字“天龠長明”,意為黃道吉日長開。

翁飛博士考證說,“龠”,就是歷代典籍中記載的極為久遠的,並被描述為“如笛”,“若笛”狀的一種管樂器。不同於常見的橫吹、豎吹的笛、簫等管樂器,斜吹的古龠幾乎不被大眾知曉。古龠之斜吹,其法質樸,不需另設吹孔,只於管口一端作吹口,即可鳴奏出奇妙的樂音。

古龠發源於“吹火管”,至少在近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完形的多音孔樂器。1983年至2001年之間,在河南舞陽,距著名的裴李崗史前遺址不遠的賈湖村,分三批一共出土了40餘件骨龠,將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史的起源提前到了9000多年前。

經考古鑑定,這批骨龠均用丹頂鶴的尺骨製作,形制固定,製作規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年代最早、儲存最完整、出土數量最多且能實物演奏的遠古樂器,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還早兩千年。

至於撮鎮古城門上方為何會鐫刻“天龠長明”,翁飛博士解釋說,“龠”又通“鑰”,意為鎖。《晉書·天文志》也記述:“天籥八星在南斗柄西,主關閉。”關閉,就是關口、門口,這與撮鎮是合肥東部的橋頭堡也很吻合。

與“龠”相對應的,是“槖”,即以牛皮製成、兩端都開口的風袋,它是最早的助火工具。龠是橐的輸風管,橐龠結合,就是最原始的鼓風機。

由此看來,“天龠長明”,懸掛在撮鎮神童項槖撮土造城的城門上方,有象徵意味。這是一座通向智慧的大門。開啟它,猶如開啟橐龠,就能達到上古聖賢“天地通”的極高智慧境界,就能達到神思泉湧、生生不息的“長明”境界。

二、

為參加此次論壇,於東波帶來了大大小小几十支骨龠,其中既有珍貴的、上刻甲骨文的古老骨龠,也有於東波利用川藏古道上收來的烏骨及3D印表機複製的骨龠。

2014年9月,在南京名城會上的一次演出中,於東波所在的南京民族樂團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樂團合作。當時,有一位國外演奏家演奏了一種阿拉伯地區的笛子,無吹孔,斜吹演奏。

於東波看了精神為之一振,演出結束後找到他,請他教授自己這種演奏方式。於東波詢問樂器名稱,那位演奏家說叫“NEY”,於東波心念一閃,中國樂器如笛、簫等,一般都以單字命名,這會不會是古漢語的音譯呢?或許就是籟。籟,是民間對龠的俗稱,同為斜吹,無吹孔,在《說文解字》中,“籟”字正是被解釋為“三孔龠”,如此,天籟之音說的就是骨龠聲。

於東波介紹說,龠是中國笛類樂器的先祖,但自明清以來,歷朝宮廷雅樂及孔廟祭祀樂舞中所持之“龠”,皆不能演奏,加之史載“龠如笛”的語焉不明,古龠的真實形制及吹法一直是個難解之謎。國寶級文物賈湖骨龠出土最初,研究者命名為“骨笛”。最終,來自上海師範大學的古龠專家劉正國教授經多年研究,成為賈湖遺址出土的第二批、第三批骨龠斜吹法實物測音人,並從理論上考定了“賈湖骨笛”應為“賈湖骨龠”,“破解了龠如笛的千古之謎”。

一個偶然的機會,於東波在川藏線上找到了仙鶴、大鷹等猛禽的翅膀尺骨,他按照1比1的比例進行了仿製。第一次吹響骨龠,於東波的心裡特別震撼,他沒有想到,骨龠的音階非常準確,9000年前,先祖居然能把音準做成這樣,實在了不起。

後來,於東波又拜劉正國為師,劉正國糾正了於東波之前複製骨龠形制和斜吹技巧上的錯誤,使他漸得骨龠演奏的正宗。

三、

骨龠技藝失傳多年,於東波苦於四處尋找資料、文獻,沒想到撮鎮“天龠長明”的匾額提供了力證。於東波笑稱,能夠在撮鎮即興演奏自己創造的骨龠曲《諸神的蹤跡》,吹響9000年骨龠,或許冥冥中早已結下淵源,得到了“諸神”先祖的佑護。

於東波夫人、南京金陵漢服文化協會會長賈蓓敏是南京夫子廟的國學禮儀指導,她為大家講述了骨龠與孔子的淵源。

自盤古開天闢地,龠籟之音就已在人間響起。明代《律呂精義》中有文:“龠者,五音之主宰,八音之領袖,十二律呂之本源,度量權衡之所由出者也。”由此不難看出,骨龠在中國古代音樂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第一次看到龠這個字的時候,賈蓓敏就告訴於東波,夫子廟每年的祭孔大典中,所跳的佾舞就是舞者一隻手執翟、一隻手執龠,代表儒家的禮樂文化。

翁飛博士暢言,孔子拜的兩位老師,老子和項橐,都與安徽結緣,七歲神童項橐尤其為撮鎮人稱道。橐龠,在戰國時期已經出現,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中也說,自然界如同鼓風鑄物的器物——橐龠,因空間不受屈抑實現其運動,因運動實現其逾出。萬有物質,層出不窮。

翁飛博士開玩笑說,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橐龠一體,密不可分,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推測,項槖的名字“槖”的產生,就是因為他會吹“橐”,“橐”正是對著天龠的“龠”。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俗語:女婿不耕丈人田,清明不上孃家墳,清明臨近,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