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老子認為,人類的一切罪惡、一切痛苦,無不起源於人與人的相互爭鬥。

“爭”的甲骨文寫法為“爭”,上邊為“爪”,表示手朝下;下邊為“又”,是指右手;中為“丿”,代某事物。合起來表示,兩人兩手同時爭奪一件物品,相持不下,這就是爭,是爭奪之義。

人們爭奪什麼?無非是名與利。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巡察的時候,到了鎮江金山寺,他看到長江上船隻來來往往,十分繁忙,就問寺中高僧法磐,長江每天大概要過多少條船?法磐大師跟他講說,來來往往只有兩條船。乾隆一愣,忙問,那麼多船隻過往,怎麼說只有兩條船呢?法磐說:整個長江無非兩條船,一條為名,一條為利。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與利而來,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與利而往。

人們很看重名與利,因為名與利代表了人們的兩種需要。“利”更多地表現在物質層面,能夠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而“名”表現在精神層面,是人們對努力成果的肯定,讓人從心裡愉悅。如果正確地取得名與利,可以滿足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要。

老子說,對人來說,有3樣東西人們特別珍視,那就是身、名、貨,分別代表生命、名聲、財富,如果對這3樣東西的輕重位置沒有一個平衡的評估,就會給自己增加負擔。

他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他問了人們很扎心的3 個問題,這3個問題涉及到生命、名聲、財富這3個對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東西。

“名與身孰親?”名,就是指名聲、名望、名譽;親,本義是愛,引申為重要。名聲和身體,哪一個對我們更加親愛?也就是說,生命與名聲哪一個更重要?是身體健康重要,還是你功成名就更要緊?

要有一個好名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本身沒有錯,這應該鼓勵。但是,有些人沒有處理好身體與名聲的關係,為了博得好名聲、知名度,忽視了對自身生命的愛護。名聲是依附身體之上,有身體,名聲才得以存在;如果沒有身體,名有還有什麼作用?所以,對於生命來說,身體要比好名聲親多了!

“身與貨孰多?”貨是指財物、金錢、財富,也就是利益的“利”,主要是對物質的佔有;多,在這裡就是重要的意思。財富與身體相比,哪一個重要?

物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物質保障,人寸步難行,因而人們才把財富看得很重,覺得財富越多越有安全感,對財富的佔有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還不滿足。

有了人為了得到更多的財富,就會拼命地工作賺錢,而忽視了自己身體健康,一些很知名的企業家,擁有幾十億、上百億、上千億的財富,而拼命賺錢就真的把命拼掉了,年紀輕輕就過世了。

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生存的,前半生趁年富力強,拼命掙錢,損害了身體,後半生就就用掙來的錢賣藥來救命,藥也不一定救得了命。俗語說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這樣的情況。

反過來想想,一個人一輩子,需求都是有限的,小小的胃能吃多少東西,弱水三千不過一瓢就足夠了;廣廈百間,睡覺也不過是7尺的床;死後也不過就是一個骨灰盒,所有東西,一絲一毫,都是死帶不去。

健康乃生命之本,擁有健康才會擁有未來。無視健康,億萬財富也是浮雲。

“得與亡孰病?”得,得到(名和利);病,是災禍、禍患的意思;亡,失去生命。得到名與利而失去生命,哪個是災禍?

有的人為了爭名爭利,樹敵太多,而過多的財富、過高的地位,往往讓很多人覬覦,樹大招風,惹來了禍端,甚至危及生命。

西晉時期的石崇,富可敵國,別的不說,就他家的廁所修建得華美絕倫,備有香水、香膏供客人洗手、抹臉,十多個穿著錦繡女僕在外邊侍候,客人上過廁所後,還提供更換的華美的衣服。他與晉武帝的舅父王愷鬥富,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有名。

石崇過分張揚財富,引來了有的人嫉恨,他在“八王之亂”失勢,被裝進囚車押赴刑場才明白是財惹得禍,嘆息道:“這些人圖的是我的家產啊!”押送他的人說道:“知道是財富害了你,為什麼不早早把它們散掉!”這時,他追悔莫及。

名、利與身對人都很重要,在老子這裡,名、利與身之間卻構成了矛盾,那就是存亡、得失。一般人對得失看得非常重要,既擔心得不到,又擔心得到的會失去,每天都活在患得患失之間,很惶恐。

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了功名、利祿而喪失了性命?要名要利還是要性命?老子的3個問題,可謂是句句扎心,句句驚心!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做人還是有原則的,面對小利做到不為所動,可是面對大利,能做到不動心嗎?很多人在大的誘惑面前容易經不起誘惑,放棄做人的原則。為了大利,鋌而走險。

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難了,許多人可能不為利所惑,但很多人難以做到不要名。中國人特別愛面子,要臉面就是要有好名聲。常言說,人過留名,雁過留音。人活一張臉,這臉面靠什麼來撐?靠的就是名聲。孔子就是說,人活在世上應該擔心沒有好的名聲,能夠走在人前昂首挺胸。

追逐名利,是人之常情。但是,要適度,如果把追逐名利看成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會費盡心機使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有損人格,甚至危及生命,就不應該了。老子認為,虛名、貨利相對生命來說,身體是最重,生命最富貴,要珍惜自身的價值與尊嚴,不要因為貪圖虛榮與名利而自賤其身。

所以,老子主張不爭。老子的不爭,不是什麼也不去爭取,在世上無所事事,坐等生命的自然終結。他說的不爭,就是不與人爭高下,不爭無聊的是非,不過分去爭功名利祿,不爭虛名,不爭不當的利益。要人們向水學習,“水利萬物而不爭”。

現代社會崇尚剛健進取,競爭是常態,這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但是,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競爭。過分強調競爭,人們為了自我保護並想在競爭中獲勝,常常不得攻心鬥智,甚至採用虛偽奸詐的手段,做些違背良心事,引發各種矛盾。

現代社會不競爭又是不可能的,但不要時時處處與人爭,在重要的、原則性的事情上競爭,要良性競爭,光明正大地競爭,公平地競爭,不使陰謀詭計,損人利己;而對一些不必要事情,就不要去爭去搶,做到不與俗人爭浮利,不與文士爭虛名,不與無謂人爭閒氣。

#國學新知識#

16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薛寶釵究竟是不是心機女?哥哥薛蟠給出答案後,她哭了整整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