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杜甫去世兩年後,白居易出生了。中唐文人如雨後春筍,韓愈、杜牧、柳宗元、白居易等。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唐朝被稱為詩的國度,詩歌在當時,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國泰民安,國民素質之高,可見一斑。白居易把詩歌拉向平民,適當降低它的高度,使之在平民間紮下根來。

他年少16歲寫的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蒼涼美感躍然於心,“離離原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此二句不但寫出了“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枯,一句寫榮,語言樸實有力,言簡意賅。

白居易跟唐代大多數文人一樣,仕途坎坷,歷代大詩人,官運亨通者寥寥,大都失意,其因是文人堅持他的價值觀不屈服於權貴才會失意,辨析這個綿延兩千多年的歷史現象,不能倒果為因。

27歲透過鄉試,29歲中進士,少年得志,步入仕途,44歲以前他各方面感覺良好,從小小的周至縣蔚,一步步跨到皇帝身邊,做翰林,當諫官,出有車宴有伎,結交名流。

他提倡新樂府運動,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長恨歌》深於詩,多於情者,從前朝寫到當代,筆鋒所指,除了他本人,還包括宗廟供著的先帝,話難聽,主題鮮明,這為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埋下了伏筆。

到江州、杭州等任職,已兩鬢生白髮,三十年抱負從此付出東流,酒、琴、詩,三者環繞著樂天派的中年男人,但缺了一樣東西,缺什麼呢?情。《琵琶行》贏得一個契機,不期而至,一個是失意的高官,一個是淪落的娼女,“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將淒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透露出的悽楚、感傷、悵惘意緒而不能自已。一句“相逢何必曾相識”說盡各自境遇。

白居易遠離長安,隱匿於山水之間,遊遍周遭,寸寸貼近山和水的肌膚,寫下大量詩篇。人與人相處,日久生情,人與山水亦如此。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廬山腳下的小村莊的花到了四月就已經謝了,而山上大林寺裡的桃花才剛剛盛開。總是慨嘆春天離去了,便再也無處尋覓,沒想到它轉到了這深山的寺院裡。剛剛在山下看到落紅滿地,剛剛慨嘆春去不再回,現在卻在山上的寺院裡看到了滿園春色,怎能不讓人驚喜?原來春天竟躲藏在這裡。正像我們留戀春天一樣,春天也留戀這裡。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把天上地上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裡,透過對“露”和“月”的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秋夜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

“把酒思閒事,春愁誰最深?”

我端著酒杯考慮些閒事,春愁春天的抑鬱哪些人會更深呢?那是漂泊在外地想求錢財不能回鄉的他鄉遊子,還有那些苦苦讀書卻名落孫山的學子,這是巨大的失落和前途的茫然。

我非常佩服白居易,他一個人垂頭喪氣在月亮下,一個人抱著膝看著孤獨的燈火。他孤獨貧賤身邊一個朋友都沒有。所以他在超脫了自己苦難的時段後,努力給朋友帶來溫暖和快樂。他說我陪著你度過最難受的春天的寂寞,這酒抵得過萬兩黃金。

古往今來,幾人敢說自己的人生無憾?人生路上,又有幾人不是接連碰壁?自古文章千古事。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這算是白居易一生的概括了。李白、杜甫之後,唐代又一偉大的詩人白居易照耀詩詞長河。

8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春分時節,賞析歐陽修《踏莎行·雨霽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