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帛書·老子五千言·德經第一》

讀帛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其結構清晰,主旨明確。只要通讀過《甲本》的朋友一定都同意這一點。《老子》是一部給“儲君”的治國理政的教科書,文章中未做特指時,隱藏的主語一定是“君主”,隱藏的行為一定是“治理天下”。

因此本句如果用漢唐以後文言文語法大概可以寫成:

上德之君以無為治天下(上德無為),用之,則天下自為且自成之也(以為也)。復不必輔之它法,概因用無足矣(而無)。

用現代語法來解釋就是:

一個組織或團隊的治理最佳狀態,就是保有良好的人才策略,能夠吸引和留住必要人才,能夠使成員始終與核心戰略思想保持一致,成員們能夠沿著同一方向,為共同的目標努力,這樣自然行事就會事半功倍,如有神助。(上德)

而做到這一點的領導,做任何事也總是好像動動腦揮揮手就成了。(無為)

因為他動動腦揮揮手就足夠了,也不需要做多餘的事情。(而無)

這是因為這樣的領袖與萬民同心,他所想就是萬民所想,萬民所行都是他所期望,因此只要他想做,不會需要自己動手,人民早已經把他所想的做成、做好了。(以為也)

在現代的西方管理學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類似的說法,這可以作為我們正確理解經文的佐證。

西方的管理學不過百年曆史,但這百年正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飛速發展,新興生產關係蓬勃湧現的百年,在如此快速發展的社會大潮推動下,形成必要的關鍵理論,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且國家治理和企業治理從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鴻溝,甚至與現代的國家形態相比,現代企業治理結構與三代的社會治理結構更加相像。比如企業經營的核心是“人、財、物”,尤其是人才的引進和盈利能力,而最根本的還是“人才”二字。這與三代即以前的社會治理結構基本是一致的,即一個邦國如果要發展,其治理的核心三件事也是“人、財、物”,更關注如何“擴大人口規模”和“積累社會財富”,而歸根結底根本還是“人民”二字。

因此,能夠高效吸納人才、留住人才,可以使人才與自己同心向目標前進,就是人治的最高境界了。我想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上德”要旨。

您看呢?

14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狼道》智慧分享七:你能自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