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在萬物復甦、春雨濛濛的日子裡,思念就像一條決堤的小河滾滾翻湧。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將春天分割成六份,大有“風光不與四時同”的韻味。

清代文人宋琬在《春日田家》詩中吟到:“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作為春季的第四個節氣,春分到來寓意農耕開始,2021春分到了,4個老傳統不能忘,寓意吉祥如意,現在知道還不晚。

第一、春分的寓意

如果說秋分可以平分秋色,那麼春分一定可以等分春天。春分到來之際會出現晝夜等分的現象,並且至此之後開啟晝長夜短模式。氣溫也從寒冷的冬季,轉變為暖春的大好時節。

古人又將春分稱為“日中”,或日夜分、仲春之月等,原因就在於春分不僅可以將春天90天等分,還能將一天24小等分,故此春分日當天,“陰陽”達到了平衡的狀態。

第二、春分日的習俗和講究

每一個節氣都是一個傳統節日,每一個節日必然會有固定的節俗文化。2021年春分的時間是3月20日,在春分即將到來之際,全國各地都有哪些節俗和講究呢?

1. 送春牛圖

春分是農耕開始的一個重要訊號,而過去農耕一定離不開耕牛,由於當時的並沒有現代化工具,所以耕地的時候耕牛就變成了主力。

但由於當時社會耕牛特別珍貴,人們為了期盼農事順利以及大豐收,會專門為耕牛設定節日。春分作為耕牛的節日之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送春牛圖”。

顧名思義“春牛圖”指的是一種,用黃紙或紅紙繪製的類似年畫的貼畫。這幅畫上的主要人物,就是一個農民趕著耕牛耕地的場景。

在馬上要春耕的時候送春牛圖非常應景,而送圖人一般都會被稱為“春官”,他們在送春牛圖的時候嘴裡會不停地唱著吉祥話,這種形式又被稱為“說春”。

送圖人的感覺就像現在“送財神圖“的人差不多,雖然所謂的“送”就是賣,但絕對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2.粘雀子嘴

這個習俗雖然聽起來有一點奇怪,但卻真切地表達出了勞動人民,對春分節氣到來時的喜悅之情。生活在南方地區的農民,在春分日當天有吃湯圓的習俗。

同時,還會準備二三十個沒有餡料的湯圓,用細竹叉舉著放在田間地頭,這種習俗被稱為“粘雀子嘴”。

“雀”指代的就是麻雀,由於麻雀是一種禍害莊稼的鳥類,據統計一隻成年麻雀,秋收的時候可以吃掉一個人半年的口糧。

為此人們為了防止麻雀偷吃糧食,平時都會在農田中放置一個帶草帽的稻草人,只有春分的時候才會給它們吃空心湯圓。

劉爺湯圓的皮都是用糯米做的,而糯米吃起來有一種軟糯、粘牙的感覺,農民們希望麻雀吃完湯圓之後,就能夠把他們的嘴巴粘上,這樣就沒有機會偷糧食吃了,雖然這種習俗很有意思,但卻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3.吃春菜

這個習俗在北方地區比較多見,但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習俗,比如,“春分吃春菜”等。“春菜”指的是隨處可見的野莧菜,又可以稱為“春碧蒿”。

對於這種野菜通體碧綠,高度大約有手掌長短,所以能適合做成家常菜。農民在春分日採回春菜後,需要清洗乾淨切成段,然後和魚片一起“滾湯”,並美其名曰為“春湯”。

其實,這個習俗源於過去農民吃不飽飯,所以等到春分到來之際,漫山遍野長滿野菜之後,人們才能喝野菜湯緩解肚子餓。

關於吃春菜的習俗有一句順口溜:“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喝春湯不僅可以讓身體更健康,而且還蘊含了老百姓最樸實的祈求,那就是希望闔家歡樂、家宅安寧。

4.放風箏

春季刮春風的時間特別長,非常適合在野外放風箏。清代詩人高鼎在《村居》中,就曾描繪了一幅春回大地之時,兒童藉助東風放風箏的美好場景:“草長鶯飛二月天,春風拂堤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春分時由於氣候轉暖,白天的溫度非常適合外出,再加上連綿不絕的春風,正是放風箏的大好時節。春分當日很多地方都有放風箏比賽,誰的風箏做得漂亮、大氣,誰放的風箏最高、最遠,誰就會贏得風箏大賽的冠軍。

結 語

春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它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說立春到來春天尚處於乍暖還寒的狀態,那麼到了春分之時大地早已回暖,農民也都開始準備耕地種田了。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春分有很多習俗文化,這也體現出了老祖宗的偉大智慧。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春分到,蛋兒俏,“2種”傳統“遊戲”,妙趣橫生,寓意祈福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