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還記得上學時背的古詩詞嗎?

《出師表》、《赤壁賦》、《岳陽樓記》、《滕王閣序》、《送東陽馬生序》等等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象滄海中的一粒慄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

古往今來雖不斷有人逝去,但薪火相傳, 人類並不會因此絕跡,正如長江之水, 幾千年來川流不息, 不曾有一日停頓。是感嘆自己人生的短暫,而世界的萬物的永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削薄,再也沒有當年的熱血!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這是王勃25歲時寫的,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也曾想過,一定要比肩王勃,奈何囊中羞澀,早入社會,為幾兩餘錢而奔波,只求養家餬口,再無鴻鵠之志!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送東陽馬生序》現在再讀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多年以後才知道,宋濂送的不僅僅是一位馬生,而是每個學過它的學生啊!餘幼時家貧,但仍不知上進。蹉跎歲月後方明知識之重要。奈何光陰一去不復返。今日有幸再讀先生此文,又是一番理解,頓感悔恨,不免心生幾分自憐,感慨頗深。

最感動的就是其中那句,餘則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心中有讓自己開心的事,所以不覺得自己吃的穿的不如別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早已褪去了青澀稚嫩,也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許,這就是成長吧!

少時嗜玩,讀至此篇,如過目雲煙,不知所以。今日重讀,如醍醐灌頂。昔日往事,如涓涓細流逐一一浮現在眼前。然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十年可見春去秋來,也許十年後的自己會討厭十年前的自己,但如果真能回到十年前,也許少年還會是那個少年,往事還會是那件往事!

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清明節的老講究:“四不、二要、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