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建盞因茶而生,有著千變萬化、旖旎絢麗的窯變特色。在宋朝時極為鼎盛,上至皇室御用,下至平民百姓的鬥茶利器;即便放到現在,也依舊風華不減,為茶友們推崇備至。

今天帶來孫福昆老師的「柴燒精品黑底油滴盞」,在一盞茶事中,延續宋風雅韻。

蘆花坪 · 孫福昆

孫福昆老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窯建盞製作技藝專案代表性傳承人。

他生於陶瓷世家,住於北宋時建窯古遺址蘆花坪邊上,從小痴迷於千年前的古風雅韻,便在蘆花坪自建長達36米的仿宋柴燒龍窯,為建陽地區首批建盞龍窯,被譽為“八閩名窯”。

從事建盞研究二十餘年,尤其對傳統柴燒建盞的研究頗為深入,其作品遠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各國,廣受藏家好評。

傳統柴燒 不可多得

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始於宋代,現已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柴窯中變幻複雜莫測的氣氛,導致了建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種窯變效果正是柴燒建盞最吸引人的地方。

柴窯燒製技術難度大,期間需要幾天幾夜不間斷投柴,且不可控因素較多,如窯內溫度不均勻、胎釉收縮比的差異等等,導致了燒製的結果充滿著不確定性,萬盞同入,成盞率僅有10%左右。

可以說,對柴窯燒製的把控,全靠工匠們多年的生產經驗來判斷。

柴燒的建盞,釉面並非耀眼奪目,而是深沉內斂,溫潤中透著古韻。千年的薪火相傳,盞盞皆是對宋風雅韻的闡述。

釉質瑩潤 鏡面感強

這款黑底油滴建盞,採用建陽鐵胎原礦土手工拉坯成型,胎骨如鐵、緻密堅硬。

釉色黑而滋潤,釉面均勻佈滿油滴斑紋,如黑夜蒼穹中的星光點點,遊離於塵世之外。

盞底泛藍光,光照下鏡面感強,反射出動人的流光華彩。

表面顯現橘皮狀的棕眼,大大小小,更添生動。

造型渾厚大氣,弧壁線條流暢,持握手感飽滿舒適。杯壁的厚度可保持茶湯溫度,也不易燙手。值得一提的是,以此盞盛茶湯,口感也會變得更細潤柔和。

此款建盞古樸典雅、毫不張揚,在茶人的使用過程中,釉面會不斷髮生變化,予人驚喜。

17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雲中吟·三教聖誕錄丨 二月十三日:葛真君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