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古代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而清代這座治理九河肆虐有著290年曆史的衙署一一保定清河道署,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保定古城西南隅,準軍公所以東,今興華路北,有一組造型優美、格局獨特、地方風味十足的衙署建築,這就是清河道署。在中國境內,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江蘇徐州、四川閬中等地都存在著不成組群的道臺衙署遺址,而保定清河道署則是中國唯一儲存較完整的清代道臺衙門。

清河道署佔地4300平方米,面積不大但建築精緻、佈局嚴謹,整個衙署分為東、中、西三路。西路由花廳和兩進院落組成,這路宅院屬於道臺的內宅。中路沿全長160餘米中軸線縱向佈置,從前至後分別是大門、垂花儀門、大堂院、二堂院、三堂院,共四進院落,這裡是道 臺的辦公區。其中大堂至三堂院均為一正房兩廂房的佈局,正房(北房)均為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兩側東西廂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正廂之間有廡廊相連。各院落兩側均開便門,以便進出。東路跨院只有一進院落,是幕僚居住的地方。整個衙署共有大小建築18棟,建築面積為1840平方米。

.保定古城近山傍水,地勢高亢,地形平坦,是一片西北有淶(水)易(水)巨浸、東有大面積河、湖、澱、泊的脊地,古有“北四水環,南五水繞”的記載。北四水指雹(瀑)河、 徐河、漕河、平河,南五水即一畝泉河、方順河、唐河、沙河、滋河

清王朝初建,保定府連年遭遇連年大雨,“九河氾濫”、“大水決堤”,這類記載,在有關方誌中常有記載。作為京南重鎮、畿輔要地,保定的水利建設直接影響到皇城的安寧,為此遂大力進行水利整修,派怡親王為加強華北地區治水管理,將大名道改名清河道,移駐保定府”,主要官吏為道員,正四品,是省與府州之間主管河務的地方長官。保定周邊二十餘處州縣舊有管理河務的大小官員統統歸其調遣,後經“吏部議準”,轄保定、正定、河間三府,易、冀、趙、深、定五直隸州,仍管河務。保定府清河道由此誕生。 .

.. ....由於清河道署的設立,保定水患消減。“群泉湧,河縱橫”,保定城中“水之占城十之四,淵錦舒徐,青綠彌望……”清代水運發達,無論是直隸總督還是清河道臺,一年中夏季在天津辦公,冬季回保定辦公,日常事務,乘船往來。 清河道就是分巡道,始設於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管理保定、正定二府及易州、趙州、深州、冀州、定州五直隸州。並監管直隸境內的苑家口(今霸州城東南十八里)以西、北京以南諸河。全稱為"分巡道直隸清河道"。

清河道署是清河道臺的辦公之所,歷史內涵豐富,清代清河道員在歷史上多為政清廉,有所作為。據記載,整個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各朝,共有111位清河道員在此任職,其中有方觀承、周元理、劉峨、周馥、楊士驤等9人直接升任為直隸總督。

保定是畿輔首善之地,清朝時,保定駐有直隸總督署、保定府署、清苑縣署三級政權機關,也就是說省、市、縣三級衙門同在一城。不僅如此,保定城內還駐有清河道署等一批省級職能機關及各級衙門,那時保定有民諺,“三十六座廟,七十二座衙”,足見昔日清代保定府衙門林立的景象。但如今,整座古城只剩下直隸總督署、清河道署兩座清代衙門了。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梅蘭芳蓄鬚明志展民族氣節,明日一道美食溫中潤肺、美容護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