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導讀:雅典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因為雅典人伴著最豐厚的遺產而居,活得淡定閒適,不在意更多的物質消耗,而是活在自己的“理想國”裡………

雅典是一座透著歲月的城市,每一條街巷都藏著古老的故事,每一塊街石都刻著時光的痕跡,每一個角落都訴說著經典,每一處遺蹟都承載著人類的掙扎與榮光。走在雅典街巷中,滄桑與歡樂並存的氣息始終在四周瀰漫,恍不知身在何處;古今穿越帶來的厚重與神秘始終落入視線,恍惚不知心在何方。

街角的的轉彎處,可以看到高高的哈德良拱門。步行穿過廣場,會猛然看到哈德良圖書館殘存的一堵高牆。街道旁是林立的各種博物館,有民間的,也有官方的,只要你願意駐足,總會偶遇一段驚喜。抬頭望去,宙斯神廟更是神一般地存在著,我曾經來到這裡,為跑馬拉松汲取力量。宙斯神廟這個建築曾經是獻給維護自由之神宙斯的,也紀念那些給雅典帶來自由和保衛雅典的人。曾經的宙斯神廟一共有104根美麗的科林斯式列柱,如今只剩下13根,10根比較集中在一起舉託著拱門;另外3根在較遠的地方,其中有1根已經倒塌,斷成數截,躺在地上,猶如巨人停下歇息一般。

今天的第一站是雅典衛城博物館(Acropolis Museum),確切講是衛城博物館。導遊帶我們從博物館側面進入,率先看到的是幾排橄欖樹,環鬱蔥蔥的橄欖樹襯托著頗具現代風格的建築,一下子吸引住我,我心想,這個博物館的設計一定獨具匠心。

從側面走到正門前,印證了我的猜想,這真的是一座少見的建築與遺址完美融合的博物館。博物館採用玻璃外牆,把周邊建築完整地對映在博物館上,你會為這份融入感到欣喜。導遊提醒我們看腳下,玻璃地板的設計,帶給我們意外的發現。地面採用玻璃地板,讓每一位遊人清晰地看到博物館底層的遺址。整個博物館底層懸浮於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12世紀的考古遺址之上。埋藏於地面之下的馬克裡伊安尼遺址廢墟,大多是1萬年前邁錫尼文明時期的住宅遺址和墓穴。人走在玻璃地板上,會忍不住放輕腳步,不是擔心壓碎玻璃,而是擔心驚擾到古老的文明。

我們在現代化都市中,看厭了玻璃幕牆的高樓大廈,但是這個新館對於玻璃的運用,堪稱絕妙。用一個外部的玻璃走廊,巧妙地銜接了古老與現代。雅典天然的好天氣,更是藉助玻璃被投射到博物館內,讓展廳彌散著柔和自然的光,這光穿透幾千年而來,守護著古老的雅典,也照亮著未來的雅典。慢慢在展廳中觀賞時,彷彿置身於幾千年前的帕特農神廟,同樣的質樸藝術、同樣的陽光撫慰、同樣的心靈慰藉。

掃碼進入展廳,可以看到一個緩慢的坡道,坡道的設計也採用了神廟的原型,我們沿著坡道開始參觀。博物館一共分為三層,一層是衛城山坡展區,這裡展示了衛城附近山麓諸多神廟以及附近住宅區發掘出的文物,很多是古蹟中的殘片,一些按照原型修復,一些根據史料添補,還有一些用多媒體介紹其選用的材質、色彩以及原型。

在這一層,最吸引我的,是衛城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的雅典娜神像。雅典娜的經典形象是一手持長矛,一手持盾牌,有時候是持橄欖樹枝,身披一件有很多蛇頭的長袍,肩膀上停著一隻貓頭鷹,胸甲上則是女妖美杜莎的頭髮。在這裡看到的雅典娜,整體還算完整,可以見到她的袍子上有蛇頭,她的手勢動作可能是執長矛和託物,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甚是從容。我總是驚訝於古希臘時期雕塑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自然生態的原始材料、質樸單純的雕刻,卻表達出足夠的強度、達到極致的生命力。站在這座雕塑前面,一種勃然的生命感撲面而出。

二層展區主要為古風時期到希臘化時期的雕塑作品。這一層最吸引我的是厄瑞克翁神廟的女像柱,介紹者說存放於這裡的是真品,衛城上的是複製品。博物館存有5尊少女像石柱,還有一尊被英國人掠走,現存於大英博物館,我想這5位少女一定會企盼另一位少女早日歸來。

這一層的每一件作品都令人感嘆,雕塑呈現出的人物極為逼真且生動,那些強壯的手臂與刻畫的肌肉體現在細節裡,很多作品都已不再完整,留存的只是殘缺,但也絲毫不損其優美古典的氣息。那些或沉靜,或帶著微笑的臉龐,自信地面對一個他感到自己能夠主宰的命運,這種寧靜的堅定,對觀者的觸動,就如顯靈般喚醒每一個人,人不再與世界和諧割裂,不再陷入冷漠,人完全可以進入自己的主導處境之中,安然接受屬於自己的命運。

這個時期的雕塑家們對力的理解、對人體的理解、對健美的理解,以及對和諧與平衡的理解,遠高於現代人。看著這些幾千年前的創作,表現出的自然熱情奔放、絕對真實的特徵,一種種內在的力和英雄氣概,渾然升起。似乎現代雕塑或者現代藝術,已經缺少了這種真實與自然,很多作品更在意隱晦、奇特或者與眾不同。有時候我被邀請去觀賞這些作品,不敢做任何評價,因為真的看不懂,卻又被告知看不懂說明藝術鑑賞能力不足。這裡的作品去卻能夠讓我內心有共鳴,不需要訣竅,也不需要藝術鑑賞力,只需要用直覺去擁抱、直接觀察、真實感應,因為這些就是活生生的模型。

三層展區則為帕特農神廟的復原展示,對應神廟山牆、嵌板、160米長的內側中楣浮雕,按照其原本的方位進行陳列,這裡採用了帕特農神廟內的結構,開闊,通透。帕特農神廟最精美的外牆雕塑和藝術品都陳列在這裡。看到這些雕像裝飾,才第一次知道,帕特農神廟是彩色的,我還一直以為是原色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理石色彩,並不是它真實的顏色。另一個令我覺得神奇的是,這些雕塑作品非常大,我很想探究一下,這些巨大的雕塑作品是如何鑲嵌到10多米高的廟頂上的。

這一層大多數的作品都是複製品,我們看得就沒有那麼仔細了。展廳外還有國天餐檯,不遠處的帕特農神廟遺蹟作為背景,讓這個露臺顯得很獨特,小新老師帶著我到露天咖啡館喝東西,大家陸續來到這裡,和著天高雲淡,喝著可口冰飲,聽導遊介紹雅典人典型的生活方式:每年只工作半年,另外半年拿來度假。坐在這個露天平臺上,還真的就可以理解這樣的生活方式,陽光實在是太好,雲天實在是太美,快樂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感受,以本能去感受生活,的確也不需要忙忙碌碌。

這是一種看淡世事的習俗,導遊是來雅典生活的中國人,同樣被薰染成雅典人:他的生活節奏就是半年工作,半年度假。我想,雅典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因為雅典人伴著最豐厚的遺產而居,活得淡定閒適,不在意更多的物質消耗,而是活在自己的“理想國”裡。任由世界變遷,他們依然只為自由的靈魂而存在,這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後代的生活方式。(本文完)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迪士尼公主變成傳統日式畫風,艾莎女王帶著妹妹,白雪公主變藝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