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雖然孟子說的《書》專指《尚書》,但此話“放之天下而皆準”,適用於任何一本書。
今讀作家出版社《通鑑載道—司馬光傳》(江永紅著),文中引用司馬光《和孫器之清風樓詩》,詩曰:
賢侯宴枚馬,歌鼓事繁華。
晚吹來千里,清商落萬家。
平原轉疏雨,遠樹隔殘霞。
宋玉雖能賦,還須念景差。
圖片來自《通鑑載道—司馬光傳》
作者引用這首詩,用來說明司馬光對宋朝的科舉制度、“士大夫政治”有感恩之心。引用此詩後,作者進一步闡釋:“宋玉呀宋玉,如果你看到了我大宋美'景',你的賦將是另一種樣子啊!”,我認為作者的理解有誤,說一說我的看法。
司馬光這首詩是一首宴席上的唱和詩。
“孫器”這個名字出現在司馬光的多首詩中,可能是司馬光的同事或朋友,知識有限,不敢妄言。“清風樓”位於今河北邢臺,在北宋是非常有名氣的一個地方。題目是說孫器做了一首“清風樓”詩,司馬光對此詩進行唱和。
“賢侯”是對一般州縣長官的敬稱;“枚馬”指枚乘、司馬相如,代指賢德飽學之士。詩的首聯是說有一位長官在清風樓設宴,參加宴會的都是賢德飽學之士,宴會很熱鬧。
頷聯、頸聯是環境描寫,下著小雨的清秋時節,天氣非常清冷,太陽快要落山了,天邊只剩一抹殘霞。
尾聯用“宋玉”、“景差”呼應首聯之“枚馬”,是說宴席上人才濟濟,不只有宋玉,還有與他齊名的景差。
這首宴會唱和詩,主要是頌揚“賢侯”風雅、重視人才,歌頌盛世繁華清平,誇讚參加宴會的都是枚馬、景宋一流的人物。實在看不出來對朝廷感恩的意思。
如果我沒猜錯,《通鑑載道—司馬光傳》的作者並不知道“景差”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文學家,與宋玉齊名,他把“景差”的“景”誤認為是景色的“景”,所以才會說“宋玉呀宋玉,如果你看到了我大宋美'景',你的賦將是另一種樣子啊!”,這位作者鄭重地把“景”字加了引號,表示是引用詩裡的“景”字,並解釋為“美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