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二十四節氣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蘊含著生存智慧與生活哲學,是先人立身處世的生活方式,是與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極具個性的科學和文化遺產。

關於二十四節氣,我們不妨抽點時間,把這些傳統習俗給孩子講講。

二十四節氣萌生於三千多年前,它的產生與太陽有關。

三千多年前,古人發現每年臘月的某一天日影最長,六月的某一天日影最短。日影最長的那天,是為冬至;日影最短的那天,是為夏至。後來,人們又發現了春分和秋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是最早確定的四個節氣。

兩千多年前,古人依據斗轉星移來制定二十四節氣,北斗七星迴圈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即一年。古人們經過對自然節律的認識和農業生產中的實踐,開始用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事,隨著季節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到西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形成,名稱與今天完全一樣。

現行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迴歸赤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二十四節氣,極大方便了農業種植。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農耕國家,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根據二十四節氣與農事的結合,人們總結出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立夏栽稻子,小滿種芝麻”等農事民諺。

二十四節氣依照順序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2月4日或5日)

▶ 農事:春耕

▶ 習俗:迎春慶典,祭春神、敬土地、探春、貼春聯、打春、鞭春。

▶ 食俗:春餅、春捲、咬春(吃春盤)

▶ 古詩:

立春

宋·白玉蟾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減字木蘭花·立春

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雨水(2月19日前後)

▶ 習俗:回娘屋、撞拜寄、佔稻色、拉保保

▶ 古詩:

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驚蟄(3月5日或6日)

▶ 農事:春耕整地、翻土耙田

▶ 習俗:二月二,龍抬頭,理髮

▶ 食俗: 吃梨潤肺

▶ 古詩: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春分(3月21日前後)

▶ 農事:稻種發芽

▶ 習俗:製作衡器、量器,立蛋

▶ 食俗:吃春菜——春筍、香椿

▶ 古詩:

七絕·甦醒

宋·徐鉉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清明(4月5日前後)

▶ 農事:稻種長成秧苗

▶ 習俗:掃墓、踏青

▶ 食俗:青團、 螺螄

▶ 古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穀雨(4月20日或21日)

▶ 農事: 穀雨時節正是越冬作物冬小麥的抽穗揚花期,春播作物玉米、棉花的幼苗期,這些作物都需要充沛的雨水來促進發育生長。

▶ 習俗:摘穀雨茶、祭海、走穀雨、祭祀文祖倉頡、穀雨貼

▶ 古詩:

春中途中寄南巴

唐·周樸

旅人遊汲汲,春氣又融融。

農事蛙聲裡,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穀雨,未變暖天風。

子玉和予去,應憐恨不窮。

立夏(5月5日或6日)

▶ 農事: 插秧、冬小麥灌漿

▶ 習俗: 稱人、迎夏

▶ 食俗:立夏蛋、立夏茶、立夏飯

▶ 古詩:

立夏

宋•薛澄

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

蠶新教織綺,貂敝豈辭裘。

酷有煙波好,將圖荷芰遊。

田間讀書處,新筍萬竿抽。

小滿(5月21日或22日)

▶ 農事:水稻分櫱

▶ 習俗:祭蠶神、動三車(水車、油車、絲車)

▶ 食俗:吃苦菜、枇杷成熟

▶ 古詩:

小滿

宋•歐陽修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芒種(6月5日或6日)

▶ 農事:水稻管理、小麥搶收、夏種

▶ 習俗:送花神、端午節

▶ 食俗:青梅成熟、桑葚成熟,製作酸梅湯

▶ 古詩:

梅雨五絕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夏至(6月21日或22日)

▶ 農事:水稻拔節

▶ 習俗:夏至祭地

▶ 食俗:夏至面、夏至粽、荔枝成熟

▶ 古詩: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絃。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7月7日或8日)

▶ 習俗:賞荷花

▶ 食俗:吃餃子、喝伏茶

▶ 古詩:

小暑六月節

唐代•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大暑(7月23日或24日)

▶ 習俗:送大暑船、過大暑、燒伏香、曬伏姜

▶ 食俗:飲伏茶、吃仙草

▶ 古詩:

銷暑

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立秋(8月7日或8日)

▶ 農事:農作物生長旺盛,水稻抽穗

▶ 習俗:立秋節、秋社、曬秋、秋忙會

▶ 食俗:貼秋膘、啃秋

▶ 古詩:

立秋日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處暑(8月23日前後)

▶ 農事:

▶ 習俗:放河燈、開漁節、拜土地爺

▶ 食俗:吃鴨子、煎藥茶

▶ 古詩: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白露(9月8日前後)

▶ 農事:開始收穫穀子、高梁和大豆,採摘新棉;同時,要選種留種,及時騰茬、整地、送肥,搶種小麥。

▶ 習俗:收清露、祭禹王

▶ 食俗:飲白露茶、吃番薯、啜米酒、吃龍眼、十樣白

▶ 古詩: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秋分(9月23日前後)

▶ 農事:水稻葉子變黃,扎稻草人,桂花開

▶ 習俗:祭月、中秋節

▶ 食俗:石榴成熟

▶ 古詩: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寒露(10月8日前後)

▶ 農事:水稻成熟、冬小麥播種

▶ 習俗:登高、賞菊花

▶ 食俗:花生、山楂

▶ 古詩:

池上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霜降(10月23日前後)

▶ 農事:製作柿餅

▶ 習俗:賞紅葉、送芋鬼

▶ 食俗:吃柿子、柿餅

▶ 古詩:

賦得九月盡(秋字)

唐•元稹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立冬(11月7日或8日)

▶ 習俗:賀冬補冬食俗:北方吃水餃

▶ 古詩: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小雪(11月23日或24日)

習俗:醃臘肉、曬魚乾、醃菜食俗:吃餈粑古詩:

春近四絕句

宋•黃庭堅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

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

大雪(12月7日或8日)

習俗:醃肉、進補古詩:

大雪

宋•陸游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冬至(12月22日前後)

▶ 習俗:祭天祀祖

▶ 食俗:吃餃子、羊肉湯、湯圓、年糕、冬至面、冬至肉

▶ 古詩: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小寒(1月6日前後)

▶ 食俗:吃菜飯、吃糯米飯

▶ 古詩:

小寒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大寒(1月20日前後)

習俗:大寒迎年、尾牙祭食俗:吃臘八粥古詩:

大寒吟

宋•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階前凍銀床,簷頭冰鍾乳。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他拋家舍業,最後卻染上了麻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