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夏至,夏季的第四個節氣,諺語說“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過了夏至,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

《漢學堂經解》引《三禮義宗》載:“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至極,二以明陰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以夏至之日,白晝最長,陽氣最盛,謂之“陽氣至極”;北半球白晝漸短,黑夜漸長,謂其“陰之始至”;夏至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太陽執行到最北,謂為“行之北至”。

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古人認為,鹿的角朝前生,屬陽,夏至日陰生而陽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二候蜩始鳴。地下的蟬感受到了陰氣,便爬到樹的高處,鼓翼而鳴。三候半夏生。半夏有夏天過半的意思,是一種喜陰的藥草,生於陰陽半開半闔之時,主治半開半闔之病。

夏至對應的十二訊息卦為姤卦,姤卦表示地下已有陰氣產生。夏至一陰生,陽氣由盛漸衰,但陽氣還是佔主導的,會持續整個三伏天。身體這時候也是陽氣浮盛,體內虛寒的狀態。《頤身集》雲:“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故飲食不可過寒,貪多定會損傷陽氣,令人吐瀉。夏至陽氣最盛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間,可以溫補陽氣,也可以藉助陽氣向外透散的趨勢消散體內的寒溼之邪,中藥泡腳、艾灸、三伏貼都是不錯的選擇。

夏至五月中坐功——明·高濂·《遵生八箋》

功效:風溼積滯、腕膝痛、臑臂痛、後廉痛厥、掌中熱痛、兩腎內痛、腰背痛、身體重。

功法:屈膝蹲坐,兩臂伸直,十指交叉,手心向胸,以右腳踏手心中,腳向外蹬,手往裡拉,蹬拉相爭,約二三秒鐘。換左腳踏,同樣動作,左右各做三十五次。叩齒36下,口中津液滿時,分3次嚥下,反覆3遍。

朝陽秦建國名醫傳承工作室供稿

#東方醫院中醫說# #清風計劃# #秦建國教授話中醫#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古人過端午,如何使用菖蒲、艾草?搭配另外8種植物,加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