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絕四種弊病,所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不主觀臆斷,不要求事事達到預想的目標,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尊。

其一,是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其二,是缺乏換位思考的智慧;其三,就是以自己的標準過分要求別人。

所以生活中才會出現許多這樣的問題,在對自身都沒有清晰認知的同時,便將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並以主觀偏頗的標準去要求別人達到自己都無法達到的完美狀態,一旦別人未能滿足自己自私的期待時,就會用極不理智的行為企圖懲罰和糾正別人的所作所為。

這也是一種自私,而這種自私不僅會對旁人造成痛苦,也會使自己陷入愚昧且錯誤的狀態之中。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我們需要面對和協調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相對寬容的胸懷去面對這個世界,你就不可能塑造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一個錯誤的生活方式,永遠不會帶來一個好的人生。

在實際生活中,就是因為很多人總將自己看得太高,這種自命清高就是鑄就人生孤島,最後給自己帶來災難的根源。

《菜根譚》有一句話叫: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意思就是說:堆滿汙物的地方往往可以滋生許多生物,而極為清澈的水中反而沒有魚兒生長。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應該有容納他人缺點,和寬恕他人過失的氣度,絕對不能自命清高,獨來獨往。

這句話所對應的就是孔子所說的“四個弊病”。

正所謂:人至察則無友,水至清則無魚。

堅持追求完美的標準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不輕易放棄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也同樣值得尊重。但是,萬萬不可將這種標準施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用自己的底線去要求別人。

因為你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完善,而同時,別人也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糟糕。

二、

只有我們帶著能容納汙穢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時,在遇到諸多問題的同時,才可能去包容問題,從而塑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才是智慧的人生狀態,而這種狀態是人生一切福分的前提。

在唐朝天寶十四載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攻陷了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並斬殺了胡兵七千多人,也是“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的首次大捷。

後來郭子儀又打敗史思明,率兵攻入東都洛陽,陳兵於天津橋南的時候,士氣大振,後來又收復長安。

因為郭子儀屢建戰功,後來被加封司徒,成為代國公。

就在郭子儀一步步晉升高位的時候,魚朝恩因心胸狹窄,怕郭子儀地位太高於己不利,於是背後不斷向唐肅宗進讒言,說郭子儀意欲謀反。

皇上聽了之後雖然不信,但最終還是對郭子儀採取了一些措施,剝奪了郭子儀的兵權,讓他擔任一個位卑言輕的官職。

郭子儀面對這種局面毫無怨言,反而欣然接受,後來他的一些朋友、部下知道了,紛紛為他鳴不平,要上朝面聖,澄清事實,並且誅殺魚朝恩。

而郭子儀聽了之後直搖頭就說:“如今國家危難,各路敵軍圍剿,這個時候若是朝廷因為我而相互猜疑,不是給了敵人可乘之機嗎,外患未平,而國家動亂,我的罪過可就大了。這麼做,就是不想讓國家出現無謂的戰鬥,一致平判,這樣我大唐才有希望。”

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後來甚至在魚朝恩帶掘開郭子儀祖墓的時候,郭子儀不但沒有表現出怨恨,反而對皇上說:“臣長期帶兵,我沒有禁止自己的部下摧毀他人的墳墓,現在別人也掘了我家的祖墳,這是上天對我的譴責,和別人無關。”

寬容別人不僅僅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智慧。

所謂成熟,就是能夠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別人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差勁,你也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完美,當你能夠帶著清醒且客觀的狀態去看待自己,帶著包容和理解的態度去看見別人的同時,你才能遇見一個更好的人生。

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是一種高於常人的覺悟。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8
最新評論
  • 1 #
    堆滿汙物的地方往往可以滋生許多生物,而極為清澈的水中反而沒有魚兒生長。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應該有容納他人缺點,和寬恕他人過失的氣度,絕對不能自命清高,獨來獨往。
  • 2 #
    每個人都有自己價值。沒有價值是因為放錯了地方。有些時候人之所以犯錯誤是因為我們沒有搞清楚人性。
  • 3 #
    孔子杜絕四種弊病,所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不主觀臆斷,不要求事事達到預想的目標,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尊。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主要來源於三個根源: 其一,是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其二,是缺乏換位思考的智慧;其三,就是以自己的標準過分要求別人。
  • 4 #
    責人不苛盡,苛盡則眾遠! 宏大乃其量,容人迎春天!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故事,借檢測科技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