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蒲二人,同出於清代,皆因小說著稱於世,也都時運不濟。
不過二人人生態度卻迥然有別。《紅樓夢》充斥著悲觀氛圍悲劇命運,《聊齋志異》則始終有趣可愛結局美好。
曹雪芹恰出生於蒲松齡離世那年。他們生活的時代,一個清初,一個清代鼎盛之際。一個屢敗屢考,學到老考到老;一個無心功名,蔑視權貴。追求各異,固然與時代不同相關,也源於二者家世背景有別。
曹氏生長於社會階層已經固化,利益集團間早已是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的年代。曹氏家族曾經的榮耀可謂登峰造極。因而,大廈傾倒之後,灰飛煙滅,對人心理的殺傷力巨大,終於心如死灰。
而蒲松齡所處的是政治還算清明,讀書人尚能夠透過科考博取功名的年代。蒲松齡的祖輩留下的東西寥寥無幾,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未來得到的一切都是會帶來滿足感的。故蒲松齡一再落榜雖心有不滿,卻始終未曾絕望。
他們二人的故事可謂真實的“圍城”,一個無心功名、蔑視權貴;一個始終放不下不放下對科考的執著。一個是拼了命地想逃離,一個是刻意去跟本不屬於自己的角色強行發生關係。
曹雪芹出身貴胄之家,所謂高處不勝寒,總是身不由己的才子佳人,總是勾心鬥角、悽慘命運;蒲松齡乃下層文人,接觸民間較多,普羅大眾的生活離錦衣玉食很是遙遠,卻總是抱著生生不息的希望,總是容易滿足。
曹蒲二人兩種生活兩種態度,卻是相同的結局。他們都是清貧的,也都是不如意的。然而,若不如此,世間恐怕就無這樣兩部驚世之作了。誰能說這不是命運的另一種更合理安排呢?
一個毀滅了夢想,暴露了現實;一個創造了生活,安慰了心靈。
一部紅樓清醒了頭腦,一部聊齋溫暖了時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