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五年(1072)到熙寧七年(1074),蘇軾的筆下真的是毫不留情,每一個字都是在幫對手積攢自己的罪證。
當時在臺州為官的孔子四十七孫孔文仲來杭訪友,蘇軾與他交情不錯,志趣相投,興致濃時,又寫了一首毫不掩飾的針砭時弊的長詩。
先錄原文——
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
我本麋鹿性,諒非伏轅姿。
(伏轅:伏在車轅上。也指拉車的馬。比喻常人。)
君如汗血馬,作駒已權奇。
(權奇:形容良馬善行。也形容人智謀出眾。)
齊驅大道中,並帶鑾鑣馳。
鑾:鈴鐺。 鑣[biāo]馬嚼子的兩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聞聲自決驟,那復受縶維。
縶維:zhí wéi,拴馬的繩索,意指受到束縛。
謂君朝發燕,秣楚日未攲。
攲 [qī]:傾斜
云何中道止,連蹇驢騾隨。
連蹇,[lián jiǎn] 指行走艱難,引申為遭遇坎坷。
金鞍冒翠錦,玉勒垂青絲。
旁觀信美矣,自揣良厭之。
均為人所勞,何必陋鹽輜。
鹽輜:鹽車
君看立仗馬,不敢鳴且窺。
調習困鞭箠,僅存骨與皮。
人生各有志,此論我久持。
他人聞定笑,聊與吾子期。
子期:借喻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
空齋臥積雨,病骨煩撐支。
秋草上垣牆,霜葉鳴階墀。
門前自無客,敢作揚雄麾。
候吏報君來,弭節江之湄。
弭節:停車、停泊 湄:岸邊
一對高人談,稍忘俗吏卑。
今朝枉詩句,粲如鳳來儀。
粲:美好,鮮明
有鳳來儀:吉祥的徵兆
上山絕梯磴,墮海迷津涯。
憐我枯槁質,借潤生華滋。
枯槁:樹冠光禿,草木枯萎
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瘢痍:bān yí,疤痕,傷痕;比喻過失,缺點。
賢明日登用,清廟歌緝熙。
緝熙:指光明,又引申為光輝。
胡不學長卿,預作封禪詞。
胡不:何不
長卿:即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字長卿
再做一個簡單的白話文翻譯,看過之後,你如果是蘇軾的政敵,拿到這首詩後,一定會喜出望外地愛不釋手,
我本是放蕩不羈的山野之人,絕不願意像拉車之馬一樣受人驅使
你本是汗血寶馬一樣的高人,智慧與謀略都非常出眾
現在我們一起戴著嚼子與鈴鐺走在大路上,受到束縛
路邊圍觀的人看著我們,以為金鞍錦翠,好不風光。
只有身在其中的我們自己才知道,這樣被奴役著有多麼痛苦與厭煩。
你看那些用於皇家儀仗隊的寶馬,風光無限,但一不敢隨意鳴聲,二不敢隨意窺視,還要隨時受人鞭撻,沒了靈魂,僅存一副好皮骨。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人生必須要抱有志向,這志向旁人聽了可能會嘲笑,唯有像俞伯牙與鍾子期這樣志存高遠的好友之間才能真正理解。
我的書房空空,雨水滲落,這一身病軀仍在苦苦支撐。
就在這淒涼的時刻,我聽說你要來了,船已經停泊在江邊。
與君一席談話,讓我至少在這一刻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卑微卑鄙卑賤的朝廷小吏。
這些美好的詩句,應該預兆著美好的將來。
我們何不學習當年的司馬相如,為當今聖上寫下一紙《封禪書》!
劃重點!
最後解釋一下這《封禪書》的背景。
司馬相如遺作《封禪書》,敘述了古代傳說中七十二位國君封禪泰山;而漢王朝文治武功,顯赫一時,四境歸順,祥瑞屢現,雄才大略可與歷代君王媲美。司馬相如藉此文勸漢武帝封禪,並在文末以嘲諷的格調向天子諫言。
這最後一句,對於時政幾乎屬於公開的攻擊與嘲諷,肯定是要被新黨拿來當做重要罪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