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各門修行皆有:“道”、“法”、“術”、之分別。單以武學而論,“拳腳功法”當屬“法”之範疇。而“法”又有一曰“練法”、二曰“演法”、三曰“打法”、三種。其中“練法”是根基。凡、習武之人,每日必修。
“功法”。又有“內”、“外”操,之分別。一般,習內操者,多以“子時”為練功時間。做完內操後,再加以外操訓練。像每日晨時,在公園,廣場,鍛鍊的人們,只能稱之為“健身”訓練,不屬於,真正功法訓練範疇之列。真正練功的人,一般 都選在,二、五、更的時間練功。這並非是怕人看,主要是要求一個“靜”字。(子時,,為天地之氣,陰陽交換之時的最佳時機)。
筆者自習武以來,早就養成了子時練功的習慣。先習內操,(內家功法訓練)然後再進行外操練習。以上所訴,只是筆者,對練功時晨的一點建議(但,很重要)。為什麼呢?因以下筆者所要敘述的“金盅四手”(內家功法)訓練,必須要在子時練習,,所以,才有了以上的話。
“金盅四手”是內家功法的一種橫練方法,久練後,可增加內氣,和抗擊打的能力,是一種很不錯的功法,今寫出來,願與同道分享。
金盅四手之來歷:
筆者在丑牛年春季,(大概三月份)晨練後的一天,正準備回家,有一老者,走到我面前,跟我說:“知你習武已久,觀其所練功法,傳統而醇厚,今,我有一傳統功法,願傳授與你,望你能傳承和發揚”。
原來,老者年齡以八十有五,幼年時,開始習武,專習武學內家功法,因年事已高,又沒有門人,所練功法,無法傳承,觀我多日,知其武德為人處事,還算可以,願將所學,“金盅四手”這一功法傳授於我。
記得筆者初學少林功法時,聽先師講過“金盅罩”這一功法,知其屬於硬氣功範疇,但先師沒有傳授於我,今有這一機緣,不可錯過,當即表示願學,並能將其發揚和傳承,然後,按武林規矩,給老者叩頭三個頭,以致謝意。
“金盅四手”這一功法,原來是金盅十二手。經歷代祖師傳承後,以丟失,現謹存四手,是武學之中,秘不外傳的一種功法,非常珍貴。筆者經過一年的修煉,感覺“金盅四手”這一功法確實不錯,剛練時,感覺身體發脹,總是感覺有那麼一股勁,在身上棚著,等到練習有半年多的時間後,身體又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那股勁沒了。(要說明的一點是,只要意念一動,身體就有向外脹的感覺。)
有一插曲,足能證明,這一現象在身體上的具體體驗。筆者有一次去,給一位洗浴中心的老闆,去做正骨理療按摩,約定的時間為午後兩點,這一時間是洗浴中心,顧客最少的時候。老闆也是一練家,我去之時,正指導服務生練習武功,在這之前,因車禍,老闆的小腿受傷了,去醫院治療,出院後,在家恢復。知我會正骨理療,讓我幫忙,以便儘快恢復。
好傢伙,動真格的了,我剛一進門,只見兩個服務生,每人拿一託把,在練對打,(我想,在那個地方,也只有這樣的兵器了),他們正打的盡興,沒發現我推門進來,此時,正好一服務生的託把奔門擊來,我下意識用手臂一搪,託把杆當及短為兩段,門上的玻璃保住了。當時,把所有的人都驚呆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力量,把託把杆給震斷了。事後想一想,這大概就是“內勁”在身體上所發揮的作用吧,後來叫一服務生,用一託把,在我身上一拭,還真是短了。
感謝老者的傳授,但,從那一次與老者見面後,就再也沒見過老者。我想,大概這就是我與老者暫短的武緣吧!但願還能再見老者,以便多多討教和致謝,我想,會有那麼一天的。
“金盅四手”這一功法,經筆者修煉後,感覺不錯,願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如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金盅四手功法,準確地說,應該是金盅十二手。因其歷代相傳,已丟失八手,謹剩四手,可謂珍貴。筆者非常珍貴這一功法。雖然謹剩四手,但,經一年左右的習練,感覺,此功法確實不一般。雖然練時沒什麼感覺,一但意念一到,渾身就有脹感,就好象總有那麼一股,使不完的勁在身上含著,我想,這大概就是,習武人所要追求的一種內在精神吧!(精、氣、神、)
好了,廢話少說,言歸正傳,下面,就向朋友介紹這一功法。首先要說明的是,此功法剛練時,你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方向,任何時間,都可以練習。但,必須要選比較“靜”的環境練習為好,以免受外界干擾。等,百日築基後,在按時辰練習。時辰(23—1)方位,春季(東方)夏季(南方)秋季(西方)冬季(北方)。如能按時辰,方位,去練,效果更佳。
另一方面,每個動作的練習,一定要達到五分鐘的時間。這樣,四個動作做完為二十分鐘,加上起式和收式,此套功法,所用的時間,共計為三十分鐘。
剛開始練習時,體能可能接受不了,但,必須堅持。過百日後,所有情況都會區於正常。
預備式(以面南站立為準)
身體自然而立,呼吸自然,目視前方。
起式:
左腳向左開步,稍寬於肩。雙手成掌(掌心朝下)向身體兩側劃弧,然後,向內翻轉(成掌心朝內)指尖相對,並上抬於胸前。
功法(一)撐
左腳向左側稍移動後下落,身體順勢下蹲,成正馬步式(蹲得越低越好)雙手內翻按於腹前。掌指朝前。然後,雙手右擺至身體右側,成雙掌心朝外(左手下,右手上)右手高不過肩,左手低不過胯。雙手掌撐開,兩虎口基本相對(中間隔二十公分)重心不動。然後,雙手向下、向左移動至左手上,右手下(同右側一樣)。稍停後,在向右,向左,向右,向左,依次從復練習,堅持五分鐘(要慢)。
功法(二)扣
接前勢,馬步不動,雙手腹前下落(成掌心朝下)掌指朝前。然後,雙手由下向內、向上抬,外翻至雙大臂平於肩高,小臂直上舉(大、小臂成九十度夾角)立於身前,雙手成鉤爪形(五指尖扣攏)指尖朝身體一側(向後)立於兩耳側,靜止。兩眼目視前方,堅持五分鐘。
功法(三)開
接前勢,左腳收回,成並步勢。雙手由上向下自然伸直於腹前。然後雙手成拳,拳眼相對,拳心朝內。然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中節尖)順左小臂裡側,由下向上提拉,至左胸部(中府穴),然後,再由上向下按壓。(左臂內側必須要有感覺)。然後,右手下伸,左手向上提拉。這樣,一左一右,一下一上,雙臂互換,提拉按壓。次數不限。要堅持做五分鐘。
功法(四)合
接前勢,左腳向左開一大步,身體下蹲,成正馬步勢。然後,雙手握拳(拳心向內,拳眼相對)由腹前上抬,交叉(兩腕相搭)成兩拳眼朝內,兩拳心朝外勢,立於胸前(大、小臂成直角)兩眼目視前方,靜止五分鐘。
收勢:雙臂向左右分開,(雙拳成掌)前伸,身體向上立起,左腳收回,成並步勢。最後,用雙手掌,拍擊身體,最好由上向下拍(或按身體穴位拍更好)可參照,中醫學。功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