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薛寶釵,擁有兩個評價極高的稱謂,一是作者寫在判詞裡的“山中高士”,二是李紈給她取的“蘅蕪君”。這兩個稱謂都說明寶釵是個品德高尚之人,而且遠遠高於常人。
然而,正因為遠遠高於常人,超出了常人的見識和思維,寶釵的那些君子之為,總被人曲解為陰暗險惡。比如,第三十四回,寶玉被父親賈政痛打,寶釵第一時間來到怡紅院,“手裡託著一丸藥走進來”。
作者一向注重用詞精準,深諳春秋字法,往往在字詞裡蘊含了很深的意味。寶釵來送藥,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只有一粒丸藥,為什麼要“手裡託著”送進來?“託”在手裡,生怕別人不知道,這麼高調招搖是為什麼?
是啊,如果是王熙鳳這麼高調招搖,那麼就很正常,因為高調是她的風格。寶釵就不一樣了,她一向做事低調,那些關心人的行為都是私底下進行的,比如資助邢岫煙,比如給黛玉送燕窩等。
事出反常必有妖,低調才是寶釵的常態,這次如此高調,她有什麼目的?很多讀者以此認定她是想透過此舉討好賈母王夫人,讓她們看到她對寶玉的關心。
其實,稍微想一想就能知道,這個說法站不住腳。如果想要讓賈母王夫人知道她來送藥,她可以直接把藥送到賈母面前,比如王熙鳳的做法就是這樣,一定要保障讓賈母看到。書中有一段描述,透過黛玉的眼睛來體現王熙鳳對賈母的討好。
這裡林黛玉還自立於花陰之下,遠遠的卻向怡紅院內望著,只見李宮裁、迎春、探春、惜春並各項人等都向怡紅院內去過之後,一起一起的散盡了,只不見鳳姐兒來,心裡自己盤算道:“如何她不來瞧寶玉?便是有事纏住了,她必定也是要來打個花胡哨,討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兒才是。今兒這早晚不來,必有原故。”一面猜疑,一面抬頭再看時,只見花花簇簇的一群人又向怡紅院內來了。定眼看時,只見賈母搭著鳳姐兒的手,後頭邢夫人、王夫人跟著周姨娘並丫鬟、媳婦等人都進院去了。
王熙鳳來看寶玉,是為了“討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兒”。怎麼做才能討到好呢?當然是跟老太太和太太一起來了。所以,寶釵如果想用送藥的方式討好,只需要帶著藥去賈母那裡,再和老太太一起來,這樣才能萬無一失。否則,再怎麼高調,萬一傳話的人沒能傳到賈母那裡,豈不白乾一場?
所以,寶釵此舉,不是為了引起賈母和王夫人的注意。那麼,她為什麼要把送藥這件事做得這麼高調呢?這正是寶釵作為高士的君子之風,在人情世故上,她給我們上了一課。
寶釵高調送藥,是為了避嫌。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寄居在賈府的寶釵,時時刻刻謹記遠離是非。誰人背後無人說,想要儘量不給人說是非的機會,唯一的辦法就是謹言慎行。所以,寶釵一直以來都表現得很低調,給人以冷漠無情的印象。
寶玉被打,傷得很重,以寶釵的為人,無論是作為親戚,還是作為朋友,哪怕是平時不怎麼打交道的陌生人,只要她知道了,而她又正好有藥可以救治,她就不可能不聞不問。所以,寶玉被抬回怡紅院,寶釵是第一個來看望的人。她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來送藥,讓寶玉能夠儘快得到救治:“晚上把這藥用酒研開,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熱毒散開,可以就好了。”
此時的寶釵,相當於醫生,送藥救治寶玉是她的唯一目的。
本來是很簡單的事,但寶釵太懂得這是個容易被人說是非的行為。為什麼容易被人說是非?寶玉被打,你只是寶玉的表姐,這麼快就去看望,是不是關心得有點不正常?你們的關係有這麼親密嗎?尤其是像黛玉這樣多心的人,最容易以己度人往私情上想。
所以,為了避嫌,避免被人往歪處想,又不能到處跟人解釋是來送藥的,於是,寶釵乾脆高調地把藥託在手裡,讓人能夠清楚地看到。
這就從源頭上杜絕了被人嚼舌根說是非,這正是寶釵的智慧之處,慮事周全,所以她從來沒有什麼是非可以讓人傳播,也就避免了很多人際交往上的麻煩。
賈府雖然貴為國公府,但實用物品遠不如薛家。
有人說,賈府是國公府,賈母敢揚言“拆了太醫院”,元春又貴為皇妃,要什麼好藥沒有,用得著寶釵獻殷勤嗎?似乎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作者曹雪芹先生在第四十八回再提了一次這種藥。
第四十八回,因為古扇之事,賈璉捱了賈赦一頓打,平兒刻意來找寶釵要藥:“我們聽見姨太太這裡有一種丸藥,上棒瘡的,姑娘快尋一丸子給我,家去給他上。”
以王熙鳳在賈家的地位,什麼好藥拿不到?用得著來找寶釵要嗎?這就說明了薛家擁有特效藥,而賈府沒有。這種特效藥應該是市面上買不到的,這就是寶釵要去送藥的原因,因為她知道賈府沒有這種藥。
這正是薛家身為皇商的優勢,擁有錢財買不到的資源。賈母自認為見多識廣,稀缺的慧繡她有兩三件,說起名貴窗紗來頭頭是道,但是,這些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裝飾品。寶玉被打得那麼重,也不見她有什麼好藥拿出來。
薛家正好相反,不注重外表裝飾,更追求實用。寶釵瞭解賈府也瞭解賈母,寶玉被打,來看望表達關心的人不會少,但能真正幫上忙的卻一個都沒有。所以,她第一時間把薛家獨有的藥送過來,以減輕寶玉的病痛。
既要送藥,又要避嫌,如何做到兩全?寶釵便想出了“手託藥丸”的辦法,以高調的方式,既達到了送藥的目的, 又避免了被人說是非。
這就是寶釵高明的處世之道:考慮問題周全,懂得靈活處理問題,該低調時低調,該高調時高調,既能把事辦成,還不會留下隱患。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釵高調送藥的行為,把這句話詮釋得很到位:世事洞明,她知道在寶玉被打後第一時間去怡紅院容易惹是非;人情練達,把送藥的行為高調地宣之於眾,杜絕了是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