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阿來主講《小說的腔調》

時間:3月14日(星期五)

天氣:晴

下午由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阿來老師主講《小說的腔調》。

這一講,阿來老師主要強調小說創作的形式問題。對這一問題的闡述,阿來老師是從懷念已故德國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萊辛開始的。阿來老師說,他與萊辛沒有見面,但卻視為知己。他讀了許多萊辛的作品,卻沒能完整地審視他的作品。萊辛過去是女權主義作家,是積極反對種族隔離的,但後來當非洲真正實現的民族獨立後,當她再次回到非洲的辛巴威,她發現這個國家儘管實現了民族獨立,但卻倒退了許多年。她由此發出這樣的聲音:今天,對於我們並不是應該有個國家,而是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所以她顛覆了自己過去的認識,甚至嘲笑自己說:過去我甚至認為在60年代,放縱自己的身體的時候,還以為那就是反抗。後來萊辛創作了與以前風格完全不同的長篇小說《非洲的笑聲》。阿來老師還舉了關於魔幻現實主義在拉美和歐洲國家的流行。其實拉美和歐洲大部分國家的作家都加入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實踐,但我們卻僅僅縮減為馬爾克斯和《百年孤獨》來認識魔幻現實主義。

阿來老師的結論是,文學是在社會運動之下,是作家的情感、心智、認知的一種活動,我們應該全面地瞭解作家和作品,不要以別人貼上去的標籤來理解作品。

阿來老師由此引出了萊辛的關於小說“腔調”的闡述。萊辛在創作的時候,總在默默地聆聽,聆聽一種小說的腔調的出現。這種小說的腔調其實就是小說的一種外殼,只有這種“腔調”成立了,小說才能成立。

他由此提出以下觀點:

——作家的創作應該在一種純粹的藝術創作氛圍之下進行,這樣作家才能進入這種“腔調”的空間。

——小說家的道德不是按照社會道德來批判人物的。

——作家應該具備懷疑主義。

——思想不能解決小說創作的問題,要關注它的形式。

——一種文字創立後,就不應再強行去挖掘所謂的主題。挖掘就是破壞,因為這個文字不可能解決編輯所需要的東西。

——作家的挖掘、闡述,稀釋了作品的一些價值。

阿來老師得出自己的創作經驗是:找到一個好的小說的表達形式(腔調)的時候,它就自己產生了一種形式。它們按照它們自己活動的要求在活動,這才是美的。

阿來老師強調,寫作應該是一種能夠享受的勞動,而不是煎熬。他還風趣地說:寫作是一種很古老的職業,上帝老人既然創造了這種職業,我想他老人家應該是慈祥的,應該讓我們得到享受,一種對美的追求的享受。

最後,阿來老師對小說的成敗提出了他個人的觀點,他認為小說家是對美的追求,美學的自我消亡,是當下小說創作中呈現出來的弊端。文學的豐富性,也是文學的獨立性。當小說寫成了能用一句話說清楚的時候,那麼它就失敗了。

在與我們互動的時候,浙江的黃詠梅提到虛構與非虛構寫作的問題時,阿來老師的觀點是,任何創作應該以一種文學的方式進入,即使是非虛構的寫作,也應該置身於一種空間內的大的想象之下,才能落筆實了。

貴州的南鷗提到網路文學衝擊紙質文學的問題時。阿來老師個人認為,網路的傳播僅僅是傳播手段變了,我們往往被外界誇大的東西,遮蔽了本質的東西。文學放到了網上,文學難道變了嗎?網路文學因為書寫的便捷,使得口水性的東西多了起來,要是網路文學還叫文學的話,那也是有文學的東西在支撐著。如果那種網路的東西真的要取代我們的文學的話,那應該不是文學本身的問題。

阿來老師的講課及時地為我解決了我正在思考的問題。講課結束後,趁著同學們和阿來老師簽名合影時,我真誠地對阿來老師說,您的課講到了我的心坎上。阿來老師擺擺手說:哪裡,哪裡!

6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特別篇|曾國藩:“笨”人成事的五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