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01

他曾在東野圭吾的作品中存在了二十八年

東野圭吾,這個如今最火熱的推理作家,他的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被無數讀者奉為圭臬,福山雅治所扮演的“神探伽利略”也已成為經典的偵探形象。可他的創作之路也曾經歷過迷茫和掙扎,在神探伽利略這個帶有神性的傳統偵探登場前,東野圭吾早寫過另一位反傳統的“人性偵探”。

這個角色叫加賀恭一郎,是一個普通的片兒警,遊走於十個不同的故事中。東野圭吾寫了他二十八年,而這二十八年,也是作者東野圭吾身為作家的成長史。

由阿部寬飾演的加賀恭一郎

1986年,東野圭吾出版了人生中第二部長篇小說《畢業》。一年前,他剛剛憑藉《放學後》奪得了第三十一屆江戶川亂步獎。亂步獎是日本推理文壇最重要的新人獎,很多著名推理作家都是由此出道。

《畢業》,[日]東野圭吾 著,黃真 譯,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2019年3月

東野圭吾手持“江戶川亂步獎出道作家”這把雙刃劍,在第二部作品《畢業》中動足了腦筋,比如,他選擇將故事的舞臺再次放在他所熟悉的校園當中,“畢業”是大部分讀者都能一瞬間代入的感情。同時,他還在作品中加入了經典的日本元素“雪月花遊戲”,並且利用此遊戲來完成殺人詭計,而在背景設定中,關於日本首次傳入的艾滋病和學生運動等社會熱點,也一併融入了進去。最後,他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系列人物,當時還只有大四的學生——加賀恭一郎。

加賀恭一郎的首次登場,現在看來並不很讓人驚豔。受限於東野圭吾的寫作經驗,當時還是學生的加賀恭一郎只能在校園這個小社會中與人周旋,整個人物的性格如東野圭吾當時的文筆一樣稚嫩。這本書合格地完成了作為一部推理小說應該完成的任務,然而對於主角,尤其是偵探形象的設定上,很顯然東野圭吾並沒有多做考量。

對於加賀恭一郎的描寫僅止於表面,外形高大健碩,五官深邃,一口大白牙;性格內斂理性。周遭人物對他的評價是“外形不錯,笑容具有感染力”。而讀者也就只能看到這樣一個流於表面的人物了。這種正面但相對平庸的形象,作為主角似乎記憶點並不多,而在故事中,加賀恭一郎除了表白了一位女生被拒絕,稍微坦露了些內心情感之外,其餘一切都是為《畢業》這個故事服務。他的家庭關係,他的喜怒哀樂,那個時候的東野圭吾並不關心。

當時,日本的新本格運動已經開始悄然萌芽,一年後,綾辻行人就將帶著《十角館事件》而來,開啟新本格元年。這樣的年代,加賀恭一郎和東野圭吾的作品一樣,似乎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02

他的身上體現著東野圭吾早期創作的迷茫

之後幾年,是浩浩蕩蕩的新本格運動,異想天開的犯罪手法、前所未見的犯罪動機和特立獨行的神探形象,對所有傳統推理作家都造成了劇烈的衝擊,東野圭吾也被裹挾其中,他的作品風格和那些“神作”相去甚遠,我們在“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沉睡的森林》中似乎可以看到東野圭吾當時的迷茫。

在這部1989年出版的作品當中,加賀恭一郎順著作品的時間線成長到了30歲,這個年紀的主角對於神探來說顯然有點老,而他也只是一個警察局的職場新人,和罪犯在言談中鬥智鬥勇、取其破綻的做法很不適合。於是,這個年紀,這部作品,反倒成為東野圭吾當時“不合時宜”的真實寫照。

《沉睡的森林》,[日]東野圭吾 著,鄭琳 譯,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3月

也許是想通了一些事情,東野圭吾嘗試改變風格,在1996年到1999年之間,加賀恭一郎在《誰殺了她》《惡意》《我殺了她》這三部作品中再次登場,這幾部作品至今仍然為很多讀者津津樂道,原因是《誰殺了她》和《我殺了她》這兩本書破天荒地沒有交代兇手是誰。東野圭吾在作品的最後,將所有的線索給盡,嫌疑人範圍也已鎖定,只是最終真相如何,需要讀者自己去推理。

而《惡意》則和那兩本書截然相反,在作品開頭,讀者就已知兇手是誰了,兇手也對罪行供認不諱。可讀到最後,讀者依然能感受到強烈的意外衝擊。

由《惡意》改編的同名日劇。但在影視劇中,主人公的名字換成了西原甲子男。

這種與推理小說“以解謎為主體”的創作思路截然相反,可是其本質又並沒有顛覆推理小說的原本樂趣,這就是東野圭吾在這個時期給出的答卷——他並不缺乏新鮮玩法和創意,遊戲性大於故事內涵本身,這樣的作品他也能寫。並且,寫得不錯。

但做出的犧牲是,即便很喜歡這幾部作品的讀者,過了一段時間,也會忘記這些故事的主角就是那個加賀恭一郎。

這段時間內,東野圭吾不停地創作,風格也完全發散,他“報復性”地在探索嘗試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在風格多變的同時,他對文字、敘事節奏的掌控也在飛速進步。1998年,剛剛離異的東野圭吾把對夫妻、父女、母女三人關係的感悟寫成了《秘密》,這本書讓他十多年後再次獲得了一個重要的獎項——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透過上述這些作品,細心的讀者大致能夠拼湊出一些客觀事實:加賀恭一郎單身,與父親的關係很微妙,他很敬重父親,兩人卻有隔閡,母親幾乎沒有提起過。加賀恭一郎的形象依舊不鹹不淡,但東野圭吾的故事卻越寫越好了。

《秘密》,[日]東野圭吾 著,連子心 譯,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7年11月

低迷十年後,東野圭吾終於浮出水面呼吸到了新鮮空氣,由此,他開啟了自己的黃金時期。如果說,他在這十年裡學到了什麼,那便是神性的光芒掩蓋不了人性的斑駁,把平凡人的普通情感寫好,是更不簡單的事情。

於是,2000年,東野圭吾首次為那個一直伴隨他成長卻始終遊離於讀者視線外的普通偵探加賀恭一郎寫了一部短篇集《只差一個謊言》。

《只差一個謊言》,[日]東野圭吾 著,黃真 譯,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6月

03

形象終於豐滿的加賀恭一郎

在之前的作品中,加賀恭一郎要麼是一把標尺,橫亙在善與惡之間,檢驗其他人物的成色,要麼是一雙目光,以旁觀者的姿態看故事的發展,然後故事謝幕,目光閉上。可是在《只差一個謊言》中,加賀恭一郎開始展現自己的情緒,他對世界的看法,他對他人的態度漸漸飽滿,至此,加賀恭一郎和東野圭吾一樣實現了轉身,我們不再透過他來看故事,而是直面他的故事。

2006年,距離加賀恭一郎首次登場已經過去了整整二十年,東野圭吾再次為加賀恭一郎找到了一個無比適合的舞臺——《紅手指》。

《紅手指》,[日]東野圭吾 著,於壯 譯,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5年1月

故事發生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本家庭,中年男人昭夫有一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母親,也有一個可愛但頑皮的兒子。某日,昭夫發現,自己的兒子殺害了一個小女孩,平靜的生活就此被打破。他不想報警,這樣會毀掉自己15歲兒子的一生,而屍體就在家中,他只是個普通中年男子,該怎麼做才能讓兒子脫罪呢?

故事的兇手依然一開始就已經給出,“倒敘推理”從這時已經開始成為東野圭吾最有力的招牌。

這部作品不僅保留了推理小說中最核心的案件和反轉,而且它所飽含的情緒,足以讓大部分讀者潸然淚下。流淚的理由,不只是因為故事,更是因為能透過故事想到自己和父母。

和之前的“加賀恭一郎系列”最大的不同,是這部作品第一次剖開了加賀恭一郎的內心。他不再是個工具人,而是介入這個家庭之後,由人推己,他自己的家庭關係處理,一直以來的遺憾都開始呈現。於是我們開始知道加賀恭一郎的情商以及對待家庭關係的真實看法,他硬朗的外表下有一顆脆弱敏感的心。與他關係並不好的父親在這本書中因為癌症住院了,生命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父子倆令人揪心的關係讓我們感受到加賀恭一郎其實也面臨著大部分人都會面對的問題,而自己的家庭關係又和整起案件的家庭關係相互呼應,說不清是加賀恭一郎拯救了昭夫,還是昭夫解放了加賀恭一郎。而且,我們對加賀恭一郎如何處理父親的生命最後一程,母親又是怎麼回事,這些問題第一次產生了好奇。

那是對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產生的真正的好奇和動情。

所以說,《紅手指》這本書就是為加賀恭一郎量身定做,也只能由他來破解。因為他和讀者一樣,也很早就知道了兇手是誰,而他的任務,並不是捉拿兇手,而是在與兇手一家激烈交鋒的同時,又推心置腹,使所有“受害者”都獲得拯救。

二十年前的加賀恭一郎,是一個稚嫩的畢業生。二十年後的加賀恭一郎,是一個成熟穩重,看透世事的中年刑警。

“加賀先生,原來您不是在調查案件啊。”加賀恭一郎回答說:“當然在調查啊,但刑警的工作不止這些。有人會因案件而留下心靈創傷,他們也是受害者。刑警的職責就是尋找能夠拯救受害者的線索。”

——這句話出自於加賀恭一郎之口,更像是東野為自己的創作風格做的總結和註腳。

《紅手指》之後,加賀恭一郎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不同人的心靈創傷,他們有《新參者》中人形町的個體戶們,也有《麒麟之翼》中死在日本橋上的無名男子。他的調查物件不是案件,而是案件背後的人。

這幾部作品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真正的精華,因為每一本都和《紅手指》一樣,並不是非加賀恭一郎破不可,而是最好、幸好,來破案的人是他,這樣,至少一個錯誤的開始,還能走向一個救贖的結局。加賀恭一郎在這些作品當中也經歷了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時期,他在父親臨終前終於彼此默契和解,工作、生活、情感看上去都相當穩定。空下來的時候,他喜歡去一家鯛魚燒店,可惜,排隊排到他的時候,鯛魚燒總是剛好賣完,他苦笑著每次都接受了這份“倒黴”,畢竟生活就是這樣。

東野圭吾的這些閒筆,是在其早期作品當中很少見到的,而透過這些與案件無關的小事,加賀恭一郎的形象愈發飽滿。

此時,東野圭吾已經逐漸成為推理文壇最暢銷的作者,他的作品也和加賀恭一郎一樣,每一次都能精準地痛擊到讀者的心坎。這份從容和老到,正是這二十多年蟄伏、試錯和凝練出來的結晶。

04

每個讀者都能從加賀恭一郎身上看到自己

一直到2011年的《麒麟之翼》為止,“加賀恭一郎系列”已出版了九本,東野圭吾也已功成名就。這個系列或許該像其他作者那樣,讓加賀恭一郎去走訪更多的地方,拯救更多人心。

可他並沒有。

加賀恭一郎,在東野圭吾的規劃中、在讀者的視角中,始終是保持成長的,他會跟隨現實時間逐漸變老,所以,我們應該可以料想到,他遲早會有離開我們的一天。而作為偵探,探案的終點肯定比生命的終點更加合理。

就這樣,2014年東野圭吾推出了“加賀恭一郎系列”的最終作《祈禱落幕時》。在這部作品中,加賀恭一郎要直面母親的出走之謎,在經歷了那麼多家庭關係之後,他要梳理的,是自己的家庭關係。

《祈禱落幕時》,[日]東野圭吾 著,代珂 譯,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5年1月

加賀恭一郎的母親在加賀年幼時患上了抑鬱症,當時的抑鬱症並不會被歸類成疾病,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母親某日突然離開了。所以前面的作品中,我們看到加賀恭一郎始終與父親兩人共同生活,而兩人的關係並不好也和母親出走有一定關係。之後幾十年,母親杳無音訊,直到有一天加賀恭一郎收到了遠在仙台的母親的死訊。

幾十年後,母親對於加賀恭一郎來說已經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段時間裡她身上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要離家出走,為什麼一直不與家裡聯絡?她是孤獨地死去的嗎?這些問題加賀原本以為再也找不到答案,父親去世後,母親將成為他內心永遠填不上的窟窿。但是另一起案件中,他發現了與母親遺物一樣的證物,讓這些謎團再次變得有跡可循起來。只不過加賀恭一郎應該也知道,真相也許並不美好,反而會很殘酷。

這部作品可以說是東野圭吾為加賀恭一郎量身定做的作品,加賀恭一郎為什麼是加賀恭一郎?又是如何成為加賀恭一郎的?這些問題在讀完這部作品後都將得到完美解釋。

以上,就是目前已經出版的“加賀恭一郎系列”,一共十部。從1986年到2014年,近三十年時間,東野圭吾將加賀恭一郎這個人物生命中最值得記錄的一段時光分享給了我們。

《祈禱落幕時》劇照。

從青澀的畢業生,到成熟的大叔,加賀恭一郎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或許你也會在排隊的時候碰到他,當然他應該會排在你後面,或許你也會在遇到一些心結的時候想起他,想聽聽他的意見。當然更多的時候,你會忘記他,因為他實在太平凡了,就像你也不會經常想起,自己是如何走過青春懵懂,變成如今人潮中的一個。

同時,加賀系列也見證著東野圭吾的成長,從早期的稚嫩到中期玩花樣,最後找到真正自己擅長的方向,將所有的優點融合在一起。加賀恭一郎自我成長的二十八年,也正是東野圭吾撥雲見日的二十八年。

東野圭吾真正的厲害之處,也許就在於他的作品中,你不僅能看到他人,還能見到自己。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繪畫需要有傳承也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讓繪畫具有生命力